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步入全国一体规范的法治轨道,并将加速中国政府透明施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2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制定,旨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载体之一的政务网站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政务网站中央热火朝天,地方的却冷冷清清。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解析它呢?
政务网站 中央“热”地方“冷”
政务网站是一个既汇集了大量的、庞杂的政务信息,又能提供生活信息的平台,也是人民了解政府工作状态,浏览政务信息,查询办事流程,反映民情民意,实现在线办事流程的重要窗口。政务网站本来都应该有着“人满为患”的担心,但现在要面对的却是中央“热”地方“冷”的状况。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正式开通成为2006年中国电子政务领域十大新闻事件之一。在其开通当日,点击量即高达4048万;在其试运行的第一天,网站安全监测体系就检测到了1.094万次攻击事件,网站采用了强有力的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支持了这样的海量电子政务网站的正常运转;它一经推出,就迅速在全球网站排名中攀升到277位。
在开通的一年里,“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500多件、国务院公报250多期;整合71个部门约1100项网上服务,发布8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项目; 日均发布动态信息约1000条,日均页面浏览量达220万人次……网站也得到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而与中央政务网站之“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信息量庞杂,但分类不明确,缺乏交互性与个性化的政务网站,往往会招致初次浏览的老百姓对其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拒绝再上这个网站。据报道,南方某经济发达地区要出台一个地方法规,预先放在网上让老百姓评议,可在一个月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对此发表意见。
网站建设造成“冷热”差异
政务网站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不仅仅要成为发布信息的一个窗口,更要有助于政府与公众的相互交流。
据调查显示,现在我国各地方政务网站中,99.8%都设置了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栏目;88.5%都有政府部门形象展示的窗口,而却有一多半的政务网站没有设置提供服务的栏目和互动性的交流栏目,往往只是以形象展示、自我宣传为主,只是办成了一个政务公开的窗口,客户意识不强,个性化服务非常弱,百姓只能被动接受。这也就导致了地方政务网站遭遇冷落。
而中央政务网站受到“热捧”,引起了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原因主要有:首先,它是中国政府活动走向公开化、透明化,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标志,代表着我国政府领导人诚恳、开放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其次,中央重视政务网站的建设:不断完善网站的整体设计、频道建设、栏目规划等,并注重与公众的交流。
中国政府网的网上直播栏目在成立的一年里,能够在第一时间直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60场重要会议和活动,成为了最有特色、最受公众欢迎的栏目之一。同时,网站“与百姓关注的问题同行,与社会热点问题同在”,被网友誉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
好作风、高素质换来了高“热情”
政务网站该怎么做
从目前政务网站存在的信息更新滞后、频道建设缺乏层次性等多种问题看,政府网站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有一个整体的建设框架和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有效的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必要,网站改版也不失为解决目前政府网站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调查显示,97.4%的公众希望政府门户网站能提供信息和相关服务,一多半的调查者希望能与政府网站进行互动交流。政务网站建设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除了实现政务公开与信息透明外,还要注重公共服务。意见投诉、社会保障、在线咨询、在线办事等都是老百姓在政务网站上最想得到的服务。如果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政务网站定会吸引更多公众的积极参与。
网站建设还要突出重点,各级政府的建设重点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做到网上服务还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困难,且目前其网站建设质量也不高,因此,提高网站质量建设和展现政务内容是其目前网站建设重点。只有搭好网站的基本框架,公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政务信息,才能较好地实现政府服务上网的功能。
我们期待,政务网站不再仅仅停留在形象工程的层面上,而要真正成为公众了解政府、获取信息便利的渠道;我们期待,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务网站都能“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