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6日在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林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6年的工作回顾
2006年,市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持开放创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据统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0%,创十年来新高;财政收入120.36亿元,增长20.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7.22亿元,增长23.24%;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4.20%;全市外贸进出口9.29亿美元,增长29.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1亿元,增长15.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93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037元,分别增长10.75%和13.32%。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新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214.49亿元,同比增长9%。全市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产量与上年总体持平,各类经济作物增产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粮食、蔗糖、水产、畜牧、果蔬、花茶、桑蚕、丰产林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24个,同比增加24个,实现销售收入98.36亿元,同比增长29.28%。
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自治区部署和要求,扎实抓好在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整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试点县区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屯内绿化、村屯规划等项目完成投资4.07亿元,其中修建村屯道路299条868.80公里,完成农田水利177项,修建沼气池1.57万座。全市农村“三大会战”完成投资7030.17万元,其中修建乡村道路60条150.70公里,解决33.60万人行路难问题,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兴建农田水利45项,建设生态文明村70个,建设沼气池1万座。三年来,共完成投资11.58亿元,建成乡村道路664条2501.19公里,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569项,新建成生态文明村270个,修建沼气池8.97万座,农村基础设施“三大会战”已全面超额完成。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和“建设工业百家亿元企业工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创十年以来最好水平,呈现出“投资大、增长快、效益好、后劲强”的良好态势,提前一年实现建设工业百家亿元企业目标,成为广西首个拥有百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的城市。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加大工业投资,支持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工业总产值638.82亿元,同比增长30.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95.02亿元,同比增长33.72%,增速在全国47个中心城市中排第七位;实现利税48.57亿元,同比增长19.72%;实现利润16.11亿元,同比增长21.80%。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一批投资超亿元项目进展顺利。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2.25亿元,同比增长32.0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0.77亿元,增长35.68%,居全区第一;完成工业技改投入63.87亿元,同比增长51.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2家,同比增加147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4家,增加29家。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89亿元,同比增长50.6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8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1.8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71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产值303.45亿元,同比增长47.60%,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高15.30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迅猛,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大力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势得到强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33.73亿元,增长13.60%。
商贸、旅游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流通业加快发展,一批大型商业网点、专业批发市场开业;新型商业业态迅猛发展,国内外多家知名连锁企业落户南宁,连锁经营占商品销售份额的22%;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以及物流园区建设力度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顺利,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初步形成。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推进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食品放心工程成效明显。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农业部4次进行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5.70%以上;在农业部对牲畜“瘦肉精”检测中合格率位居全国22个大中城市前列。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全社会旅游建设投资突破百亿,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战役旧址景区、东南亚美食街等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嘉和城景区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和横县西津湖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扬美古镇等4个景区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宾馆改造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增旅游宾馆五星级4家、四星级1家。拓展国内外城市旅游合作,接待国内游客1840.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8%;接待境外旅客首次突破10万大关,达10.65万人次,同比增长27.77%;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100亿元,达100.03亿元,增长17.28%;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均居全区首位。2006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取得圆满成功,参加人数超过20万人次,成为南宁旅游节庆品牌。
交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投资3.94亿元。公路、水路运输持续增长,口岸通关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客、货运量8839万人和6071万吨,同比增长5%和6%;水路运输客、货运量101万人和1273万吨,同比增长31.17%和18.53%。航空旅客吞吐量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8.92%,创南宁机场建港54年来新高。“数字南宁”初见成效,全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完成电子政务二期工程建设。全市数据资源中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邮电通讯信息服务产业不断壮大。
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带动下,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和南宁国际教育展等一批大型展会逐渐形成品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在第三届中国会展业高峰论坛大会上获得2006年度全国最佳会展中心称号。各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开展,新型银政、银企关系进一步加强。
四、城市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继续实施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工程,全年城建投入为历年最多。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五象新区建设已经启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城市规划水平有新提高。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和南宁骑楼城规划等,加快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一批城市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在建项目290项,其中新开工124项,完成投资92.68亿元,同比增长3.59%。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网络及桥梁、水环境治理、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大,五象大道、南梧大道、葫芦鼎大桥全线贯通,朝阳溪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江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新增供水管网81公里。管道燃气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城市房屋拆迁完成69.26万平方米,组织拆除违法建筑119万平方米,建成区内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村镇建设完成投资2.60亿元,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竣工80.13万平方米。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和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增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效果明显,立案查处非法采矿行为45起。
“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和城市综合管理力度加大,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重点整治工程——民族大道沿线及机场至荔园山庄20公里迎宾精品线路全部竣工,完成市容景观环境“大装修”、“大整治”13个子项目。“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百万市民大行动全面启动,严管重责,狠抓典型,“五乱”治理成效显著,全市共开展联合整治行动22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5万人次,查处各类违章行为23万余起。
生态南宁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完成植树造林30.01万亩;环境监管和污染控制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市区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为96.71%;邕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16%,自来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6%,水环境功能区按国家重点城市定量考核标准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武鸣、马山、隆安、上林四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项目获建设部推荐参评并进入联合国最后评审阶段,水环境治理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五、各项改革稳步实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
