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的“生死符”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07-05-25
国内市场上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超过50家,但成色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混乱。《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无疑将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

颁发“牌照”事关重大。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厂商都不敢轻举妄动,静静地等待着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盘算着自己的命运,是出局者还是入围者,一张牌照看起来就是一道“生死符”。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超过50家,但成色良莠不齐,市场竞争混乱。《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无疑将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考”。

在记者接触过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厂商中,像网银在线、云网、OKpay以及银联都对牌照颁发后的发展很有信心。他们的看法很一致:一是因为很多电子商务和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公司都需要大量的电子支付业务;二是奥运会的召开吸引大量国际目光,国内外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第三方电子支付手段进行消费的简单化。央行下发了牌照,就表明了对电子支付企业认可,对用户的消费心理也很有帮助。

在传统资金传递方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电子支付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凸显,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整体产业皆已面临资金电子化的经营需求。

2005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喊出中国“电子支付元年”的口号,在那个“元年”却出现了很多企业花钱买账户的事情。很多单纯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账户,都是靠钱买来的,买来后如果没有得到某个商户消费,这些账户就都变成了死账户,没有任何价值。

电子支付行业在2006年迅速进入了以价格战为代表的“行业恶性竞争”阶段。政策的不确定性,一度让投资商蠢蠢欲动,但又多持观望态度,直接造成电子支付行业缺乏资本引擎的局面。由于监管不严,还出现过大量使用国外信用卡拒付的情况。

中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的步履虽然很快,但是一直有些蹒跚。形成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电子支付产业有两个先天的缺陷—安全和信用。来自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报告显示,60%以上的网民因为担心网上银行账户的安全性,不敢用网上银行进行消费。而信用问题也是网上支付普遍面临的问题。

与此同时,众多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面临着培养用户资源、产业链上游的网上银行服务尚在发展初期等困境。基于这种现状,电子支付寄生在电子商务、摇摆在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产物,甚至一度被业内人士怀疑成为“未兴先死”的一个商业案例。

从艾瑞市场咨询公司发布的《2006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2005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为164亿元,2006年电子支付市场规模达到330亿元。2007年将会迎来爆炸式发展,2008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高达2800亿元。电子支付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网银在线与乐士集团BossEzru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资本上的运作需要。网银在线总裁赵国栋说,网银在线将在2007年第三季度实现全面盈利。而这次合作可看作网银在线实现盈利的筹码。

《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提高的是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的准入门槛,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规范市场的游戏规则。牌照“生死符”虽然会让一些企业消失,但却能盘活整个电子支付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