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这块非常特殊的市场,微软曾经爱恨交加,但现在却愈发显得轻车熟路。不是微软改变了中国,而是中国改变了微软。
河南省漯河市的街道上,前几天出现了两辆很奇怪的大轿车。从外面隔窗看过去,车厢里不像普通的客车那样有一排排座位,而居然摆着一排排电脑桌,而且桌上还放着电脑!
这并不是电影道具,而是微软在4月23日捐给河南省政府的两辆“信息大篷车”。每辆车上配备有16台电脑,并有专职IT指导教师,微软将其称为“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及“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同一天,微软捐赠的“河南省漯河市信息化培训基地”也正式揭幕,其中容纳了50台配有网络连接的电脑。而在此之前的4月19日,类似的场景也在四川成都上演过一次。
不出人意料的是,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出现在揭幕仪式现场,在他旁边还站着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微软核心管理层中来过中国次数最多的人之一。最近3年多来,像这样带有某种特别意味的仪式,总是面带灿烂笑容的陈永正几乎每次必到,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他究竟参加过多少次诸如此类的活动。
“这是我加入微软三年多来最忙的两个月。”4月13日,一脸笑意的陈永正,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对本刊记者感慨,眼神中有些淡淡的疲惫。
看看陈永正在4月的行程表,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疲惫”。在去漯河的前一天,他刚刚在海南博鳌把结束第10次访华的盖茨送走;前四天,他和盖茨一起出现在北京举行的微软亚洲领导人论坛现场。而4月初,他在上海和宝信软件总经理陈在根签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谅解备忘录。类似的情景3月初也在杭州上演过一次,当时和陈永正握手的是浙大网新总裁史烈。
再加上微软的财年开始于每年的7月,所以这两个月原本就是刚刚完成中期工作汇报,并准备做下一财年计划的例行繁忙期,公司内部的大会小会不断,还要专门抽出大块时间准备盖茨访华的相关事宜。以前业内曾戏称微软中国领导人的位子“是块烫手的山芋”,仅仅只是从上面提到的这个侧面,你就已经能感受到其中的滋味。
良性循环的起点
其实,陈永正3年来一直都在愉快地忙碌着。自从他2003年9月空降微软出任微软大中华区CEO一职之后,在陈永正面前,原本桎梏微软中国的一系列屏障一一土崩瓦解。无论是政府关系、正版化、合作伙伴、OEM厂商,还是业务增长、研发、大学合作和公司形象,微软目前在中国的状态都空前和谐。
“微软对中国的策略,与对中国过去这些年的耕耘和投入,现在开始产生了成效。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要为这个循环找个起点,陈永正觉得那应该是微软在2002年,由时任微软CTO的蒙迪委托麦肯锡公司所做出的一份关于中国软件产业的调查报告。当时的这份白皮书,给微软和中国软件业都带来了思考问题的崭新视角。“等于是开了一条路,确立好方向,我们再来谈具体的。”陈永正回忆说。
很快,鲍尔默在当年6月访华,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即发改委)签署了关于软件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承诺“与中央和各地政府以及产业界广泛合作,帮助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在战略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培训、软件外包等领域投资62亿元人民币。一份白皮书和一份备忘录,成为微软中国走入快车道的起跑线。
也正是从那时起,微软看待中国市场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尽管微软在多年前就将微软中国视为除美国总部之外,微软在全球功能最完善的一家子公司。中国市场如此特殊,又如此复杂,这里的问题远非换几任中国区负责人就能轻松应对的。
2002年年底,微软总部专为中国市场成立了微软中国顾问委员会(China Advisory Board),其成员为当时所有的微软资深副总裁。顾问委员会成立伊始,便决定将在微软大中华区设置CEO一职,统管微软在中国的一切事宜,并准备把微软大中华区从亚太区独立出来,设立一个单独的大区。而且由于微软公司本身的特性,需要一位既熟悉中国市场,又擅处理关系,并且还要有跨国公司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当时的摩托罗拉(中国)董事长兼总裁陈永正由此进入了微软的视线。
陈永正当年在接受这个领导小组面试的时候,问他们怎么看待中国市场,结果那些资深副总裁们非常清楚的回答:这是除了美国以外微软最重要的市场。他“当时觉得很振奋。”2003年9月,陈永正上任。10月,微软大中华区正式从亚太区独立,直接向总部汇报。
实干主义
“三年来,(微软中国)大的布局和策略已经比较清晰。我来以后,只是在执行层面将策略更具体地布局和落实,点、线、面都要连到一起—我们跟中央的部委的合作,然后是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然后再到地方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技术中心。”陈永正如此描述微软中国在近几年来所实现的良性循环,他并不觉得个人在其中发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如果说跟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话,我们不但要执行总部最早制订的思路,同时还会按照中国的具体情况把它更具体化。关键就是和总部的密切沟通,这样才能把这几个战略连续执行和贯彻下来。”可以看出,在“陈永正时代”的微软中国,“执行”是首当其冲的关键词,而陈永正无疑是“执行”高手,他在不同场合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式—“扎根中国,与……共同成长是微软的长期承诺和核心战略”,其中“……”总会很合时宜的换成“中国”、“中国软件业”、“合作伙伴”等等—也绝非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自2005年开始,微软在一年内先后对浪潮软件、中软国际以及大连华信等多家国内软件公司投下重金,总额接近1亿美元;而自陈永正上任以来至今,微软已在中国陆续签下了6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并且还在前不久推出了直接针对企业合作伙伴制定的“深耕计划”。
很直观的例子就发生在一年前。2006年4月,在两周的时间内,国内四大PC厂商联想、方正、同方和TCL,先后与微软签订了巨额采购协议,总计高达16.3亿美元。随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第一站就选在了位于雷德蒙的微软总部。而克瑞格·蒙迪和鲍尔默在2006年4、5月间先后访华,都带来了极有份量的“礼物”。
蒙迪拿来了“未来5年累计1亿美元的软件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服务订单以及每年超过7亿美元的硬件产品出口订单”,另外微软公司还将投入1亿美元,与中国境内的软件企业及其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合资公司等进行合资、合作,利用微软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经验支持中国软件企业发展。
鲍尔默则承诺,在未来5年内,微软与中国信产部的合作总投入价值将不少于2.5亿元,同时,微软还将为与信产部协商确定的3家中国软件企业提供对口咨询服务和定制化培训,并为其争取价值2.5亿元人民币的外包订单。前面提到的“信息大篷车”,就正是去年5月微软与信产部签署的那份谅解备忘录中的一部分。选择在盖茨访华带起的热潮期将其带到台前,足见微软的良苦用心。
与微软中国在最近几年间的活跃遥相呼应的是,微软在全球范围内也在不断做出重大转变,无论是对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诉讼、与竞争对手的关系,还是对Linux、在线业务,微软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去面对并尽一切可能的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市场又给了微软惊喜。
“我们在推行正版化和OEM预装正版软件的时候,告诉用户正版软件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特别做了一个分析,并进行了正版软件的宣传,告诉大家它比较安全、比较稳定、升级比较好。现在中国这里的做法已经被微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金砖四国’都在做。”陈永正笑了笑说,“有些国家很羡慕我们,说中国政府居然还会出台一项针对正版软件的政策。在这方面,中国市场也算是给全世界带来了一个正面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