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我国将对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全面普查。电子政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沟通,处理一部分政务工作。专家提醒,电子政务重在落实政务,别只盯“电子”忘了“政务”。
近几年来,为增加倾听民声的渠道,增大政务公开的层面,增设服务群众的窗口,国家一直大力推动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设网站,并开通电子政务。然而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有些政府网站并不尽如人意。有记者调查发现,70%%政府网站处于“瞌睡”和“半瞌睡”状态,有些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居然还是两三年前的,能真正做到及时更新、运转良好的不到1/3。
据悉,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网站拥有率已达到73.5%。有统计表明,建立一个政府部门网站,少说也要投入数万元,全国“政府上网工程”方面的投资可能超过了2000亿元。这么巨大的财政开支,如果只是一种高科技的摆设,没有产生实际社会经济效益,无疑是公共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有人对此尖锐指出,这种赶时髦、装门面的网站,除了“作秀”还有什么意义?
电子政务的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网站“打瞌睡”,反映出的就是一些政府部门的懒政,是一种淡漠民声民情民利的行为,是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新的反映。用财政经费建的政府网站,却成了一种应景的时尚摆设,不仅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也销蚀了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普及的产物。在世界各国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位列第一。由此可见,用好政府网站也是一个现代政府应当具备的行政能力,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一亿多网民的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开通电子政务的意义和作用显而易见。笔者真心希望,那些仍在“沉睡”的政府网站也该醒醒了,别再让“门(网站)难进”、“脸(网页)难看”、“话(民声)难听”、“事(政务)难办”成为新的“电子政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