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20日电 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今天上午为首都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时指出,航天活动每一个大的动作和举措都具有战略性,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制高点。
孙来燕指出,航天活动内容、质量、规模及其影响,具有重大的战略内涵。美国把太空称为自己的高边疆和战略制高点。提出“空间正成为综合国力的增长源,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电力和石油一样”。太空是人类活动范围的继陆地、海洋和空中之后的第四疆域,这一疆域的活动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拓天疆”已被许多国家视为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他举例说,现在进行的战争是非接触、非对称的信息化高技术战争,这种战争一刻也离不开航天活动的支持。在战争中,谁能掌握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具有强大的导弹武器并能精确制导,谁就能飞越千山万水,实施准确的打击。据统计,美国在近年来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几场战争中,95%的侦察情报、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和气象信息都是依靠卫星系统获得或实现的。美国的基本作战指挥体系建立在航天活动提供的手段上。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把航天活动,包括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展作为国家重大的战略工程。
孙来燕亦指出,太空属于人类,航天需要合作,这是航天活动的一大特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是中国开展航天合作的原则。目前,中国已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亚太地区国家等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航天合作关系,加入了多个国际航天组织。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领域,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双边、区域、多边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国际合作,不仅维护了中国作为空间国家的国家利益,还扩大了在外空领域的影响,中国在联合国及有关组织的外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今天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介绍说,2004年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
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绕”“落”“回”。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实施绕月探测工程,首颗绕月卫星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孙来燕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要放眼世界,跟踪和掌握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综观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国内的需求相比,与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先进航天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距。这需要我们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根本前提下,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介绍说,2004年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
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绕”“落”“回”。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实施绕月探测工程,首颗绕月卫星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孙来燕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要放眼世界,跟踪和掌握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趋势。综观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国内的需求相比,与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先进航天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距。这需要我们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根本前提下,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介绍说,航天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探索性很强,甚至还有许多不可知、不可预测的因素,但是,千百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过艰辛的探索。从人类航天活动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把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的探索时期。大体从万户到哥白尼开始至19世纪末。14世纪末我国的万户进行飞行试验。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论天球的运转》的著作中提出“日心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重心、速度、家速度等运动概念进行了详尽研究。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天体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至此,经典力学和早期天体理论为开展宇宙航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现代航天理论形成和现代航天飞行初创时期。现代航天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初。俄罗斯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03年发表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随后又相继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奠定了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基础,他提出了用火箭自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作为飞行动力并采用多级火箭。
第三阶段,人类航天活动现代化时期。主要指1957年至今人类航天活动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利用弹道导弹改装而成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航天活动可谓由近至远、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61年4月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的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太空飞行,人类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1969—1972年,美国的6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创造了人类踏上地外天体的记录;他们在月球的不同区域累计停留305小时,取回了381.7千克月球样品。
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位航天员进行了太空飞行,其中在太空一次生活最长时间达438天,累计时间最长的达748天。人类建造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至今航天飞机进行了117次发射,成为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的象征。
截止目前,全球已研制80多种航天运载器,形成了30多个系列,可将重型飞行和飞船送往太空,巨型运载火箭可以将100多吨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不仅可以从抵免发射场进行航天发射,而且还能够从海上平台、空中飞机上发射不同的卫星。先后建造了礼炮号、和平号等多个空间站,目前由16个国家联合建造的大型国际空间站已经完成了多个舱段对接,国际空间站纵质量达450吨,主结构长110米、宽88米,由36个舱段和构建组成,将用于开展各种空间试验。九十年代发射的哈勃望远镜延伸了人类的“视线”,让人类看到了200多万光年以外的深空。
迄今,人类已经完成了120次成功或基本成功的深空探测活动,发射的探测器拜访了太阳系的7颗行星、太阳、慧星和小行星,实现了在火星、金星、土卫六等天体上的软着陆,2005年成功执行了撞击慧星的任务。目前人类制造的航天器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50年来,各国发射了大约6000个航天器,包括通信、遥感、导航、科学实验等不同用途、运行在不同轨道的卫星,以及各种深空探测器。目前有800多颗卫星正在轨运行。人造卫星已经发展成为集成各种高、精、尖新技术的先进、复杂的卫星系统或卫星星座。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20日表示,航天活动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并存,人类月球探测的成功率仅为48%。
孙来燕介绍说,航天活动荟萃着众多的科学成果和高新技术,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撑,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几亿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投入。例如,一架航天飞机轨道器的造价大约17亿美元(奋进号),每次飞行约5亿美元;哈勃太空望远镜仅制造和发射费就达15亿美元;而国际空间站建造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航天活动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很大的风险。美国六架航天飞机就有两架机毁人亡,人类月球探测的成功率仅为48%。
但是这个事业也具有很高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例,据统计,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得到的直接和间接回报大约为7—12美元。航天活动能够产生巨大的直接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航天活动的“辐射效应”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更加丰厚的回报。比如利用遥感卫星进行重大灾害预报,可减少巨额灾害损失,利用通信卫星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远程教育。
航天活动对高新技术的需求,牵引了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诱发和繁衍出众多新的高技术产业。比如,数据传输与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自动化加工、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微波传输和人工智能等主要源于航天事业的激发。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产生的3000多项专利,有1300多项转移到了国民经济领域。从医疗使用的CT扫描仪到儿童尿不湿材料,从大型计算机到仿真技术,无不出自这一浩大工程。今天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航天工程和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的衍生技术。可以说,航天工程带动了美国整个国家科学与技术的全面创新和飞速发展。
我国的航天工程也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发展。据统计,约有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直接移植到国民经济众多领域。我国近年开发的1000多种新材料,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正如去年为今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媒体(人民日报社)评论所说:“如果把我国整体科技事业比做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么航天事业就是龙头。”充分表明了航天活动的创新带动作用。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介绍说,太空是人类活动范围的继陆地、海洋和空中之后的第四疆域,这一疆域的活动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拓天疆”已被许多国家视为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美国把太空称为自己的高边疆和战略制高点。提出“空间正成为综合国力的增长源,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电力和石油一样”。
