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年的主要任务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新年”,也是实施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市场化推动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扎实有效地实施“创新年”活动,以全方位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开创多区域合作、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建设三个新局面,抓好“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三个基础,建设物流、商贸、加工制造业三个基地,打造信息交流、交通枢纽、金融三个中心,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一轴两翼”新格局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财政收入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出口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0%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以内。

  我们将努力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提出的“能快就不要慢”的要求,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力争实现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为全区经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多做贡献,同时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完成各项环保目标,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县域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路子,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发展一批产业、培植一批龙头、打造一批品牌、建设一批基地、组建一批协会、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蚕、木薯、畜禽、水产、速丰林等八大优势产业,力争培育若干个在全区乃至全国位居前列的农业产业,重点扶持超级稻、桑蚕、罗非鱼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支柱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地域性优质农产品品牌,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产业群。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快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组织机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的改革。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握自治区在我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连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在大石山区马山、隆安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试点县区和大石山区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电力电网、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村屯规划等项目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在非试点县区,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扶持抓好3-5个示范村,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树立样板。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县(区)主导产业,增强县区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建立为大中城市服务、与大中城市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县域经济产业体系。把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小区建设、农村服务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产业、人口和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以城镇经济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服务,认真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县域经济发展责任制,充分调动各县(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农村科技引领先锋行”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农民单项技术绿色证书培训25万人次以上。广泛开展劳务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组织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春风行动”,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全年培训农民工2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以上,争取实现有劳动力的农业家庭户户有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逐步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户”。健全劳务信息网络,切实搞好维权服务。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在全面开展马山、隆安两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同时,着力抓好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好扶贫培训,不断探索特困山区农民下山脱贫致富的多种形式。继续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化作为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和“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加大工业投入,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三大开发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实行和落实对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各项扶持政策,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和新工业集中区启动发展,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高地。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搬迁改造,依托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形成各种类型、层次、特色的经济园区,推进工业发展重心向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转移,引导产业集约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促进项目进区入园。探索园区建设管理新模式,建立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机制,重点协调解决好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开发区的大发展。

  继续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工业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推进建设“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全年新增亿元工业企业20家以上,积极培育若干家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工业企业。加大工业和技改投入,年内工业投资完成10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8亿元。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建设,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品牌响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在煤电油运等方面进一步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使其尽快投产达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途径,加快企业扩张。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驰名商标、中国知名出口品牌。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铝加工、化工、机械装备、造纸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工业项目,不断充实重点项目库。加强项目报建报批工作和重大项目协调,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推动技术创新,全面促进工业优化升级。加快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首府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及实验设备,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重视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多元化投入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投入机制。重点组织实施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化工、制糖造纸、节能降耗、环保等六大技术创新专题,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三、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大力发展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适当的比重。优先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商贸、房地产、中介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文化、会展等新兴综合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体系。

  抓好商圈建设,搞活商贸流通,发展新型业态。以增加居民消费为重点,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构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为目标,抓好一批现代化流通设施和区域性市场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朝阳商圈网点布局和业态调整规划,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南宁区域国际物流基地等一批在建和待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继续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做大做强“南宁百货”、“梦之岛”等原有购物中心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街,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促进中小型超市、连锁店、直销店向农村延伸,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餐饮业发展,打造美食天堂。创新营销方式,引入新型业态,推广连锁经营、物资配送、网上销售等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配合自治区申请建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抓住当前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吸引外商投资我市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鼓励外商在我市设立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培训中心。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加大各类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整合建设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围绕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三大产业链,研究出台信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县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信息化。

