北京地税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纪实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崇文区地税局纳税服务厅专门设立了“自助网上纳税服务”。

  7月17日,河北省承德市某报告厅,由该省厅局级以上干部参加的电子政务培训班正在举行。

  受国务院信息办委托,专程赶来的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局长王纪平登上了讲台。怎样认识电子政务?北京地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和经验体会是什么?王纪平运用多媒体近3个小时的讲演,博得与会者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位厅长说:“不仅讲得好,而且他们确实做得好。”

  如今,当你走进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的纳税服务厅,几年前排着长队交税的场面已经很难见到了。税务人员坐在电脑前,通过网络与纳税人交流,处理一切涉税事宜,包括网上登记、网上申报缴纳、网上审批、网上购票、纳税指南、网上下载、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举报等。

  几年来,北京地税电子政务建设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多次表扬。2004年北京地税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摘取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大成就奖”;北京地税网站连续三年在北京市100余个委、办、局参加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网站”,同时获“创新奖”。

  王纪平介绍说:“税务部门具有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90%%以上。北京地税担负着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北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几年的电子政务建设,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时期,已经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税、网上监管、政务公开、信息互动、互连互通的目标,形成了网络、电话、信函等多元化的纳税申报、缴纳服务体系。目前,纳税人只要登录北京地税网站tax861,就可以办理一切纳税事宜。可以说,北京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让纳税人走上了信息高速路。”

  “头脑风暴”卷起“创新潮”

  在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新闻发布会上,王纪平轻点鼠标,一行文字:“美丽的北京,纳税人的贡献!为纳税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发往50万家纳税企业。这是今年5月10日,北京地税局向全市企业免费赠送纳税服务电子邮箱开通的日子。

  然而,谁会想到,王纪平,这位曾经当过兵,做过商场售货员,担任过区财办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区长的局长,对电子政务一往情深,为推进北京地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呢?

  1994年新年伊始,王纪平担任北京市工商局长。接到任命后,这位从“科学城”的区长走来的局长,他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强烈冲击场面,又掀起波澜。1993年,他到法国考察,所到之处都是电脑网络办公,一股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如果我们不能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人家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行?由此,信息化“风暴”在他头脑中激荡不停,萌生了将信息化与自己本职工作相结合的念头。

  回国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找在中南理工大学读工学硕士研究生时的老师,下决心搞信息化。上任工商局长后,他把有关专家教授请到局里,经三个月反复论证,一套工商局信息化建设方案出台,相继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和监管的19个软件,构架起了北京市工商局的内部业务网—金网。

  2001年8月,已经戴上“网络局长”头衔的王纪平,从工商局调到地税局任党组书记、局长。此时,他对信息化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已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谁就拥有了改革的优势、竞争的优势、发展的优势,才真正掌握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工具。

  这时,北京市地税局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实现了税收征管、行政办公等业务的信息化。

  但是这个系统还是建立在分散式的应用模式基础上的,其中数据不集中是最大的问题。信息数据分散地存放于区县分局和200多个税务所;而且建立了24个数据点存储全系统的数据,这24个数据点下面又有200多个税务所,每个税务所都有服务器。系统的服务空间难以进一步扩大,严重影响和限制着应用水平的整体发挥,同时也带来了高额的运营维护成本,系统面向纳税人服务的功能也相对比较弱。

  王纪平说:“在电子政务实现的早期阶段,各政府部门的网站都是按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来设计的,以满足自身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所构建的内部的、较封闭的信息管理系统。要真正为公众服务好,必须以公众为中心,按照用户的意向来创新设计政府的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王纪平认为,地税局的电子政务建设,首要的是建设的理念问题。他提出,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服务对象纳税人为中心,必须实现全市税收征管数据的集中,建立一个开放的、横向扁平的、面向全体公民的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模式的信息系统在满足服务对象的同时,还可以解决政府中部门、地区分割、暗箱操作、推诿扯皮、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等内部“顽疾”。这实际上就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固化行政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执法和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交互层次,从而避免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寻租”的可能。