举例来说,现在进行的战争是非接触、非对称的信息化高技术战争,这种战争一刻也离不开航天活动的支持。在战争中,谁能掌握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具有强大的导弹武器并能精确制导,谁就能飞越千山万水,实施准确的打击。据统计,美国在近年来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几场战争中,95%的侦察情报、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和气象信息都是依靠卫星系统获得或实现的。美国的基本作战指挥体系建立在航天活动提供的手段上。
我国几十年来一直把航天活动,包括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展作为国家重大的战略工程。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介绍说,我国的航天事业创建于五十年代,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科技非常落后。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正像毛泽东主席指出的那样:“要想不被别人欺负,也要搞自己的尖端武器”,“也要搞一点原子弹”,“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
要开展航天活动必须具备进入空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起步往往是从研究导弹开始的。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从美国归来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担任第一任院长。我们把这一天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日。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千千万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拼搏历史。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具备了先进的卫星、火箭的设计能力,加工制造能力、完备的测试和试验能力、可靠的发射能力和有效的测控管理能力。
目前,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8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轨运行的卫星有20多颗。目前,我们国家已经研制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东方红四号大型卫星平台,寿命可达15年,能够满足后续应用的需要,刚刚发射的尼日利亚卫星就采用了这一部平台。
进入空间是开展航天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运载火箭方面,我国目前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具备高中低多种轨道的发射能力,能够发射世界上绝大多数商业卫星,并且可以多星发射,综合技术性能达20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先进的低温推进技术的国家,也是较早掌握大推力运载火箭捆绑技术的国家。截止到目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98次飞行,将83颗国产卫星和6艘飞船送入太空,将28颗国外商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火箭已经连续56次发射成功。
2004年,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绕”“落”“回”。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实施绕月探测工程,首颗绕月卫星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
孙来燕指出,航天事业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几十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军事航天装备在形成战略威慑、保卫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较完整的地地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的研制、生产、发射能力,具备了战略核武器威慑力量,使我国国防的钢铁长城更加坚固。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几十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航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面貌。比如,通信卫星在我国的电视广播、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电信传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供了上百种业务服务,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以前没有通信卫星,云南、新疆等偏远地区,看不到当天的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有的节目要等五六天后才能看到,在山区和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办法通电话,有了通信卫星,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孙来燕强调,太空属于人类,航天需要合作,这是航天活动的一大特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是我们开展航天合作的原则。目前,我国已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亚太地区国家等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航天合作关系,加入了多个国际航天组织。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领域,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双边、区域、多边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说,一是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
二是实现绕月探测,2007年下半年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探测;在成功实施绕月探测之后,进行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实现“落”月探测;在落月探测成功后,实施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三是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将在天基、近空间、空基不同层次进行大气、陆地、海洋的综合观测,形成全天候、全天时、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高精度观测。
四是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自主研制并建成由12颗静止轨道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由30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授时和用户位置报告能力。
五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目前的9.5吨提高到25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5.2吨提高到14吨。
孙来燕说,我们将这五大项任务称为“二二一工程”。另外,我们还将研制、发射新型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科学卫星等等。通过这些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服务。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对未来国际航天发展的四个方面逐一进行了简要介绍。一是进入空间的能力,比如美国为重返月球开始研制运载能力超过100吨新型重型运载火箭(战神5);二是人造地球卫星,包括研制各种应用卫星,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卫星;三是载人航天,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美国、俄罗斯都开始研制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四是深空探测。当前,深空探测是国际航天活动的一个热点。
孙来燕说,目前,国际上的深空探测活动主要集中在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和寻找地外生命三个方面。2004年以来,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印度、英国和德国先后公布了无人探月或载人登月计划,美国宣布将在2018年左右重返月球,欧洲提出在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人类还将在月球建设永久性基地。未来二十余年,人类将向火星发射环绕火星飞行的卫星、在火星着陆的机器人、火星取样返回探测器等一系列探测装置,美国、俄罗斯、欧洲还制订了载人登陆火星的宏大计划。寻找地外生命、认识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是空间探索的重要主题,国际为此还将探测彗星、木星卫星等其它天体。今年4月,欧洲11名天文学家宣布,在距离地球大约20光年的深空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5倍,平均温度在0~40摄氏度,适合保存液态水,这项发现已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孙来燕说,航天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是几代航天人理想信念的高度结晶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是激励青年朋友们和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航天人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当代青年朋友,乃至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事业的宝贵财富!
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全体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和“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弘扬航天精神,孙来燕谈了几点感受。
(一)弘扬航天精神,就要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发奋学习,煅炼自己成才;(二)弘扬航天精神,就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胸怀使命、不懈努力,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受磨练;(三)弘扬航天精神,就要倡导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严慎细实、大力协同,在共同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四)弘扬航天精神,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创新进取,在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中争做时代先锋。
孙来燕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说,青年学生应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应该培养创新精神,没有敢于前进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水平,在科学上是迈不开步的。希望青年朋友们要敢想敢干,成为在科学海洋中游弋的娇子。要培养过硬的作风,像航天老前辈那样,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艰苦环境的磨练;能够把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取向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最需要的地方干出最伟大的事业。
航天的辉煌属于过去,未来的重任在于青年。最后,孙来燕号召同学们,永远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的邀请,孙来燕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的报告,介绍航天活动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