  积极建设大南宁旅游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整合市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突出抓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规范旅游市场,增强南宁整体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辐射东南亚的大南宁旅游圈。全力打造“奇山秀水绿南宁”旅游品牌,抓好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战役旧址、青秀山东南亚美食街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体现首府特色的环大明山游、绿城风情游、商务会展游、休闲度假游、八桂精华游、中越边关游、观光农业游等旅游线路;推进无障碍旅游区的合作,抓紧开通我市至全国主要城市以及东盟国家的航线航班,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逐步实现“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广西旅游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会展业和金融业。以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会展服务功能,培育和规范会展市场,吸引和培训会展人才,发展会展经济。利用大型会展资源,鼓励国内外会展机构和企业举办各种类型的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和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知名展会和节庆活动平台,促进会展业快速发展。要更多地吸引外资,促使民间资金更多的转化为生产经营资本;利用好政策优势,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下,配合做好北部湾银行的组建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组建各类商业银行;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市扩展业务,促进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继续拓展其他服务业。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优化住宅类房地产供给结构,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全面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鼓励商务、金融、科技以及工业类房地产开发,为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提供载体,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仓储、保险、咨询、信息、运输、监理、会计、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卫生保健、法律服务、装卸包装、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市区,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集约发展小城镇,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今年是我市实施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工程最后一年,必须确保各项原定工作任务按计划如期完成。

  认真抓好城市规划工作。继续完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以及服务重要节会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批、批后服务工作。配合做好南北钦防经济走廊南宁段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五象新区规划,把五象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逐步实现再造一个新南宁的目标。配合做好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紧修编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有效保护耕地,保障开发建设的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推进五象新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五象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扩建银海大道,续建五象大道、龙岗大道,策划商业大道和新区堤路园工程。抓紧推进广西体育中心、南宁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设。以畅通城市路网系统为重点,切实抓好城市主次干道、与环城高速公路连接道路、青竹立交桥、在建六座跨江大桥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轻轨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公交、供水、供气、供电、环卫、排水、防洪、防震减灾等设施,突出抓好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和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项目以及城市环境改善工程。南宁科技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等争取尽快开工。推进对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项目的建设。抓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重点推进埌东、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城市环境整治项目,各县城从今年起启动污水处理厂规划等前期工作和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配合自治区做好南宁机场4E等级扩建工程。打通和完善与北钦防相连接的公路路网,加快推进邕宁—灵山二级公路、南宁—扶绥二级公路建设,完成80公里通乡水泥路和6个乡镇客运站以及一批农村便民候车亭建设。配合做好自治区高速城际铁路南宁—广州、南宁—柳州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南宁港建设。推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孔庙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

  加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构建生态南宁。继续在市区广泛开展植树活动,加快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要成林、花要成片”的生态城市景观。大力推进中国绿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城市)建设,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确保环境质量。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商用、民用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扶持和推进节能型产业、环保友好型企业发展。抓好循环经济试点,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资源加工和再利用工业。加强内河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削减污染排放物。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邕江饮用水源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执法整治工作。加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责任到人,确保治理“五乱”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实行教育与处罚双管齐下,提高市民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规划定点设置市场、夜市、农贸市场、停车场,并规范管理;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实施问责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使“城乡清洁工程”走上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扎实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工作。

  五、推动改革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开展“创新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环境,搞好公共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镇财政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

  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创新。今年全市将设立年度工作创新奖,同时把实施“创新年”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本县(区)、本部门的创新工作。建立健全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体制开放、机制完善、方法多样的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实施“创新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促进全民创新。

  加强多区域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特别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构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领馆区,推动东盟和其他国家在我市设立领事机构、联络处,深化与东盟各国在产业投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与交流。借助“桂港、桂澳、桂台”经贸合作的平台,推进香港街、澳门街、台湾街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不断深化我市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强与南贵昆经济带各中心城市的合作,努力实现经济带发展新突破。主动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南北钦防”城市群合作,充分发挥首府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友城布局,充实友城交流与合作内涵,争取与东盟及其他国家建立更多友好城市。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全力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继续鼓励出口,强化出口企业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出口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引导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走出去,举办经贸论坛、展览、洽谈、招商会等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势产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培育新品牌,开发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抓好服务“两会一节”各项工作。按照“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的要求,及早做好服务“两会一节”方案,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按照“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时尚性”和谐统一的标准,继续做强做优民歌节已有品牌,办好2007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高质量、高水平策划好各项文化旅游活动。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要求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抓好财税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保证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形成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机制。集中力量培育财源,调整和优化财源结构,促进财政增收。巩固和壮大基础财源、支柱财源,大力培育新兴财源和后备财源,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力度,集中财力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服务。新增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努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增强财政的公共保障作用。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和乡财县管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依法征税,既不收过头税,又做到应收尽收。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灵活就业人员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五险”统一征扩机制,探索建立医疗保险多平台政策体系,扩大面向全体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向农民工覆盖的进度。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做到应补尽补。

