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 大侠与小虾们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这是一次真正的工程师的聚会,与其他的会议、论坛,气质迥然。

  记者直到赶赴杭州,踏进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还没发觉有什么异样。那只是初夏的一个平常周末,去参加一个预计内容深奥的技术大会,主办方列的一串嘉宾名字,也主要在圈子里如雷贯耳。

  发觉异样是在下午。决定放弃分会场的技术专场演讲,采访几个普通工程师。可是搜索采访对象的时候,休息区只有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好不容易发现一排椅子上坐着几位抱笔记本电脑、“IT男”打扮的小伙子,赶紧过去,一问,是同行。

  转移阵地,悄悄进会场打算“拎”一两位出来聊,结果年轻的工程师们个个都不给面子:大师的精彩演讲,错过了再也没机会听到,等散场后再说。

  搞技术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有着几近虔诚的专注和发自内心的喜爱,令记者敬意顿生。

  阿里巴巴主办的首届中国网络工程师侠客行大会暨中国互联网技术精英论坛,5月19日在杭州开幕,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本土公司组织的技术型论坛。

  中国互联网制作和使用的主体,是读着金庸武侠小说长大的一代人,喜欢奉高手为大侠,自称小虾(虾是侠的谐音)。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恰巧也是金庸迷,网名“风清扬”,世外高人之谓也。于是,阿里巴巴做东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峰会叫做“西湖论剑”,网商大会戏称“丐帮大会”,工程师也成了“网侠”。

  马云解释:“我最喜欢《侠客行》,里面的江湖人士可以到侠客岛喝腊八粥,大家觉得那是练武圣地,技术是没有国界、没有空间限制的,我希望有一个地方,有一个论坛,有一个城市,有一群人不断地研究发现、探索技术的奥秘,我自己萌发了想法,是不是我们也召开一次或者是组建一个给中国互联网、全球互联网技术人才的交流平台。”他把互联网技术人员比作《侠客行》里面的石破天:“他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人”,互联网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的创新,互联网一切都是空话,技术人员永远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

  讨厌写程序的偶像勒道夫

  PHP语言的创始人雷斯莫斯•勒道夫(Rasmus Lerdorf),被尊称为PHP之父,他是网络工程师们的偶像。

  PHP是一种易于学习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完全免费,用户可以到PHP官方网站上自由下载,只需要稍有一点编程知识,就能自己建立一个交互的网站,比如论坛、博客。10多年前,勒道夫为了创建他的在线简历而创造了“个人主页工具”(Personal Home Page Tools),由于非常简单,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它,并对其扩展提出了各种建议。PHP语言开放源代码,在许多人的无私奉献下,PHP演变成一种丰富好用的语言,现在还在继续成长,第五版已经问世。

  所谓开放源代码,就是把一切公开,允许同道中人参与编写发展,不是当专利捂起来。勒道夫风趣地说,有四种人喜欢参与开放源代码的工作,第一是精英,他们需要与其他精英合作,合作的基础首先是分享。“老板认为我是一个天才,因为我会写代码,而且很快,其实有很多同伴和我一起工作。而且他们会分钱给我。”第二是想要表达自我的人。画家作画是希望别人看到他的作品,程序员也希望别人来承认他们,让他的同伴和同事知道他在做什么。第三类人,他们有很多的激情,迫切需要和其他人互动。每个人都需要社交活动,但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有机会和伙伴一起面对面玩耍了,于是把编写程序当作一种互动游戏,当他们知道在互联网的各个终端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时,身上会产生一种“激素”,格外有劲。第四类人就是“很奇怪的人”,他们想通过自己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偶像自己呢,哪一类人都不是。他不喜欢写程序。好比乘飞机,他很讨厌乘飞机,机舱里空气那么差。但他对飞行目的地感兴趣,这样一来,才觉得乘飞机是有价值的。写代码、写程序也是一样,他觉得过程又无聊又枯燥,但是最后用写出来的程序解决了问题,自然非常高兴。所以,他选择简单的PHP,希望使用者也不会感到厌烦。

  在开放PHP源代码的过程中,他学到了一件事情:放弃权力。“在很早的时候,我总是全局掌控PHP项目,不管是谁写的代码,我都会重新写一遍,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而且我不和别人商谈,因为我是老板。但是我这样做了,那些作贡献的人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因为这样他们就没有自己的创新和理念。而我是希望更多人加入这个项目的,因此我发现,必须放弃全局掌控,下放一定的权力。虽然我是一个领导者和贡献者,但我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每个人在这个项目里都是平等的,我们必须进行平等的讨论,再作决定。这样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有了非常好的归属感。” 勒道夫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表达了敬意,他说,在中国拥有一大批网络技术爱好者,这些力量对于互联网进步与新技术的推出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的发展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驱动技术发展,互联网本身是新技术的产物,反过来互联网促进技术以加速度发展。互联网上有一句名言“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但是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整个互联网充满创新的空间。

  卖“自来水”的王涛

  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1.44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商务形态都需要一定规模,中国的网民规模支持了互联网的继续发展和创新,这种创新需要结合中国用户需要,而不是汉化和加工国外的产品。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王涛就在努力推广一种叫SAAS的创新模式,这个看上去有点形似“SARS”的英文缩写,简单地说,其模式的含义就是通过在线系统,像卖自来水一样卖软件和服务。