积极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对外开放,营造了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计划、投融资、财税、流通、金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实行开放式招商改制,引入战略合作者成立股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申报上市等;南糖、南百的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南宁百货国家股完成转让,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其他改革取得新进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公务员法入轨运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开展行政审批“大清理”,全市24个部门126项审批再次提速。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得到加强,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制度全面实施,企业投资管理程序进一步简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全市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基本完成。科教文卫体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百企入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招商项目大兑现和“三会一节”经贸活动,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招商力度,利用境内外资金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外来投资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引进内、外资合同项目913个;合同引进资金456.06亿元,同比增长22.33%;实际到位内资196.50亿元,同比增长23.25%;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名列全区第一;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77个,当年完成投资105.30亿元,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六、服务“三会一节”工作得到肯定,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
全力做好“三会一节”服务工作,得到国内外政要、客商的一致好评,温家宝总理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自治区领导认为“三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借助“三会一节”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共签订内外资投资项目148项,投资总额261.32亿元;签订内外贸易合同586份,总金额136.30亿元。“绿城歌台”以歌会友,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地飞歌”代表中国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奥地利萨尔斯堡国际艺术节,打响了民歌艺术节的国际品牌,提高了南宁的知名度。实施国际友城拓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城市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与越南海防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多个国家城市签订了建立友城关系意向书或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与国外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入。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
坚持把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启动“社会事业百亿工程”,促进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新进展。“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扎实推进,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415项,重点立项实施市本级科技开发计划142项,完成科技三项经费投入4850万元,13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教育创新成果进一步巩固,人才资源开发有效推进。各县区均完成“普实”目标;新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4所,全市增至15所,为全区之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唯一进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率先在全区实现“县县有特校”目标;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国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才小高地聚集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人才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会文化和体育工作扎实有效。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不断创新,新闻出版及文化市场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跃。“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获国家表彰和奖励。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和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汽车场地越野赛等系列重要比赛,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单项比赛和健身活动650项次,参赛人数达330万人次。
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不断完善,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55.4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参合农民149.80万人,参合率76.50%,超过国家比例要求6.5个百分点。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21.08/10万,同比下降40.01%;为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完成了1365例复明手术;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全面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市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得到全面改善;无偿献血工作继续走在全区前列。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人口出生8.20万人,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计划生育率74.40%,提高2.43个百分点;总和生育率稳定在2.1以下。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顺利进行,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调整已经完成,享受城市低保74.87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895.44万元;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调整了城乡医疗救助标准,降低了门槛,使更多的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救助2.16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1.77万元。按时完成1328户、3067间灾民水毁民房重建任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34万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4万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50人。帮助1931户“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3.95%,低于年控制数。实施百万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01.90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3万人。
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实施城市内涝整治工程,改造建设管道9条、泵站1个,整治暗渠18处,完成6条内河清淤;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竣工80.13万平方米;完成邕宁区、良庆区30条小街小巷改造;免费检查和治疗城乡生活困难的肺结核患者2179人;免费救治贫困高危孕产妇65人;建设和重新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个;新增就业岗位5.34万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实际完成投资7030.17万元;植树154万棵,完成民族大道沿线及机场至荔园山庄20公里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迎宾精品线路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修建、恢复历史文物保护项目2个;扶助4497名贫困生读书;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100户;改造市区人行道50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8.53万人;修建分散居住的无房或危房五保户住房1000户;改造华侨农林场归侨危房200户;免费为5000对农村新婚夫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解决农村12.82万人饮水问题;实现电话村村通;建设和配备一批公、检、法、司办公用房及设备基本完成。
八、民主法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构建“和谐南宁”为目标,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广西“首善之区”迈出新步伐。
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年内共办理人大建议202件,政协提案237件,办复率均达100%,满意率达98%。重大决策注重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法制工作得到加强,依法提请人大审议4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和修改10件政府规章。率先在全区建立行政复议庭审制度,受理行政复议案148件。对全市909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574件,保留324件,修改后保留11件。“四五”普法教育被评为2001-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城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启动。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县区等活动深入开展,再次荣获“广西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一个全民、三个百万”活动稳步推进,现代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康发展,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和军警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民兵和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治安防范和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大调解”、“大接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取得新进展,农民土地征收、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农村“三大纠纷”等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圆满完成“三会一节”等重大节庆的安全保卫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总量减少,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3.90%。
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行政效能监察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全面实行。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强化纠风执法监察,加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力度,率先在全区提前完成三年清欠目标。大力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和目标管理,整顿投资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作风好转。