  围绕这一理念,北京市地税局党组明确提出了建设以“四网一库加安全”为核心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构想。一网是内部业务网,二网是发票税控闭环管理网,三网是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换网,四网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北京地税网站(tax861)。一库是指各类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安全”是指该系统是建立在安全的系统构架之上,并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服务需求,确保数据安全,身份安全和网络安全。

  美国IBM公司主要负责人称赞:“北京地税‘四网一库加安全’的理念,是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有的,你们是走得最快的。”

  理念确立,决心下定。随之,一场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与创新在北京地税系统拉开了序幕。

  系统推进“软”“硬”件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而是一项事关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党组认为,建设“四网一库加安全”的系统,选准突破口是关键。

  第一场战役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创新。

  2002年6月,联想数码、长天电子、清华同方三家国内著名IT服务商,被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请到了昌平北京地税干部培训中心。一场招投标论证全面展开。

  10多位国内知名信息化专家和所到的企业巨头,围绕北京地税提出的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方案进行激烈的论证,连续三天的角逐,最后清华同方脱颖而出,他们以更符合国情和北京市地税实际的设计理念,成为项目的总设计商和集成商,拿到了这个大订单。

  王纪平说:“搞电子政务建设没有钱不行,有了钱一分钱也不能乱花。”

  清华同方也切实感到了北京市地税局对钱“抠”得很紧,拿到了订单,压力更大。因为,地税局同时走出了一步棋:由世界著名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公司———IBM作为整个工程的监理。

  IBM标准的苛刻,业内人士谁人不知?

  有人说,有了监理,地税局可以轻松一口气了,但对清华同方来说,却捏了一把汗:干不成,将赔上血本。

  北京地税信息中心负责人说:“新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了需求方北京地税、开发方清华同方、监理方IBM的优势,特别是引入监理方后,用国际最先进的标准确保了技术的先进性和工程的质量。”

  经过两年多的拼搏努力,北京地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率先在全国省级税务机关中实施了发票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假”票泛滥、真票假开、套购倒卖、不开发票和真伪难辨等困扰税务机关多年的问题,2003年带动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0亿元,2004年又带动增收了10亿元。税收漏洞得到了控制。

  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税收征管数据大集中,整个系统的架构以三层体系为主,第一层是客户端的服务层,第二层是应用层,第三层是数据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二层架构体系,把C/S结构转换成S/B结构,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和可移植性,可随时进行功能模块的调整和修改,真正实现了“随需应变”,为征管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率先在全国建成个人所得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档达500多万人,实现了随时开具完税证明的功能,为全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运用信息化网络,以纳税评估为基础,推广了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税务检查函告、约谈、准入等制度,在全系统实现了“阳光稽查”,以真诚换来纳税人遵从,用信息提示纳税人遵从,以稽查警示纳税人要遵从,维护了纳税人权益,营造了诚信纳税环境。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和沈昌祥、蔡吉人院士等专家认为:“北京地税发票改革中的税控密码盒改进技术,经国家密码委的技术鉴定,属国内首创,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现在北京的每一张地税发票都是电子发票。哪天、哪个单位开的、金额多少,随时都可以查询,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地税可以做到,比各省市自治区起码领先了四年。”

  王纪平认为,电子政务是一场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场革命,要想成功,需要主要领导熟悉政务、了解技术,更重要的是组织实施,统一协调,打破条块分割,打破部门封锁;在确定好的总体架构的规划下,科学合理地建设。

  电子政务硬件工程的建设难,更难的是“软件”———北京地税系统干部职工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6000多名地税干部职工能否适应“四网一库加安全”的工作流程和由此将带来的机构、体制的变革,这成了北京市地税局党组的一项重要工程。

  机构改革,体制创新全面展开。他们将信息中心“一分为三”。信息中心,负责统一规划建设;成立运维中心,通过招标采购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转与维护;成立安全管理中心,负责灾备管理和全系统的信息安全工作。

  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市级的纳税服务中心,区县局成立了纳税服务所;取消农税处,组建市局纳税评估处,区县成立纳税评估科;成立档案处,负责管理全系统的税务信息资料。

