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岳阳五月二十八日电 题:从肉价上涨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思考
中新社记者 李思之
岳阳定湖镇农户王华彬站在自家的西瓜田里告诉记者,自己对现在的肉价很满意,可能的话要养十头猪崽,两个月后就可以上市,而这个百来户人家的村里有这样想法的还有几户,大家都认为现在养猪是挣钱的最好机会。
“五一”过后,中国许多地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中国商务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三十六个大中城市每公斤猪肉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百分之四十。由于生猪供应的不足,岳阳的个别菜场甚至一度出现“无(猪)肉进场”的“肉荒”情况。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次大范围的猪肉供应紧缺状况,让湖南这个生猪养殖大省的不少农户“心动”:生猪养殖户再一次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期待自家养的猪儿早上市挣钱;而王华彬等原非生猪养殖户的人,也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实际上,由于去年中国部分生猪主产省发生疫情与今年国际市场生猪主要饲料原料玉米大幅涨价,导致今天大范围的猪肉价格暴涨。但当时没有引起管理部门关注,也没有专门机构进行分析,直到今天“供求关系”失衡导致肉价大幅变动才引起各方关注。
此间农业部门人士表示,农业生产是个很复杂、也有一定周期性的行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农业越来越融入商品市场。由于中国农业生产仍以属于相对弱势群体的农户为主,从市场反馈到农户改变生产,农户反应往往比市场慢半拍。信息传输的滞后,让农户今天才看到肉价上涨粮价上涨的“效益”,无序的投入到数月后也许又陷入“谷贱伤农”中。
农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需要加快步伐融入现代化来保障农民利益。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应加强农业生产、市场信息的交换。
在信息交流平衡情况下,生产方生产最合适的产品产量供给消费方,社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在这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收集可能影响农业生产的信息发布给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尤为重要。农业信息化,中国任重道远。
刊于5月29日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