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化新技术应用项目综述
来源:天极ChinaByte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6年初,北京市科委针对网基服务业的智能化、个性化、移动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网络服务模式的有机结合,加强传统互联网平台与移动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强化网基服务业的基础支撑,探索开放、合作、创新的发展模式,并组织实施了“移动信息化新技术应用”重大项目。

  移动信息化工作思路是:以利用技术手段促进信息的低成本、更广泛获取为出发点,解决信息技术“贴近应用、贴近用户”的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信息服务的升级与变革,催生新的移动信息服务产业。

  北京移动作为该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宗旨为,基于移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宽带多媒体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移动城市综合业务平台,实现面向公众、面向企业、面向政府等的城市移动应用,逐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智能化的城市综合信息提供与应用。

  项目的目标是开发移动城市综合业务示范平台,具备提供第三方快速接入的移动通信能力、应用服务能力、信息源接入能力和业务运营保障能力;并提供公众动态路径引导、公交换乘移动检索和移动本地搜索服务,实现以“移动听网”为特色的京郊旅游信息服务,实现手机用户多媒体信息的个性化搜索和定制等移动增值业务服务;为特定行业用户提供基于手机信息互动的预警和应急服务支撑,并对北京“移动城市”中长期发展进行研究和预测。

  通过移动信息化手段,推动移动城市平台的打造及应用的开发,将打造一个产业新生态,催生数个新行业,从而吸引大量的投资,带来大量的商机,为北京带来具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把移动城市的概念推广开来,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再融合和优化配置。

  对运营商而言,可以提供更多的新业务;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可以在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新的通信设备;对于研究机构而言,可以拥有比较充裕的科研经费进行科研活动,反过来推动运营商业务和设备制造商设备的创新。其间,对于城市的政府职能部门而言,可以居中协调,通过现代通信技术的大量应用,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显著地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政府部门的形象。这样的一个雪崩效应将极大地刺激利润增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GDP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项目实现的基于移动城市业务平台的各类应用包括:

  个人--实时路况导航、移动本地搜索、移动公交换乘、移动听网、移动京郊旅游、移动视频点播、移动教育

  企业--移动进销存、无线门户网站、手机邮箱、企信通

  政府--城市应急、移动办公、二维码自行车防盗、移动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