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某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纪实
4月下旬的一天拂晓,南海某海域风平浪静,刚完成信息化改装的某型导弹驱逐舰新型雷达开机,严密捕捉着警戒区内的可疑目标。
突然,该驱逐舰朱舰长连续下达“发现敌舰!”、“锁定目标!”、“发射导弹!”的命令。顷刻之间,只见导弹拖着长长的红色尾刺直冲苍穹,在海天之间勾画出优美的弧线。数十秒后,雷达荧屏上赫然显示:直接命中“敌舰”!
战舰跑得再快也快不过“长了眼睛”的导弹
“真是太棒了!”朱舰长对随舰保障的海军南海舰队某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厂长徐湘琴感慨地说道。
徐湘琴望着徐徐转动的雷达颇有感触地说:“长期以来,基于机械化战场的条件局限,一直把战舰的速度、火力配置作为决战决胜的主要标准,装备维修保障也长期在改进战舰的动力装置和军械武备方面进行‘精雕细琢’。但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系统已成为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战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新型战舰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远距离打击成为现代作战的主要模式。”
朱舰长赞许地点点头,说道:“刚才,我舰使用改装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超视距侦察和精确制导的实兵演练,让战舰的作战效能成倍增长。过去改装战舰动力装置能快个10节8节的,可如今战舰跑得再快也快不过‘长了眼睛’的导弹啊!”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较量,它要求战舰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发射,首发命中”,而电子系统作为战舰的“耳目”举足轻重,至为关键。海军南海舰队某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官兵针对战舰战斗力组成的新变化———电子系统成为武器装备的主要构成成分的实际,认真研究分析当今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使官兵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保障是未来战场武器装备持续形成战斗力的“倍增器”。
2004年,他们着眼高新技术装备的保障特点,大抓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维修保障训练,他们从塑造高素质的新型军人、构建信息化保障平台、研发信息化保障装备和创新信息化保障技术等入手,建起了生产派工和器材管理系统,完善了网络派工和器件查询制度。去年,又投入数百万元,购买了数套多功能先进科研设备,建成了6个科研设计室,为官兵搭建了锤炼信息化素质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
他们以“战舰维修急需什么就积极练什么”为保障目标,采取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选派6名科研人员到国外深造,学习和掌握引进国外电子装备的维修保障方法,首次实现了某新型雷达在无“外援”条件下的优质保障。还选送60名技术人员远赴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等10多所科研单位,向知名专家学习掌握信息化海战场的保障特点和规律,并邀请10多所院校、80多名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来部队授课,介绍高科技装备及其保障方法,拓宽了官兵的视野,提高了官兵的保障技能。如今,为使战舰变得更加“耳聪目明”,一支由10名高级工程师、5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合格保障队伍,常年驰骋在千里海防维修保障一线。
多年来,他们先后对进口某型通信侦察系统与雷达情报侦察设备的保障装备进行了1500多部(次)抢修,有一次,某战舰某型通信侦察系统受特大台风影响,天线电路遭受严重的雷击,天线放大电路基本烧毁,战舰一时间失去了侦察作战能力。为此,他们调动主要技术力量,通过刻苦攻关,克服了器材难筹措、抢修时间紧迫等困难,及时完成了维修任务。他们对这两型装备维修保障10多年来,坚持自力更生、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克服维修难题,从未请过外国专家援助,并多次取得科研成果,该厂某型雷达综合显示系统和声纳换能器修理方法研究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5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数十次的远航与演练保障中,该厂上百次及时修复了战舰的电子系统,为战舰随时遂行信息化战场的作战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子信息保障。
装备保障要经受复杂电磁环境考验
去年8月,某型导弹护卫舰在南海某军港准备执行远航保障任务。
当该舰开启雷达进行试机时,值班员匆忙向舰领导报告:“雷达发生故障,无法搜索目标!”信息反馈到海军南海舰队某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他们立即组织10多名专家赶赴军港进行抢修。
雷达运抵车间后,官兵根据以往对该型雷达的修理经验进行抢修,并在实验室联上指控系统进行了联调,修理效果非常好。可该厂将雷达装回军舰后,出乎意料的问题发生了———故障再次出现。
厂长徐湘琴当即指示:“将雷达再次拆回并扩大小修!”熟知修理业务的他还对修理官兵说:“要认真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复杂电磁环境对电子装备的影响,必要时要进行实验室里的抗干扰检测!”
副厂长龙建祥亲自挂帅,组织雷达、无线、指控和电子对抗等专业的专家骨干投入“战斗”,专家和技术员在进行认真分析和测试后,一致认为,该雷达单机性能良好,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却成了“瞎子”现象,很可能是与其他设备相互干扰影响了技术性能。于是,该型雷达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研仿战斗打响了。
经过复杂环境下的反复调试,他们及时解决了该型雷达相互干扰的问题,研制出基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某型雷达综合显示系统,该成果荣获2006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型雷达综合显示系统装备舰艇后,有效地提升了电子装备保障的战技术性能,过硬的质量成为装备保障的合格“标签”。政委李康琪常常告诫官兵:“直面信息化战场,装备保障要经受复杂电磁环境考验,我们不能让实验室里的雷达和声纳等‘优质装备’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聋瞎’产品!”
单打独斗的“英雄”小分队如今上不了主战场
5月上旬,骄阳似火,我舰艇编队正在广袤的南海某海域航行。
甲板上,龙建祥副厂长带领被舰艇官兵誉为“舰艇守护神”的“英雄”小分队对舰艇编队的电子系统进行随舰遂行保障。
“火控系统出现故障!”某舰值班员小李报告。“英雄”抢修小分队紧急出动,指控、无线、雷达等专业骨干赶到故障区进行抢修。30分钟的紧张分析和测试,电子系统没有发现问题,难道是舰炮出了问题?
另一支军械抢修小分队紧急对舰炮进行检查,也没有发现故障,这真是奇怪了!为此,两支“英雄”小分队召开现场“修理”办公会,一个点一个点检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排查,结果,他们在舰炮与火控系统的接口处找到了故障原因。
两个小分队同心协力、一齐动手,很快排除了火控系统故障。联系抢修分队一次次出击和攻坚克难,厂长徐湘琴深有感触地说:“在信息化战场条件下,舰船电子装备呈现出集成化、复杂化、系统化、一体化的特点,放眼未来海战,装备保障只有加入一体化联合作战,才能实现维修人员、资源和技术的高度共享、优化配置,确保真正打得赢。”
2005年,他们从科学节约、提高效能出发,着力加强与军内外电子系统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和一线维修保障部队的交流沟通,6个厂家在该工厂建立了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大大减少了装备保障的中间环节,有效提高了保障效率,初步实现了多型装备保障军地协作、上下一体、整体联动的一体化保障新模式。
面对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严峻考验,官兵以“重装备保障、急部队需要、创优良品质、求持续发展”的保障方略为己任,着眼未来海战,着力提升保障信息化战舰电子系统的综合能力,在谋打赢上使实劲、练真功,为建设现代化海军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新闻缘起
现代作战,电子系统越来越成为海军的“千里眼”、“顺风耳”。在湛江保障基地有一支担负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抢修的特殊部队———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他们转变装备训练、研究如何保障未来战场,结合参加海上训练,进行多次战例分析总结,得出了经验。
训练转变不光是一线部队的任务,也是装备保障部队的新课题。怎样正视信息化条件下带来的新情况?如何在装备保障战线练好兵?日前,笔者采访了担负舰船通信雷达声纳等保障任务的湛江保障基地某通信雷达声纳修理厂,看到他们在高技术条件下练兵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