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发展现代农业,就绝不可能封闭信息,否则只会造成农业无法真正融入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中,从而放缓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一个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模式是这样的:农民、政府、信息服务商、企业获得多方共赢
□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就越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如此,才会更快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脱贫致富的速度也才会更快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日新月异,但受制于基础设施、文化素质等多种条件限制,农村信息化与城市相比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境地,如果不加以改变,城乡二元差距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很有可能因信息获取的差距而存在于将来,甚至这种差距会加速拉大而不是缩小。过去,农村有句口号叫“要想富,先修路”,但修路既应该修柏油路、沥青路,也应该修“信息公路”。我们既然要发展现代农业,就绝不可能封闭信息,使农民在信息获取的机会上处于绝对劣势,这样只会造成农业无法真正融入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中,从而放缓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对于农村信息化而言,可以立即着手的突破口就是农业信息化。在这方面,我省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已经开始了探索,这种探索试图缩小城乡信息差距,逐步把农民纳入到信息制造、分享和传播的过程中。梅州市梅江区的山区信息化工程就是有益尝试。他们积极与信息主管部门、高校和当地信息企业联手,把网络从城区铺建到镇村,并及时拓宽信息互动渠道。这一渠道不仅仅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让农民推介自己的产品信息,还能够积极地促进政务公开,使农民能够更好地更公平地获知及享有公共服务品。
应当说,农村实施信息化已经成为共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民以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服务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就十分关键,但我们还不能以简单的技术观念来看待农村信息化建设,而应当丰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使农村信息化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法宝。目前,一个认识误区就是简单地把农村信息化理解为农业信息化。当然,农业信息化是必要的,也是当下之所需和工作的重心,但要促进整个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仅仅盯着农业,而应从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全方位来着手。
一个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模式是这样的:农民、政府、信息服务商、企业获得多方共赢。农民依靠信息交互及时参与市场竞争,政府借此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信息服务商拓展了信息经营渠道,企业更方便地打开农村市场。同时,农村的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也由于信息的渐趋发达而逐步缩小与城市间的差距。这也是网络平等性、公开性等特点所决定的。何况,农村信息化也是培育现代农民的有效途径。在没有更好的教育投资背景下,搭建一个较为广泛的农村信息网络,可以就地培养农村人才,既经济又高效,且可及时掌握农村相关动态。
要消除农村和城市的鸿沟,让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就应当大力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激活农村社会资源,使农民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并且,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就越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如此,才会更快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农民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才会越大,脱贫致富的速度也才会更快。因此,梅江区等地对农村信息化的试验应当持续,以切实做到推动当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