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领导干部要经受的起网络的挑战”。这个观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网络挑战,不仅仅是信息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不单单是大量信息的高速流动交互的应对。实质上领导干部面对网络,要应对的是“民考官”,或者说是政绩民评机制的挑战。
我们现行的官员及行政绩效评价,
基本上还是单一的“组织体制内的自我评价”,缺失有效的社会评价体系。这并非我们不重视民意民情,而是很大程度上限于相关技术和成本上的困难。民意或者说民众参与政治的渠道还不够那么充分。主要还是代表反映、建言献策、信访、听证等等。
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推进;网络技术与网络信息管理的发展发达。这为社会群众开辟了一条参与政治的便捷通道。民情民意能够得以较好的即时反映。事实上近几年来,高层是不断地重视关注网络民意民情的收集,由此对有关政策措施的出台、调整,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也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网络民意的压力。
网络民意民情,对领导干部以及各级行政将是一大实实在在的考验。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因其“民选”的实质是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选上去之后,社会对其执政,虽然看起来民意民评表达比较多,但是,一方面许多名义民意实则利益集团操控下的反映;另则,这个民意对当政者的制约是非常软性的。只要当政者不触及法律,可以说谁也左右、奈何不了他。
然而,我们党历来强调和实践“坚持群众公认”,“人民群众的裁决是最高裁决”,“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民意民情具有终极性的效力。显然,网络民意民情作为民评机制的一部分,当然对官员及其行政行为,就具有即时的裁决效应。可以预期,这样一来,以往“民告官”的结果性追究诉讼,相当部分就可以可能转化为网络“民考(评)官”的起始性、过程性的制约上。也就是说如果行政作为不符合社会民意民情的要求,那就意味着根本就出不了台,出台了也行不通。
网络挑战,实际上已经在生成。领导干部不但要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办公,还要善于在网络上蹲点、调研;善于收集、引导、尊重网络民意,顺应网络发展,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等等。这些适应性要求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