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拉特旗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内蒙古达拉特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端,黄河中游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地处蒙中经济区。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8l88平方公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重点旗县之一,近年来达拉特旗农牧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及农牧业经济迅猛发展。但随着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农牧业是弱质产业,面对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农牧民群众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比较差,造成盲目生产,盲目经营,农牧民收入难以稳定增加。大力开展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组织引导农牧民有序走向市场势在必行。

  一、达拉特旗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其重要意义

  (一)优势

  达拉特旗是传统的农牧业大旗,辖20个苏木乡镇,总人口33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3.5万。近年来,达拉特旗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抓住西部开发机遇,转化资源优势,为养而种,禁牧舍饲,建设自治区现代畜牧业强旗"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保粮、扩经、猛增草,稳绒、增肉、发展奶"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为l48.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2亿斤,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46%。牧业年度牲畜总数达到241.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9l万头(只)。全旗一产增加值达到l 4.91亿元,较上年增加5.11亿元,同比增长52.14%,其中,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占一产增加值的5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6元,同比增长37.5%。增速达历史最高水平。

  旗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达拉特旗农牧业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扶持壮大四季青肉联、东达绒纺和沙柳造纸、新威远生物制药、华森饲料、真金种业五大龙头企业,建设优质饲草料、制种、蔬菜、养殖四大农牧业生产基地。目前,蒙港肉联加工项目已形成年加工精卷羊肉l万吨的生产能力,带动养殖户4万户,户均增收2800元;鄂尔多斯四季青农牧业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蔬菜保鲜、加工项目;东达集团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现已形成年加工羊绒衫30万件的生产能力,该集团还投资建设了l0万吨沙柳箱板纸生产项目现已投入生产;鄂尔多斯华森饲料公司,投资8000万元新上了草业加工项目,加工生产出优质、绿色环保的全价颗粒饲料,目前年产8万吨颗粒饲料,22万吨秸秆饲料。另外,一些特色养殖业也在达拉特旗蓬勃兴起。黄河鱼养殖在大树湾、昭君坟、德胜泰等沿河乡镇迅速发展,"黄河鲤鱼品牌效应显现;鄂尔多斯如酥生态综合治理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山地虫草鸡"总数达到20多万只。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的拉动了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农牧业经济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依托沿河广袤良田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达拉特旗正在向全区农牧业强旗迈进。

  达拉特雄厚的农牧业经济基础以及向现代农牧业迈进的良好趋势为农牧业信息化创造了条件,在加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重要意义

  第一,推进农牧业信息化,是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达拉特旗今后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产业化经营,增强广大农户和生产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避免盲目性和趋同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第二,推进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达拉特旗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要提升达拉特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与国内、国际贸易体制相适应的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畅通信息传播渠道,为农牧民适应市场、规避风险,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提供信息引导。

  第三,推进农牧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农牧业应从资源与市场两个基点出发,通过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强化信息对发展农牧业,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推动作用,牢牢把握市场趋势,竞争优势。要依靠信息体系的支撑,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农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变革。

  第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履行职能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发展电子政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政务管理和运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农牧区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达拉特旗开展农牧业信息化工作情况

  近年来,达拉特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信息化工作,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一是加大信息化培训工作力度,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加强干部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率先认识互联网资源共享、超越时空、高效便利的优点,做好推广工作,让信息技术下乡镇,到村社。对公务员以及农技人员进行培训,并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从1999年至2004年,共举办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培训35期次,培训人数共计3000余人。二是组织开展"三下乡"、"科普信息宣传周"等活动,选调政策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领导干部和养殖户中有名的"土专家"组成"理论科技信息宣讲服务团",深入村社巡回宣讲,引导农牧民调整农牧业结构,并对养殖户在养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帮助。三是建立苏木乡镇信息服务站,同时利用村级支部和行业协会组织,推广"支部+协会+信息"的组织模式,引导会员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技术交流、资金融通和品牌创建,让农牧民在农牧业信息化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