  开展全民创业,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好全民创业的各项措施,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各行各业放开创业,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让创业有为者施展才干,形成本土创业的生动氛围。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加快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组织岗位,推动就业;以治理“五乱”为契机,创新思路,开发符合城市发展新要求的社区就业岗位;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完善再就业机制,建立就业援助呼叫系统,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争取用3年时间把我市建成“充分就业城市”;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平等就业和稳定就业。

  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将着力为民办好以下20件实事:

  1.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2.继续完善五保户供养制度,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由原来每月每人补助30元提高到50元;

  3.在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建设改造2200户农村特困人口危房工程,其中农村特困人口危房1000户、农村残疾人危房1000户、华侨农林场归侨危房200户;

  4.继续实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在完成大石山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基础上,再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5.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

  6.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在符合条件的6个县2个城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继续为生活困难的城乡肺结核患者免费治疗;

  8.继续实施高危孕产妇救助工程;

  9.继续为5000对农村新婚夫妇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

  10.开展隆安、马山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11.加大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1000名,继续资助贫困家庭中小学生4000名;

  12.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加大实施城乡市场建设工程力度,市区范围内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8个;

  13.实施绿化植树170万棵工程;

  14.完善城区垃圾中转站设置,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每县建设1个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15.继续实施城市河道治污及排涝一期工程,包括13条内河的规划、拆违、绿化工作,实施河道治污工程3个(竹排冲上游、心圩江支流、亭子冲),排涝工程17个;

  16.继续加大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

  17.继续新建600套廉租住房;

  18.实施保护骑楼街及危房改造工程,继续改造36条小街小巷;

  19.继续新建、恢复20个城市停车场;

  20.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社会发展百亿工程”,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南宁,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生活和文明环境。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落实“科教兴市”和“自主创新”战略,突出“抓专项、建体系、筑平台、强能力、促创新”五大重点,积极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完成第三轮创新计划任务,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三个平台建设,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和谐南宁建设科技支撑及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四大工程,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21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和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六大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巩固提高“两基”达标成果,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加强基础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推进大学园区建设,加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址建设和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筹建工作。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多元救助体系,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加快人才小高地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建立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扩大引智成果推广。加强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和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做好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抓好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繁荣绿城文化,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精品力作。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加强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产业,培植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切实保护并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南宁电台、南宁电视台无线信号的覆盖工作,力争在年底前,90%以上的农村地区群众能免费收听收看到两台的主要节目。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完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测网络,认真抓好食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水平和办赛能力,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力度,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积极促进市志、社会科学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综合施治,注重用政策激励少生优生。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进一步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健全和落实政府立法公开征询、听证制度。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广西“首善之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工作局面。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等创建活动。按照构建诚信南宁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南宁建设,全力维护首府安全和政治稳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防结合”,继续深入开展“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专项斗争。全面开展行业场所清理整治等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电子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治安防控网络。重视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处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剧毒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高危行业的监管、监控以及事故隐患整改力度,继续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学校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运输市场整治工作,加强交通行业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交通安全。

  八、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水平

  根据新形势下政府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效能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实现政府效能建设新突破。加强依法行政,健全政务公开、重大事项报告、质询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优化社会管理流程,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和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抓实事、求实绩、讲实效的政府机关工作氛围。要着重加强班子团结,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各级班子和公务员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完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放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把南宁建成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首府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