  在机构、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办了全国首家税务网络大学,面向全系统进行培训,设计课程105门,目前注册学员6000多名。每年邀请国外知名财税专家来局交流讲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联合,每月举办一期“地税论坛”。通过考试每年选派30多名业务骨干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培训。每年处级干部分期分批到扬州税务学院培训学习;市局、区县局两级还定期对所属税务干部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据统计,到2005年6月,全系统6618人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57%,94%的人员具有专业学历。

  纳税人享受“零距离服务”

  2004年4月1日,是北京市地税系统既欣喜又紧张的一天。这天,经过近两年艰苦拼搏,北京市地税电子政务的核心—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闪亮登场,把旧的信息系统送下历史舞台,以新的风采接受实践检验。

  在北京市地税系统采访,常听到这样的评价: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征管数据的大集中和税银库的联网,对偷漏税者它是电子警察,对依法纳税者它是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员,对相关协作部门它则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

  有了这个电子警察,真假发票一目了然。

  2004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的王先生气冲冲地向媒体投诉一家饭店。原来,王先生和朋友用餐后索要了两张一百元的发票。晚上回家后,他拿出发票想看看是否中奖。可不管是用硬币还是别的工具,怎么也刮不开中奖区,第二张发票也是如此。他又试着刮开两张发票密码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刮开了,可发现两张发票竟是同一个密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通过北京市地税局的网站进行查询,结果发现两张发票都是假的。事后地税局根据王先生的投诉对该饭店进行了处罚。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电子查询既方便又准确,真像电子警察呀!”

  电子查询识别发票真假,只是北京市地税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之一,更大的功能是大大方便了纳税人,节约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朱女士在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纳税申报工作,作为这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财务人员,每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她都会习惯性地登陆北京地税tax861网站。她说:“地税网站从2002年下半年推出了网上申报功能,我们公司第一批就获准了网上申报。每逢征期,我们在网上进行纳税申报,一般几分钟就可完成。”谈起以前申报办税的经历,朱女士说:“以前申报要到地税局的窗口去排长队,费时费力,每次最快也得半天,如果赶上人多,或者资料不齐,时间就更没谱了。现在申报容易,办理其它涉税事宜也很容易,网上办税指南明确了所有的办税要求,保证了我们办税时能一次成功,真是越来越方便了,越来越人性化了。”

  谈起人性化服务,事例不胜枚举。北京某皮革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先生说:“过去不管企业纳税是否有问题,税务人员一来就得搬账本,一查就是一两天,公司财务主管领导、财务科长、会计人员得跟着,公司很多事情都要停下来,正常业务往往被打乱。有时还可能因为对税法条款理解有偏差,也会让税务局抓住不放。因此,过去每逢受税务局检查就感到紧张。”

  自从北京地税利用信息系统开展了纳税评估,推行事前的函告约谈后,他的评价是:“现在好多了,只要企业不是故意偷漏税,税务局在发现企业对税法条款理解有误后,都会向企业发出函告或约谈的通知书,给企业一个善意的提醒或向企业详细解说有关税法条款,并限期改正和补交税款。”

  北京市地税的电子政务系统,不仅大大方便了纳税人,使税收执法更加人性化,而且拆掉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围墙”。地税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市工商局、技监局、交管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的联网。

  目前,北京市地税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了后“四网一库加安全”时期。

  谈到体会时,王纪平说:“进入后‘四网一库加安全’时期,其技术、应用、需求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推进北京地税事业乘势而上,我们局党组进一步提出了‘五重五做’的工作思路。‘五重’,即重思为政之道、重塑为官形象。就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宗旨;重组业务流程、重建组织体系,重构绩效机制。就是要坚持税务人员、税务组织和税收事业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五做’就是:进一步做细征收、做精管理、做强稽查、做实税政、做优服务。通过‘五重五做’的落实,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全面实现‘三个转变’的目标:从以征收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中心,从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源管理模式,从手工劳动为主转变为主要依靠信息化手段和提高税务干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