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6月2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冯春梅 新华社记者张玉清) 在济南军区日前组织的一次战役演习中,一套新型作战指挥系统尽显神通——指挥员坐在指挥车内轻点鼠标,百里外的上百个演兵场的态势,即可实时呈现在屏幕上……
参加演习的专家认为:这套系统实现了远程可视、无线联网和遥控指挥,性能达到全军先进水平。
负责设计这套系统的是年仅35岁的济南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总工程师孙鹏博士。10年间,他取得的13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9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他主持设计了总部和军区9项重大信息工程,保障了11次重大军事演习。去年,孙鹏被表彰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荣立一等功。
把目光瞄向信息化作战的“前沿”
1997年3月,孙鹏以全优成绩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成为济南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的一名助理工程师。当时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指挥作战中心只有几张地图、几部电话、几台微机和一部投影仪。
“未来战争,信息化程度越高,胜算就越大。作为一名国防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有责任把我军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孙鹏下了这样的决心。
孙鹏坚持每天阅读信息化方面的最新知识,几年下来积累了近200万字的全新资料。他边工作边学习,总结出自动化设备“百种常见故障排除法”,掌握了处于信息化建设前沿的快速组网、复杂软件编程和智能集控等技术,拿出了更新自动化工作站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
为更好地跟踪学习前沿的信息化知识,孙鹏报考了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01年8月,他确定的以网络入侵检测为研究课题的博士论文中期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就在这时,“9·11”事件发生了。孙鹏敏锐地意识到了建设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为此,他断然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重新把“战区计算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作为博士论文课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孙鹏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发出某型战区网络安全预警系统,使战区计算机网络安全由被动防护变为主动预警,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事后,孙鹏说:“重新选题,博士毕业推迟了两年,但站里自动化建设提前了近十年!两年换十年,值!”
填补信息化作战的“空白”
孙鹏说:“填补信息化作战中的‘空白’就是我的军旅追求。”
1999年4月,孙鹏受领了全军某新型信息化作战系统工程开发中“多兵种实时信息显示系统”的研制任务。
动态目标叠加后,数字地图刷新速度滞后是这套系统的技术难点。孙鹏一连3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终于找到了缩减坐标转换环节的突破口,使数字地图刷新速度提高了20多倍。总部专家组鉴定认为,这项成果在全军同类系统中性能指标最高。
2006年,孙鹏结合部队作战实际需求,研制开发出了全新的信息作战指挥系统。这套系统具有信息逐级通报和作战指令可靠传输等功能,其中2项核心技术在全军领先。这年5月,济南军区组织师以上首长机关举行大规模野战化演练。千军万马穿丛林、过闹市,翻山岭、越沟河,各路人马所处的准确位置和态势都能实时显示,军区“首脑”机关就像长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指挥演习更加得心应手。
这项“空白”的填补,给孙鹏以深刻启示: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必须自主创新!
孙鹏的妻子邢万佳告诉记者,2003年,孙鹏曾先后3次“失踪”,每次都是一两个月。
后来她才知道,孙鹏“失踪”,是把自己关在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分昼夜地搞研究。第一次“失踪”,他开发出了多向多流的信息传输技术,使信息化作战指挥手段趋向交互可视化;第二次“失踪”,他从构建战区信息数据中心入手,将可视指挥、环境支持等多个分系统互融整合,使各指挥要素和指挥手段融为一体;第三次“失踪”,通过采用面向连接、多线程技术等,建立了连接战区诸兵种师团以上部队各重要指挥部位的集成指挥系统,使多类作战信息分级传输和同步显示,为战区联合作战“一体化”集成指挥搭建了综合平台。
参加评定的一位专家和孙鹏开玩笑说:“你3次‘失踪’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系统集成、通指一体、辅助决策等4项创新技术,‘捡’了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太合算了!”
近年来,孙鹏有十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我军信息化作战指挥的“空白”。前不久,他又大胆对现有的软件系统进行多功能开发,使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网有机融合,实现了全区所有网络终端间的相互传输。
烧旺信息化作战的“熔炉”
2002年底,年仅30岁的孙鹏走上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总工程师岗位。科研中,他对成果核心技术,不搞 “留一手”,总是全力帮助其他同志。他说:“作为总工程师,就是要烧旺信息化作战的‘熔炉’。”
一次,工程师万雅囡、薛海鹏等人受领了战区作战值班各类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任务。这项课题是建立在孙鹏成功研究的某实时情报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当他们找到孙鹏希望得到这项“个人专利”时,孙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模块划分、接口互联、程序设计等核心技术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前完成了科研任务。而在上报成果时,孙鹏却坚决在论文上删掉自己的名字。
孙鹏常说,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搞科研需要集体的力量,让更多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次,孙鹏和同事王文杰聊天时,了解到小王由于专业不对口,一度想调离工作站。孙鹏用自己刚毕业时的实践和感受启发小王,并推荐他参与一项对野战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4年后,王文杰攻克了地图量算、系统编程等12项技术难关,获得了5项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成了站里的“顶梁柱”。
近年来,孙鹏先后为基层部队培养了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信息安全、显示控制、网络通信等各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400多名,其中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2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1人被济南军区评为作战部队工程技术骨干,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科研人才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