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通信学院锻造信息化战场的“千里眼顺风耳”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的共同主题。西安通信学院着眼未来战争对现代通信兵素质的新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

    视点提要

    当代通信兵,是信息化的高科技兵种。80年前,我军通信兵从“一部半”电台起步,经过几次历史性跨越,现已成为集声、光、电、磁为一体,联通天上、地面、地下、海底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千里眼、顺风耳”,并直接进入指挥中枢,成为作战主力。现代通信兵的新形象,折射出我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新趋势。西安通信学院积极适应我军训练转变的需要,深化教育训练改革,其思路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都有借鉴意义。(胡春华)

    现代通信兵,成为搭建战场指挥中枢的主角

    深秋,西北大漠,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演练悄然拉开战幕。静谧的夜色中,一辆辆野战通信车突然现身,架天线、调频率、发信号,链接指挥信息系统,监控、测试用户入网情况。不到10分钟,“野固结合,光电结合”的野战指挥所集群组网便很快完成。

    指挥员鼠标轻点,战场态势尽收荧屏,“敌”我双方的数据、图像、资料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传来,一下子就收到100多条“敌”情。只见机要参谋迅速将信息输入“情报自动分析处理系统”,仅40秒钟,经过层层筛选的6条有用信息便被传到野战指挥网。

    此情此景让参演的西安通信学院专家教授感慨万分:过去搭建指挥所就是搭帐篷、挂地图、摆沙盘,今天却是搭网络、建平台,通信兵在“中军帐”中真正唱起了主角。

    [新思路新探索]

    训练转变,要瞄准联合作战需求作文章

    演习现场的情况反馈,引起了学院党委“一班人”的深思: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把通信兵推向了联合作战的前台。作为我军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院的训练转变必须瞄准联合作战做文章。

    学院以“全军某系统人才培训中心”为依托,先后10余次组织专家教授赴全军通信部队调研,增设了某指挥专网专业,新建了培训大楼,仅去年一年就为全军部队培训1000多名专业人才。前不久,他们把野战通信网络培训班学员拉到野外生疏地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检验学员在无线电监测、穿插训练分队战斗行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培训,这些通信网络的“弱兵”迅速成长为“强将”。

    [演兵场镜头]

    现代通信兵,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主战兵种

    渭北黄土高原,黄昏。离指挥部千里之遥的远程机动车队正在疾行。“前方有‘敌’突袭,高速公路桥梁被炸毁。”指挥员李林海突然接到“敌”情通报。“启动2号行动预案。”面对突发险情,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停车开会,而是通过野战指挥系统,迅速向部队下达命令。

    几分钟后,一支部队迅速离开高速公路,阻击“敌人”。随后部队机动近千里,经历大小“战斗”17次,但是指挥员没有集合起来开一次会,机动却始终有序。在演练指挥部的野战指挥车上,笔者看到,通过各级指挥所的某系统,部队实际位置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车载可视化野战指挥系统的屏幕上能同时显示所属各级指挥所的实况,相距数百里如同面对面。

    [新思路新探索]

    训练转变,要在人机系统有效运行中提升战斗力

    “在现代军队这个复杂的人机系统中,通信兵已是名副其实的主战兵种,缺了他们,很多战斗将无法进行。”作为这次演练的总导演,该院通信指挥教研室主任李科海在演练汇报中这样写到。如何在人机系统有效结合中尽快提升战斗力,应该尽快纳入院校教学改革的计划当中。他的汇报与学院决策层的思路不谋而合。他们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入手,逐步形成了综合化的基础课、专题化的专业课、多样化的选修课、动态化的自修课、系列化的讲座课的课程新体系,新装备的培训内容被充实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今年某部的一次演练中,某型坦克装备的电台与战备网络无法沟通,该院毕业学员周长海对电台进行技术改装,实现了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互联互通操作,受到了表彰。

    [演兵场镜头]

    现代通信兵,成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尖兵

    宽敞明亮的机房里,几十台数字化设备组成一个现代化通信网络方阵;一座座巨大的卫星天线昂首苍穹;一辆辆迷彩野战通信车在崇山峻岭间风驰电掣……

    川滇高原某演兵场上,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徐徐升空,前沿指挥所3名通信战士迅速跳上严密伪装的野战通信车,架天线、调频率……不到5分钟,立即沟通联络,这是传统通信手段几十个人半天的工作量。

