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子支付,人们能够缓解银行排队之苦,可是近期频频发生的网络银行安全事件却让人忧心。
电子银行要得到广大用户青睐尚需努力
“去银行办事耽误时间太长了!”家住北京南城的吴先生经常这样抱怨。平常忙于工作的他只有周末会去银行办理一些业务,可是银行排起的长队让他苦不堪言。
在听说4月20号之后,部分银行将停止收取ATM跨行查询费用,吴先生稍稍松了一口气,“在我住的周边,工行的ATM机基本没有,原来单纯的查询都要交钱。”
如今,与吴先生遭遇相同的人比比皆是,许多人取钱、交费等都要到银行办理,可是面对银行里排起的长龙,许多人望而却步。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让人头痛的银行服务问题,不管是银行,还是普通百姓,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电子支付。通过电子支付,人们不仅可以省去用ATM机查询或取钱,更能够缓解银行排队之苦。可是近期频频发生的网络银行安全事件却让人忧心,而对电子支付的监管也需要完善。
安全真是问题
电子支付市场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
3月10日,上海市民蔡先生发现,其建行上海分行的两个账户上共计16万余元不翼而飞。经调查,蔡先生的款项被人通过网上银行,分数次转入云南的一个账户。
对于这次安全事件,建行否认在网银系统存在漏洞。受害人蔡先生则认为,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不仅仅涵盖银行自身的服务器、后台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在对客户的身份识别过程以及数字证书的认定过程中,程序是否有漏洞?发现问题之后,所采取的止损措施是否存在缺陷?所采取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是否有及时更新?这难道不算在整个安全系统的范围内吗?”
周永林在介绍工商银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时说,银行最早是采用密码登陆帐号的方式,但是对企业客户,从登陆开始就使用数字认证。工商银行在2003年就推出了获得国家专利的U盾,也就是一种硬件的数字证书。“U盾的使用可以很好地保障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对于在电子支付中出现的账号被盗等问题,周永林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客户自己保管不慎,或者是被一些假网站所蒙骗。不过他也认为,除了银行要加强安全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要加强。“比如我们在和支付宝合作的过程中,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第三方支付的安全。”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杨冰之也认为,从安全性和信用角度来看,目前的电子支付尚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因此消费者是可以比较放心地使用电子支付的,人们没必要对安全问题过度担忧。他认为,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过度担忧已经影响到电子支付的发展。
监管措施有待完善
虽然银行和专家都称,安全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人们可以放心使用电子支付。可是,为什么人们对电子支付依然缺乏信心呢?对此,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春晓表示,这里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更多的是缺乏法律的监管。
就在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苏宁副行长表示,近期人民银行将发布实施《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实行审慎的业务许可,明确符合条件的社会化机构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合法地位;要求进入支付服务市场的社会化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鼓励良性竞争与创新,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此外,还要通过出台《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规范网上支付服务市场。要研究多用途储值卡和网络“虚拟货币”的规范管理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电子支付用于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切断非法活动的资金流,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
事实上,2005年6月,央行曾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2005年10月发布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此次苏宁关于《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明确表态显然会让电子支付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魏建详认为,管理办法的出台后,电子支付平台将会受到严格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