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网络合作让农民有了市场话语权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发出玉米种子的团购信息没两天,赵县王家郭村已经有18户农民报了名。“听人说在这儿买,种子品质有保证,价格也低!”5月30日上午,村民李广聚也预订了15公斤“浚单20”玉米种。“俺们都被假种子吓怕了,去年我用了假种子产量减了近一半,可又有什么办法?”

    “主要是4月份的尿素团购购出了信誉,”团购的组织者贾召峰是省农村经济信息村村通工程王家郭村服务点的负责人。“这不是我们一个村的团购,省公司通过网站把全省购买尿素的信息集合起来,挑选好的厂家直接购买,质量当然有保障,每吨还便宜200多元。”

    与许多农村信息化工程重硬件不同,“村村通”更注重服务。“一村一台电脑就可以,但信息员必须做到走家串户搜集农民需求,传递供求信息。”工程实施者、省信息服务公司总经理潘俊跃这样设定“村村通”的理念:“就像电话村村通一样,如果电话线只进村、不入户,就不能实现应有的效益。”

    贾召峰拿出一沓自己制作的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上面记录着每个农户的家庭组成、收入来源等情况。“真没想到农民对我的调查那么支持!刚开始我很怵头,真怕被顶出来。”

    “村村通”要求,信息员要利用乡村信息站点的电脑将当地农民的需求信息发布到河北村村通网站上,并查询、下载适合当地的信息,为百姓提供服务。打开村村通网站,已经吸收了4006个站点,仅粮食成品、种苗及制品的供求信息就有109条。

    “借助‘村村通’这个平台,农民有了市场话语权。”潘俊跃表示,企业一方面看重这个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公司也把自己的这部分利润让出来给农民。

    不挣农民的钱,是让利于民。但是“村村通”实施2年来,投资3亿多元,也没用政府一分钱,它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村村通”的构想,省、市、县公司、乡镇信息站、村信息点实行谁建立、谁投资、谁收益,收益来自信息户交纳的40元年费,及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点交纳5%管理费中的分成。

    “建立市场化机制是为了保障服务的长期性。”潘俊跃说,“村村通”发展的前提是能提供真正让农民满意的服务。如今,“村村通”的服务内容已从团购扩展到营销、物流、求职、婚介、法律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户达到10万多户。今年4月,高邑县农民郭瑞芳因家中遇到了一起案子,就通过信息员在网站上发布了法律援助需求信息,结果有七八家律师事务所与她联系,最后通过比较,花最少的钱请到了一位石家庄律师。

    栾城县南留村信息点负责人靳锁贵去年牵线搭桥,帮村里10来个孩子到鹿泉市职教中心上学。可是其中一个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就中途退了学,孩子父亲想让学校退给一个学期的学费,几次找都没办成。靳锁贵知道后以“村村通”信息员的身份找到学校,顺利拿回学费。靳锁贵说:“孩子不适应是孩子自己的事,咱必须服务到底。”

    随着服务的深化,贾占峰感到村民对他越发看重了。“前两天,有人找我说没有液化气了,能不能凑一批让县液化气站给咱送来。还有人找我说村里卖的菜比县、市贵好些,能不能从石家庄批发一批。”贾占峰说,农民的认可让他对“村村通”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