  王涛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在微软工作过,出名始于在金山公司担任CTO(首席技术官),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他的话,也从金山开始追溯。“我在金山的两年半里,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帮金山研发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游《网络游侠》。网络游戏是SAAS的一个很好案例,网络游戏的精髓是人和人在一起玩,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王涛把SAAS主攻方向锁定中国的中小企业。因为其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低,苏浙沪一带的中小企业,真正使用软件管理企业业务的不到50%,而且只有生产制造和财务运用了软件,其他的都很不完善。其二,软件购买和维护的成本高,中小企业承受不起。他觉得这样的现状就是商机,SAAS不需要安装,可以免费体验,等中小企业尝到甜头了,再付钱购买;SAAS模式是用多少买多少,也许第一年只花两三千元钱,第二年业务做大了,再增加好了,没关系,企业不需要为难以预测的未来多付钱。王涛算了一下,SAAS的门槛只及得上传统模式的一两成那么高。

  上个月,阿里巴巴与微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微软提供软件,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软件按照SAAS模式卖。拿下微软,王涛功不可没。他深知微软的困惑与能量:“我在微软工作的时候,比尔•盖茨就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现在已经快9年了,但是微软的推进是非常缓慢的。对大公司来讲,看到战略并不难,而是难在真正扔掉包袱,把自己的命运赌在新路上。微软的战略核心也是把软件变成互联网的技术核心,但很难把它的现金流变成服务形式,很长时间还是在走老路。微软意识到互联网模式已经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微软在顺应这样的变化,2005年作了一次非常大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制定了新的战略。现在微软基本上所有的产品都是以Live命名的。”给微软带来巨大压力的Google,推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这些服务正是SAAS模式。

   “阿里软件是中国唯一把自己的赌注压在SAAS上面的公司。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跟我们一起不断地去发展SAAS的应用,发展用户。”王涛的话,其实点出了阿里巴巴主办网侠大会的原因。

  对现状很满意的陈晓春

  会场上更多的,是年轻的小虾们。据说,最小的“少侠”才12岁,是位名叫吴琪昊的五年级小学生。吴琪昊经常参加电脑制作大赛,曾获2006杭州市中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小学组二等奖。

  陈晓春是被他的朋友硬拽出分会场,接受记者采访的,令记者颇感内疚。但他一点也没有表示不耐烦,朴实而坦率地回答完所有问题,才略有些腼腆地说:我再去听一会儿演讲,听不到蛮遗憾的。

  朋友很推崇陈晓春,认为他的发展前景属于屈指可数之列。但一上来记者就大吃一惊,他的学历是高中毕业,因为太爱编程,没有考大学,比大学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麦克尔•戴尔还“狠”。

  陈晓春上初中时就迷上了电脑,没钱买,就买台学习机,然后开始钻研大学的计算机书籍,学得特别快。高中毕业后,纯粹出于个人爱好,他放弃了高考,决定去学习编程。做生意的父母当然强烈反对,“但我脾气太倔,闹了很长时间”,父母终于拗不过他,给他一点钱去上学习班。他花了两年时间,学了很多专业知识,包括中科院网络研究所的培训班也上过。2001年,正式开始工作,先后供职过家乡江苏盐城的互联网服务公司、温州的包装企业和上海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共打了五六年工,然后跳槽出来自己带团队研发新的软件,现任上海顶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我看过很多比尔•盖茨的资料,但我选择这样的道路主要不是受某一个人的触动”,陈晓春否认自己拷贝了世界首富的创业路。他和无数的大侠小虾一样,动力只是深深迷恋计算机技术。现在创业虽然艰苦,家里也没有给予金钱方面的支持,但他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因为很多中学同学都没有能走出家长的势力范围,选择自己喜爱的路。而他,已算站住了脚。

  之所以离开比较大的“庙”到小公司,也是因为喜欢,想要做出一个自己的东西,实现自我价值。“大公司挖我?不会去的”,他说得不假思索。那么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呢?“有一批用户在用我们做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事实上,他的想法可以代表许许多多的大侠小虾。

  在会场,有小虾发言说,最新的Web2.0热潮,将是一次影响到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浪潮,但是,国内很多号称Web2.0的产品是直接模仿国外的,有的网站甚至仅仅换了个颜色而已,这样的产品一定不会成功,真正体现了中国互联网的整合创新能力的Web2.0公司才是最有前途的。

  陈晓春想要做的就是互联网产业链中一个小的点,有自己特色,既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复制别人的东西。他已经找准了方向,做网络价值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一个网站的访问量等等详细信息,考量其网络营销的价值,比如值不值得投放广告、投放什么、怎么投放等。这类技术在国外比较成熟,国内只有一些零星的个人软件。陈晓春率领他的团队,把现有软件加以整合,并产生新的思路,“快做出来了”。他说,卖电脑的商家很多,可能卖电脑桌的更赚钱,他们就做这个卖电脑桌的。

  不过,陈晓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单纯的工程师,作为总监的他要考虑更多。他知道,技术非常容易复制,Google那么技术强劲的公司,也有小虾们在自发做Google搜索排名软件的优化。所以,商业模式与合理定位和技术同样重要,陈晓春都设想好了,他们的软件将是免费的,平台开放,与网络公司合作,让网络公司去管理,利润也归他们收,“我分一杯羹”。

  另一个要考虑的是软件的架构,这恰是参加网侠大会的最大收获。单纯的工程师可以埋头编写软件,领头的必须要设计好整体架构,否则,方向搞错了,代码写得再优秀也弥补不过来。大师们的演讲给了他甚多启发,他希望年年有这样的聚会,不,一年一度不够,必须有更多的交流渠道。编程的过程中,往往碰到难关障碍,“有时候一个人摸索一个星期也过不去,大家一交流,立刻恍然”。印度有很多相关的工程师俱乐部,他希望中国的大侠小虾们也聚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