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消息(记者涂亚卓) 服务、放权、监管。15日,武汉市召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勾勒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三大主题词,为该市找出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为加快建立规范协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会上,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强调,转变政府职能首当其冲。要切实履行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鉴此,武汉市将围绕精简行政许可项目、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强化行政监督等四大方面,推进政府机构的全方位改革。
据介绍,今年该市拟重点清理前置性审批项目,扩大区级审批权,推进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对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41个市直部门实行首问负责制;试行“超时默许制”,即审批部门无正当理由致使审批事项超时而被默许,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
同时,该市还将扩大网上审批服务范围,实行联网审批,公开所有未有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政务信息;建设公共服务型财政,将公共财政重点向农村农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规范非税收入的管理,实现罚没收入与部门支出和工作人员的收入彻底脱钩。相关报道隰第二版
“革自己的命、减自己的权”
武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见真经”
今春全国两会,来自湖北的38名全国政协委员和42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递交提案和议案,吁请国家在武汉设立国家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不要政策、不要项目,不要资金,而是请求‘革自己的命’,为中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
据了解,此前,省委主要领导曾要求武汉“重视政府运行方式和运行体制改革,努力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从审批制度改革到推行政务公开、再到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数年来,武汉市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近期,该市最终形成“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思路。
昨日,武汉市召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向全体参会的各区、各委办局负责人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5页的内容处处涉及“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条条见真经,字字戳“软肋”。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坚定地说:“我们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减自己的权’!”
与几次推倒重来的初稿相比,昨日出台的《意见》在审批制度、政务公开、行政监管等方面胜出多处亮点。“窗口”成了“收发室”,虽然设有行政审批窗口,但工作人员没有审批权限。首问负责制将对症下药。今后谁第一个接待,谁就管到底!
《意见》要求,41个市直部门试行首问负责制,各部门通过自我设计、专家评定、群众评议做出审批流程图,在政务网上公开。每个审批环节必须依法确定审批条件、责任、权限和时限,并以回执单等形式告知服务对象。
制定行政审批“超时默许制度”。《意见》明确,一般审批事项办理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和经认定的复杂审批事项办理时间不得超过90天。审批部门无正当理由致使审批事项超时而被默许,追究直接责任人及相关领导责任;对不该审批的事项而被默许的,除及时纠正外,还要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
为加快审批速度,武汉市推进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凡由本市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分别审批的,改由终审部门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理,或者由终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办公、集中办理。今年对市级审批权限内企业注册、基本建设项目两类需跨部门审批的事项全部实现并联审批。同时,为重点项目组建成审批专班,联合办公、上门服务。
今年,武汉市还将“反向作业”,请各职能部门清理所有不能公开的政务内容。“除此之外,全部公开!”苗圩说,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国家和省政府没有公布保留的审批项目和子项目,一律取消;凡是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政机关采取事后监督等其他方式可以解决的行政许可项目,年内必须取消。“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对自身的改革,带动全社会的改革。”李宪生说:“改革只是实现目的之手段,实践的标准是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