    作战值班室,某部通信处长邓代海轻点鼠标,发出指令,几十秒后,远在某海域的我军舰艇战备值勤的图文资料,很快通过指挥信息网络,显示在巨型屏幕上。以往这种资料必须靠专人呈送,最快也要十几个小时才能送达。现代军事通信手段日趋多元化、智能化,通信兵已经真正成为高新技术革命的“化身”。

    [新思路新探索]

    训练转变,要提高科学技术对战斗力提升的“贡献率”

    在年初学院的训练工作会议上,与会同志观看了这段演练录像后,对学院训练工作的思路进行了讨论后达成共识:迎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就要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战斗力提升的“贡献率”上下功夫。

    西藏军区某通信团副团长杨宏是该院85届毕业学员,在近2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已是第6次走进院校的大门。入学前,他认为所学内容可能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然而,当他拿到教材的时候,顿时眼前一亮。原来,其中不乏《全球信息通信研究》等大量新颖实用的内容。杨宏感到这30多天的学习任务并不轻松。近年来,学院在拓展信息安全、联合作战指挥平台等学科专业领域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软交换技术、机动通信、战场态势、无线接入等前瞻性专业的研究。学院每周一次高新技术知识讲座,点燃了学员学习高新技术的热情。

    前不久,一个重要课目的通信兵专业技能竞赛被安排在该院举行,正是基于该院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前瞻性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演兵场镜头]

    现代通信兵,成为我军战场网络安全的卫士

    宽敞明亮的数字化教学大厅里,网上对抗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蓝军”神出鬼没,而且每次都像未卜先知一样。“红军”怀疑自己的作战预案和通信指挥系统出了问题。监控员迅速检查,果然在一台中枢电脑上发现了木马病毒,“蓝军”就是通过这个“后门”获取“红军”的计划方案,给“红军”沉重打击的。

    “红军”的网络通信技师将计就计,故意将染有某种病毒的文件存在这台机子上供“蓝军”偷取。果然,“蓝军”指挥所电脑中毒,指挥系统瘫痪,数台大功率电台也随之失灵。“红军”趁机对“蓝军”实施分割包围,一举占领“蓝军”指挥所,取得演练胜利。

    [新思路新探索]

    训练转变,要注重无形战场的较量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只有注重无形战场上的较量,才能夺取战争主动权。”学院网络教研室主任申普兵教授如是说。

    近年来,该院以军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重点加强了信息作战、联合作战通信、网络通信技术以及高技术通信装备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紧贴实战要求、多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科研新格局。在军队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科研领域先后完成了70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99篇。

    前年,某通信团新型通信网络系统演练中,一个简单的网络攻击就让官兵乱了手脚。这让现场观摩的该院专家教授看到了基层网络训练的不足。他们迅速成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技术支援小组,分赴一线作战部队,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部队在无形战场进行攻防训练的能力。两年来,他们先后选派专家教授150余名,发现和研究了200余个新课题,其中90%以上的科研成果在部队得到推广。 (解放军报 特约记者 张日军 通讯员 刘红斌 王统一)


    训练转变感言:育才,要进一步向信息化聚焦。

    通信兵部队伴随着我军成立已走过风雨80年。而今,面对信息化的大潮,如何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通信兵队伍,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建设信息化通信兵队伍,观念转变是前提。要坚持用新的训练指导观指导训练转变,走科技兴训之路,不断深化科技练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联合训练,改“练为战”为“练即战”,不断通过高技术含量的战场“附加值”来提高训练水平。

    建设信息化通信兵队伍,勇于创新是关键。随着数字通信、激光通信等高新技术进入我军通信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通信装备日益成为我军通信兵建设的主流,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在部队作战训练中开始发挥广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创新精神,把信息化建设新成果注入到军事训练之中,把学习信息战知识、掌握信息战技能、研练信息战战法纳入到院校的教学研究中,在建训结合、教训结合中促进战斗力提升。

    建设信息化通信兵队伍,走联合训练的道路是保证。推进联合训练,要从单向、经验和封闭型向整体、开放、创造型深化。要着眼提高作战体系功能,创新军事训练行动方式,向基于信息网络的体系化结构、模块化编组、网络化指挥、一体化行动转变,不断提高训练的信息化含量。要按照作战需求,让训练“难”起来、“实”起来,把复杂电磁环境构设出来,使信息化平台真正成为推进通信兵军事训练转变的切入点和“抓手”,迅速有效地促进军事转变。(解放军报 西安通信学院院长 杨世平 政委 杨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