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
来源:上海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日前,在上海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论坛上,世界银行发布了《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最新报告。该项研究成果首次全面描述了中国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大格局,对中国的信息化做出前瞻性的评估

  提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通信技术(ICT)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十几年来以2-3倍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

  信息通信技术使政府职能更加以服务为导向,更加有效和透明;使市场和资源配置更加有利于持续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国际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实现中国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四个关键性驱动因素和构建领域是:法律法规框架;电信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信息化人力资源。在强有力的领导下,这些驱动因素可以使行政和商务流程更加自动、顺畅,并支撑信息通信技术的两大应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

  1、信息通信技术的价值

  信息通信技术(ICT)是一种通用技术(GPT),能带来整个经济的根本性重构。不同于增量式的技术进步(技术变革幅度较小并可以预期),通用技术意味着根本性的变革,它所带来的是技术发展里程碑式的跳跃。

  信息通信技术是一种创新,并能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创新。这使得产品和流程创新更加简便,知识产权和专利授权量史无前例地增长,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相应地,整个经济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公共商品的属性。它能够通过信息的加工、组织、存储和传输等过程提供价值,其社会效益甚至可以与印刷术相媲美,两者都使人们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知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虽然是宽泛的、无所不在的,其传播成本很低,但产生和拥有信息的固定成本却可能非常高。这种差异会导致市场低估信息的成本,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中国应扩张信息化战略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十几年来以2-3倍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电子政务项目(如“金”字工程)已初见成效。近年来,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服务过程及内部管理中,甚至开展网上交易。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新的信息化战略。城市化、工业化和外国直接投资,不仅给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经济将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信息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企业(特别是那些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企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中国同时也面临着结构性障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中国新的信息化战略要充分考虑国家所处的阶段,以及地广人多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具体来说,信息化战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促进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更加以服务为导向,并且有效和透明。这将大幅度地提高市场效率和分配效率;

  推动服务业发展(如信息服务业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业),扩大就业机会;

  强化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和能源产业中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中国企业的生产力、国际竞争力以及产品和流程的技术创新能力。

  3、信息化驱动因素和构建领域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四个关键性驱动因素是:法律法规框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信息化人力资源。

  1、创建有利的法律法规环境目前,中国制定一部综合性信息化法律的时机也许还未成熟,但法律和制度却亟待改革。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应优先进行法律法规改革的领域主要有:电信、网络安全、互联网内容监管、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政府信息公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打击网络犯罪等。另外,推动法律法规环境建设也需要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

  法律体系应尽量避免权利和义务的不平衡。目前,中国的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经常把行政管理的方便性置于个人或企业权益之上。在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中,限制性规定远多于其他(如自律或仲裁)方式。有时由于过于注重程序和过程,而忽视了隐私权和个人权利的保护。一个好的法律法规体系应该注重鼓励创新,避免对研发进行过多限制,否则可能会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更为剧烈。到2005年底,中国有超过7.4亿部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4950万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有1.11亿网民,其中约一半为宽带用户。信息通信服务价格的下降和电信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巴西、俄罗斯及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电信普及率水平还较低。

  因此,扩大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普及,对社会和经济实现平等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还缺少完善的电信普遍服务的政策(例如设立基金以建设未覆盖地区的基础设施),也没有为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而从运营商处筹集资金。

  2004年,信息产业部启动了“村村通”项目,要求五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共同承担电信普遍服务的义务。国家可以通过补贴来降低服务成本,以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普及水平,或者通过在中国生产、最终又回到中国市场消费的芯片产品获取价值。

  3、加大信息产业化发展中国软件产业的显著特色是以产品为主、高度分散,缺乏纯外包企业。最近,外国企业纷纷将其软件开发业务转移至中国大陆,这一新动向成为中国外包市场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尽管其目的是为了服务其母公司而不是第三方客户)。这些研发中心打开了新的软件出口市场,并使中国成为全球软件生产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中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临国内需求低、隐私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方面的挑战,因而很难提高企业开发产品的积极性。另外,尽管中国致力于发展面向外国企业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但很多中国企业缺乏英语水平高的员工,也缺乏在美国或者其他外国市场的实践经验。中国需要培养出满足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否则将继续停留在编程和维护等低成本行业领域,很难开创出能与印度等软件巨头相抗衡的软件产业。

  数字媒体业可能会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行业,但是其发展受到了资金投入薄弱、研发人员匮乏、数字内容方面的法律过于严厉等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对引入3G网络充满无限憧憬,加上信息产业和传统内容服务业不断融合,数字媒体已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2005年市场规模剧增到120亿美元。但是,政府对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经常相互矛盾,一方面支持该行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又对其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管。

  4、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在实施信息化战略以及促进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化的过程中,十分缺乏信息化的专业人才。2003年,中国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约有400万,还不到中国劳动力总数的1%。中国要尽快培养具有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

  有三类人才对信息化至关重要:一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的普通公众;二是在政府和企业中引领信息化发展的管理者;三是在网络设计、软件开发和技术研发领域扮演技术专家角色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各方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和个人,必须加强合作,加快人力资源建设,以从信息化的发展中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包括大学教育和企业提供的培训),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欠发达地区应尽可能减少熟练工人流动到发达地区。同时,信息化使得学习机会日益多样化,远程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和在线方式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偏远地区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

  4、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1、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政府是信息化最大的投资者,能够引导人们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产品或服务的接受和使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政府部门率先开展了实现职能目标的内部信息化项目。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善了信息流,加强了政府与市民间的交流。特别是农村地区能从在线信息服务中受益,获取有用信息以提供经济发展机会,从而有助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一些大规模的信息化项目效果参差不齐许多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需要巨额投资,而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减少政府运作成本。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电子政务项目投资的优先次序,并使投资回报率最大显得十分重要。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需求和价值评估模型”,用于客观地决定哪些电子政务项目应该得到投资。中国政府也可以考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电子政务的投资取得切实的成效。

  急需建立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机制中国各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共享和交换信息资源对于那些电子政务建设落后的省市来说十分有益。爱尔兰的地方政府计算机服务委员会、英国的地方软件协会、欧盟的“电子政务观察”交流平台等案例都是中国政府可以参考的模式。

  2、培育电子商务随着中国履行入世承诺,许多中国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对其运营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特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增长最快。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也明显地改进了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体系。少数大型企业率先在采购、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中引入信息化,而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小企业中较为普遍。中小企业使用公共电子商务平台来交换商业信息,联系或搜寻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现在,B2C电子商务大约占电子商务市场的5%,是将最终产品卖给消费者的中国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全国和地方项目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示范,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可以成为企业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标准制定者。为确保公共服务的普及并满足开展业务的需要,政府应鼓励企业采用与电子政务服务相协调的系统和软件。

  政府可以资助许多缺乏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渠道和专业人才的中小企业。中国有800万中小型企业,其中多数还停留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想开展电子商务但又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创办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

  尽管中国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要加速信息化发展仍面临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贯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性问题,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密切相关。

  解决所有关键性的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而长期的任务。未来五年,中国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以下关键的政策问题,以促进更广泛的变革: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的自主创新;战略性地参与制定标准;实现能商业化的应用技术供需平衡;寻求政府监管与市场自由调节之间的平衡。

  政府有关信息化的政策也可以看做是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决策。在某些方面,影响中国信息化政策和战略的问题与国家在其他领域所面临的问题相差不大。但是,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应当优先解决信息化问题,甚至可以说比其他领域问题的解决更具紧迫性。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的推进程度会影响整个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