  (二)设立农牧业信息化示范点,以点带面。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设立信息化示范点,如解放滩镇示范点,结合自身实际,利用互联网搜集农牧业最新政策法规、农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等各种农牧业信息并通过广播、传单等传统方式以最快的速度传送给农牧民群众,为农牧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及时的服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放滩镇通过互联网上的宣传,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

  200l年-2004年先后有百事公司、金士地、兆丰饮业等42家企业在解放滩落户,共引进资金2亿元。同时,通过《达拉特之窗》等网站发布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形成了以花葵加工销售为主的农畜产品市场,解决了农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放滩镇的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成功,为全旗农牧业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有效开展信息服务活动。自l999年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达拉特旗门户网站一一"达拉特之窗"改版更新了数次,改版后的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更加丰富,互动性更强,通过网站每年为各苏木乡镇发布农畜产品供求信息约150多条,年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180多人次。2004年旗委、政府选派l00名科技信息特派员实施"田野春光"工程。"田野春光"科技信息特派员和农口专业技术人员进驻乡村,以养殖小区、种养大户为主阵地,建立"科技信息服务之家",帮助养殖小区、种养大户解决饲草料加工配制、牲畜疫病防治、配种改良及营养平衡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咨询服务。

  达拉特旗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认识不足,观念落后。部分苏木乡镇领导信息意识淡薄,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信息接受、分析、鉴别的能力比较弱,广泛深入开展农牧业信息化服务难度较大。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政府对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上网普及率较低,特别是乡镇网络进村入户率不足千分之一,"农业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缺少收集、处理、传播、共享信息的有效机制。

  三是农牧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缺少信息管理人员,尤其缺少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牧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综合人才。

  三、达拉特旗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

  l、编制全旗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今后达拉特旗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建立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农牧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健全制度,实现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科技推广、农畜产品市场流通等农牧业各领域的信息化。

  2、加强领导与协调,形成有效的农牧业信息化运行管理服务机制。统筹安排,逐步建成"旗有信息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农牧业信息化组织服务体系。苏木乡镇信息服务站要充分利用基层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科协等开展信息服务。按照农业部提出的"六个一"标准(有一间专用房,有一套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有一个独立域名的网站,有l-3名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有一支乡村信息员队伍(包括农牧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牧业产业协会等),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加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农牧业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3、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实现多样化。采取"土洋结合"、"网络与常规媒体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方式,增加信息获取途径,充分发挥电话、传真、手机短信以及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科技下乡、信息"小黑板"等传统方式作用。解决网络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电视台开办农牧业经济信息节目,定期聘请农牧业专家来我旗讲授最新农牧业知识;加强与手机网络运营公司的合作,开展手机短信息服务活动,向农村的科技示范户、农牧业信息员、农村经纪人、种(植)养(殖)加(工)致富带头人、农牧业龙头企业管理者、产业化组织经营者及其他一些有条件的农民以手机短信息的形式,发送农牧业新政策、农畜产品市场、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等各类农牧业信息,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到最新的信息。组织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开展农牧业信息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广泛传播农牧业政策方针和信息科技等知识,增强人们的信息化意识。

  4、加强农牧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和农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托 "信息网络平台",按照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达拉特农牧业信息网"。各苏木乡镇要实现联机上网,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独立域名,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收集与交流,使互联网进村到户率不断提高,形成旗、乡、村双向的、可选择的信息传输通道。加强农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开发整合全旗农牧业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全旗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机制和标准统一、规范、实用的农牧业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注重采集、处理、发布本地区的特色信息。重点开发"达拉特农业信息网"的"实用技术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供求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产品价格行情数据库"、"信息员管理数据库"、"农民经纪人数据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数据库"、"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库",将各类农业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

  5、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农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政策和资金保障是关键。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鼓励各种类型的经济成分参与到农牧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特别是要发挥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中介组织在农牧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积极争取,把我旗列为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重点示范旗县之一,在政策和资金上争取上级政府乃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6、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农牧业信息化人才。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基础上,大量培养更多的农牧业信息化人才。重点是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精通农牧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管理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把重点放在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比较强的种养大户、协会组织、农村经纪人和村社干部之中。依靠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