一年来,我市民族、台湾事务、宗教、档案、物价、口岸、审计、统计、侨务、人防、扶贫、农机、地震、机关事务管理、市志、社会科学、气象、老龄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安全、金融、保险、税务、电信、邮政、供电、烟草、工商、技术监督、铁路、民航、海关、海事、边防、药品监督、检验检疫等中央、自治区驻邕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取得的,是全市各县区努力工作、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驻邕部队、港澳台同胞、爱国侨胞和境外友好人士的关心、支持分不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工业化水平较低,强优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就业、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还需做大量工作,人民生活还不富裕;部分政府机关及公务员的廉政建设、工作作风、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与我们开放创新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关。我们一定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007年的主要任务
2007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新年”,也是实施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市场化推动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扎实有效地实施“创新年”活动,以全方位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开创多区域合作、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建设三个新局面,抓好“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三个基础,建设物流、商贸、加工制造业三个基地,打造信息交流、交通枢纽、金融三个中心,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一轴两翼”新格局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财政收入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出口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0%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0‰以内。
我们将努力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提出的“能快就不要慢”的要求,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力争实现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为全区经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多做贡献,同时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完成各项环保目标,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县域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路子,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发展一批产业、培植一批龙头、打造一批品牌、建设一批基地、组建一批协会、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蚕、木薯、畜禽、水产、速丰林等八大优势产业,力争培育若干个在全区乃至全国位居前列的农业产业,重点扶持超级稻、桑蚕、罗非鱼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支柱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地域性优质农产品品牌,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产业群。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快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组织机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的改革。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握自治区在我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连片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在大石山区马山、隆安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试点县区和大石山区农村道路、农村水利、电力电网、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村屯规划等项目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在非试点县区,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扶持抓好3-5个示范村,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树立样板。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县(区)主导产业,增强县区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建立为大中城市服务、与大中城市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县域经济产业体系。把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小区建设、农村服务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产业、人口和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以城镇经济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服务,认真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县域经济发展责任制,充分调动各县(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农村科技引领先锋行”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农民单项技术绿色证书培训25万人次以上。广泛开展劳务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组织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春风行动”,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移就业。全年培训农民工2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以上,争取实现有劳动力的农业家庭户户有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逐步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户”。健全劳务信息网络,切实搞好维权服务。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在全面开展马山、隆安两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同时,着力抓好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好扶贫培训,不断探索特困山区农民下山脱贫致富的多种形式。继续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脊梁。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化作为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和“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加大工业投入,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三大开发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实行和落实对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各项扶持政策,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和新工业集中区启动发展,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高地。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搬迁改造,依托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形成各种类型、层次、特色的经济园区,推进工业发展重心向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转移,引导产业集约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促进项目进区入园。探索园区建设管理新模式,建立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机制,重点协调解决好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开发区的大发展。
继续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工业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推进建设“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全年新增亿元工业企业20家以上,积极培育若干家10亿元、20亿元、30亿元的工业企业。加大工业和技改投入,年内工业投资完成10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8亿元。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建设,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品牌响的大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工业项目,在煤电油运等方面进一步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使其尽快投产达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途径,加快企业扩张。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驰名商标、中国知名出口品牌。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推进“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铝加工、化工、机械装备、造纸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工业项目,不断充实重点项目库。加强项目报建报批工作和重大项目协调,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推动技术创新,全面促进工业优化升级。加快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利用首府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及实验设备,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重视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多元化投入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投入机制。重点组织实施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化工、制糖造纸、节能降耗、环保等六大技术创新专题,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三、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大力发展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适当的比重。优先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商贸、房地产、中介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文化、会展等新兴综合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体系。
