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构筑共建共享的网络精神家园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互联网健康发展面临挑战

    在国际上,一些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学者,把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定位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少有的几项所谓通用型的技术,英文的缩写叫做GPT。

    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一位信息经济学教授,他描述能够称得上GPT的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远期的是印刷术,近期就是20世纪的电气技术,21世纪的GPT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和通信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一个重大的、基础性的科学技术发明,凡是属于GPT的技术有几个特点:

    第一,这个技术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还没有饱和;第二,有广泛的渗透性,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覆盖;第三,互联网的技术,作为GPT的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其他技术互相融合发生作用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一次调查报告指出,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网民数已经达到了1.37亿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10.5%。3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5.3%。我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仅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影响力深远。

    互联网在我国商业化13年来,经历了一个向新媒体发展演化的过程,Web2.0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传统媒体把世界划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阵营,这是一种一对多的传播。而新媒体与此相反,是以多对多的传播。它不仅赋予每个人有听的机会,而且有说的条件。网络新媒体拥有一些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特征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互联网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权力正由传统大众媒介转移到每个人的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体平移。互联网正在推动媒体平移——向新媒体演化,这是一个无法逆转的历史发展过程,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互联网以它独有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无国界等特性快速发展,网络应用的趋势是社会的广泛参与,出现了互联网控制权和管理权分散的问题。

    问题是要获得真正的信息自由必须建立新的秩序,要形成新产业必须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和产业链,党的宣传工作和媒体产业都面临向新媒体过渡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如何做到兴利除弊,让网络惠及下一代,使互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多方参与互联网治理

    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初步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时,我国政府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提出了要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并为此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平台,更应该成为获取知识的平台,电子政务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平台,沟通交流的平台,它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因此,它应该遵守一般的社会道德准则,所谓的互联网是自由的,它的结构是发散的、互动的、更尊重人的个性化,绝不是不需要治理,也绝不是不需要政府的管理,而是更强调利益相关方,多方参与的治理。约束是为了发展,自由意味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