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14日电(记者 赖雨晨) 在"农村信息网桥"上发一条信息,整车的饲料就送到了家门口--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74岁的农民曾新龙正是依靠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仅仅雇用了一名帮手,就把300多亩果园和60多亩鱼塘经营得有声有色,年收入达10万余元。尽管视力不佳,曾新龙老人每天仍然举着放大镜上网浏览信息,他说:"我要什么就在网上公布,我有什么也在网上公布,非常方便。"
为了让更多农民增加对信息化的认识,感受信息化的便利,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在2005年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英特尔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共建向农民免费开放的信息化体验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广东全省山区完全由这三家企业出资建立的免费信息化体验服务中心已达515个。广东移动通信公司还与省信息产业厅签订了协议,将选择利用其遍布全省的"沟通100"服务厅,开辟专区让山区农民免费体验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5月9日,梅江区城北镇山区信息化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广东全省已由政府和企业分别出资,建成各级山区信息化服务体验中心、体验站和体验点共2340个。预计至2007年底,广东将建成超过10000个各级山区信息化体验中心(站、点),辐射全省51个山区县。
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参与,不仅让过去投入在城市的大量资源转向了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也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拉大内需提供了快速通道。据了解,广东移动通信公司2006年新增客户中,有70%来自广东农村。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电子政务处处长陈少媚说,有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推进山区信息化、培育农村市场的重要性,TCL、联想等企业也在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希望参与山区信息化的建设。
除了与政府合作共建信息化体验服务中心,多家企业还发挥自身优势,降低了农民走信息化发展道路的门槛。英特尔公司已开发成功第一代低价位全功能计算机(也称APC或"农村电脑"),第二代产品正在研发中,预计售价将低于2000元/台。广东移动支持开发的"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则可随时随地向农民发布农业政策、种养技术、农产品价格等信息,解决了信息传输从县、镇一级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受山区农民欢迎,开通一年来用户已超过200万人。
陈少媚介绍,除了要在今年底在全省山区建成10000个信息化体验服务中心(站、点)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还将在今年6月与企业合作,启动"信息大篷车"项目,让装备着电脑和其他信息产品的"大篷车"直接开进边远的山区农村,为农民接触信息化创造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