抓好商圈建设,搞活商贸流通,发展新型业态。以增加居民消费为重点,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以构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为目标,抓好一批现代化流通设施和区域性市场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朝阳商圈网点布局和业态调整规划,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南宁区域国际物流基地等一批在建和待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把南宁建设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继续实施“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做大做强“南宁百货”、“梦之岛”等原有购物中心品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街,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促进中小型超市、连锁店、直销店向农村延伸,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餐饮业发展,打造美食天堂。创新营销方式,引入新型业态,推广连锁经营、物资配送、网上销售等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配合自治区申请建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抓住当前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重要机遇,吸引外商投资我市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鼓励外商在我市设立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培训中心。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加大各类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整合建设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围绕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三大产业链,研究出台信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县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信息化。
积极建设大南宁旅游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整合市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突出抓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规范旅游市场,增强南宁整体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辐射东南亚的大南宁旅游圈。全力打造“奇山秀水绿南宁”旅游品牌,抓好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战役旧址、青秀山东南亚美食街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体现首府特色的环大明山游、绿城风情游、商务会展游、休闲度假游、八桂精华游、中越边关游、观光农业游等旅游线路;推进无障碍旅游区的合作,抓紧开通我市至全国主要城市以及东盟国家的航线航班,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逐步实现“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广西旅游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会展业和金融业。以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会展服务功能,培育和规范会展市场,吸引和培训会展人才,发展会展经济。利用大型会展资源,鼓励国内外会展机构和企业举办各种类型的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和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知名展会和节庆活动平台,促进会展业快速发展。要更多地吸引外资,促使民间资金更多的转化为生产经营资本;利用好政策优势,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下,配合做好北部湾银行的组建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组建各类商业银行;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市扩展业务,促进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继续拓展其他服务业。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优化住宅类房地产供给结构,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全面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鼓励商务、金融、科技以及工业类房地产开发,为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提供载体,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仓储、保险、咨询、信息、运输、监理、会计、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卫生保健、法律服务、装卸包装、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市区,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集约发展小城镇,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今年是我市实施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工程最后一年,必须确保各项原定工作任务按计划如期完成。
认真抓好城市规划工作。继续完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以及服务重要节会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批、批后服务工作。配合做好南北钦防经济走廊南宁段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五象新区规划,把五象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逐步实现再造一个新南宁的目标。配合做好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紧修编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有效保护耕地,保障开发建设的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推进五象新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五象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扩建银海大道,续建五象大道、龙岗大道,策划商业大道和新区堤路园工程。抓紧推进广西体育中心、南宁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设。以畅通城市路网系统为重点,切实抓好城市主次干道、与环城高速公路连接道路、青竹立交桥、在建六座跨江大桥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轻轨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公交、供水、供气、供电、环卫、排水、防洪、防震减灾等设施,突出抓好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和中国—东盟企业总部基地项目以及城市环境改善工程。南宁科技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等争取尽快开工。推进对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项目的建设。抓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重点推进埌东、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城市环境整治项目,各县城从今年起启动污水处理厂规划等前期工作和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配合自治区做好南宁机场4E等级扩建工程。打通和完善与北钦防相连接的公路路网,加快推进邕宁—灵山二级公路、南宁—扶绥二级公路建设,完成80公里通乡水泥路和6个乡镇客运站以及一批农村便民候车亭建设。配合做好自治区高速城际铁路南宁—广州、南宁—柳州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南宁港建设。推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孔庙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
加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构建生态南宁。继续在市区广泛开展植树活动,加快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要成林、花要成片”的生态城市景观。大力推进中国绿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城市)建设,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确保环境质量。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商用、民用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扶持和推进节能型产业、环保友好型企业发展。抓好循环经济试点,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资源加工和再利用工业。加强内河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削减污染排放物。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邕江饮用水源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执法整治工作。加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责任到人,确保治理“五乱”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实行教育与处罚双管齐下,提高市民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规划定点设置市场、夜市、农贸市场、停车场,并规范管理;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实施问责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使“城乡清洁工程”走上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扎实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工作。
五、推动改革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开展“创新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环境,搞好公共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镇财政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
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创新。今年全市将设立年度工作创新奖,同时把实施“创新年”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本县(区)、本部门的创新工作。建立健全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体制开放、机制完善、方法多样的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实施“创新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促进全民创新。
加强多区域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特别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构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领馆区,推动东盟和其他国家在我市设立领事机构、联络处,深化与东盟各国在产业投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与交流。借助“桂港、桂澳、桂台”经贸合作的平台,推进香港街、澳门街、台湾街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不断深化我市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强与南贵昆经济带各中心城市的合作,努力实现经济带发展新突破。主动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南北钦防”城市群合作,充分发挥首府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完善友城布局,充实友城交流与合作内涵,争取与东盟及其他国家建立更多友好城市。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全力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继续鼓励出口,强化出口企业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出口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引导有实力、有特色的企业走出去,举办经贸论坛、展览、洽谈、招商会等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势产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培育新品牌,开发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抓好服务“两会一节”各项工作。