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黔西5月30日电 去年来,贵州省黔西县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全县实施“123456”工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流动党员艰苦创业、报效家乡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1”即以县、乡镇、村有关党组织为单位,为每名流动党员建立1张“流动党员管理卡”。并采用“查、转、建、督”的方法,掌握底数,分类、分层建立台账。目前,村、社区、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及28个乡镇党委组织办已为流出的2001名、流入的896名流动党员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卡”。
“2” 即开好2个培训会。一是开好流出党员培训会,强化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创业致富本领;二是开好流入党员思想培训会,确保流动党员“容得下”、“管得好”,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据统计,已为流出、流入党员举办培训会202、32期,培训人员2100人次、195人次。
“3”即健全3项基本管理制度。一是协管制度。与流动党员所在地的党组织进行友好协作,委托当地党组织进行管理,组织流动党员参加政治学习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活动,搞好“双向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留失”。二是流动党员活动证年审制度。每年2月为流动党员活动证年审月,由流动党员管理所属党组织负责年审。三是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民主测评会,根据流出、流入党员的表现等反馈情况、党组织的考查情况,以县、乡镇、村有关党组织为单位,分别对流出、流入的流动党员评选出3名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长期“隐形”党员坚决按规定处理。目前,共表彰优秀党员56名,处理不合格党员5名。
“4”即流动党员全年必须同党组织联系4次以上(每季度至少1次)。为便于流动党员的联系,在382个村建立了382个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室,公布了服务电话,由村党支部指定1名联络员负责,使党组织、流动党员双方隔山隔水不隔音,离乡离土不离心。流动党员与所属单位党组织采取电话、书信等方式汇报政治思想情况、交流市场信息等4670余次,服务室收集流动党员书信汇报政治思想情况3256份。
“5”即读好1本书(流动党员适用手册)、写好1篇学习心得、与1名流出务工人员结成致富“对子”、向所属党支部作好1次思想汇报、制定1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计划。仅今年1―5月中旬就收到学习心得653篇、1565名党员与1572名务工人员结成致富“对子”。
“6”即开展“提供1条信息、引进1个项目、介绍1批人外出务工、推销1件地方产品、为所属支部提1条好建议、扶助1户困难户”的“六个一”党员示范活动。一年多来,流动党员共提供有效信息320条,提建议812条,引进项目76个,介绍就业岗位2100个,帮助困难户1005户,为黔西经济 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实施流动党员“123456”工程,党员的荣誉感被着力唤醒,党员的责任感被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先锋本色得以彰显。许多流动党员从过去的外出“悄无声息”,到如今的外出主动办理手续,告知联系方式;从过去的“隐姓埋名”,到如今的“走上前台,大展身手”;从过去的“埋头致富”,到如今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