按照“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的要求,及早做好服务“两会一节”方案,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按照“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时尚性”和谐统一的标准,继续做强做优民歌节已有品牌,办好2007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高质量、高水平策划好各项文化旅游活动。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要求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抓好财税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保证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形成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机制。集中力量培育财源,调整和优化财源结构,促进财政增收。巩固和壮大基础财源、支柱财源,大力培育新兴财源和后备财源,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力度,集中财力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服务。新增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努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增强财政的公共保障作用。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和乡财县管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依法征税,既不收过头税,又做到应收尽收。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灵活就业人员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五险”统一征扩机制,探索建立医疗保险多平台政策体系,扩大面向全体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向农民工覆盖的进度。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做到应补尽补。
开展全民创业,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好全民创业的各项措施,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各行各业放开创业,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让创业有为者施展才干,形成本土创业的生动氛围。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加快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组织岗位,推动就业;以治理“五乱”为契机,创新思路,开发符合城市发展新要求的社区就业岗位;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完善再就业机制,建立就业援助呼叫系统,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争取用3年时间把我市建成“充分就业城市”;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平等就业和稳定就业。
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将着力为民办好以下20件实事:
1.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2.继续完善五保户供养制度,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由原来每月每人补助30元提高到50元;
3.在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建设改造2200户农村特困人口危房工程,其中农村特困人口危房1000户、农村残疾人危房1000户、华侨农林场归侨危房200户;
4.继续实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在完成大石山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基础上,再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5.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
6.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在符合条件的6个县2个城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继续为生活困难的城乡肺结核患者免费治疗;
8.继续实施高危孕产妇救助工程;
9.继续为5000对农村新婚夫妇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
10.开展隆安、马山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11.加大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1000名,继续资助贫困家庭中小学生4000名;
12.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加大实施城乡市场建设工程力度,市区范围内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8个;
13.实施绿化植树170万棵工程;
14.完善城区垃圾中转站设置,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每县建设1个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15.继续实施城市河道治污及排涝一期工程,包括13条内河的规划、拆违、绿化工作,实施河道治污工程3个(竹排冲上游、心圩江支流、亭子冲),排涝工程17个;
16.继续加大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
17.继续新建600套廉租住房;
18.实施保护骑楼街及危房改造工程,继续改造36条小街小巷;
19.继续新建、恢复20个城市停车场;
20.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社会发展百亿工程”,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南宁,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生活和文明环境。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落实“科教兴市”和“自主创新”战略,突出“抓专项、建体系、筑平台、强能力、促创新”五大重点,积极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完成第三轮创新计划任务,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和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三个平台建设,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和谐南宁建设科技支撑及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四大工程,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21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和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六大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巩固提高“两基”达标成果,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加强基础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推进大学园区建设,加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址建设和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筹建工作。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多元救助体系,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加快人才小高地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建立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扩大引智成果推广。加强高层次、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和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做好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抓好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繁荣绿城文化,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精品力作。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加强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指导,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产业,培植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切实保护并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南宁电台、南宁电视台无线信号的覆盖工作,力争在年底前,90%以上的农村地区群众能免费收听收看到两台的主要节目。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完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测网络,认真抓好食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水平和办赛能力,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力度,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积极促进市志、社会科学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综合施治,注重用政策激励少生优生。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进一步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健全和落实政府立法公开征询、听证制度。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广西“首善之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工作局面。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等创建活动。按照构建诚信南宁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南宁建设,全力维护首府安全和政治稳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防结合”,继续深入开展“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专项斗争。全面开展行业场所清理整治等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电子视频监控网络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治安防控网络。重视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处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剧毒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高危行业的监管、监控以及事故隐患整改力度,继续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学校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运输市场整治工作,加强交通行业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交通安全。
八、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水平
根据新形势下政府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效能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实现政府效能建设新突破。加强依法行政,健全政务公开、重大事项报告、质询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优化社会管理流程,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和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抓实事、求实绩、讲实效的政府机关工作氛围。要着重加强班子团结,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各级班子和公务员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完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风气。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放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把南宁建成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首府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