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作战胜负取决于体系的组合与效能。政治工作作为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既要发挥对作战行动的服务保证作用,又有直接的作战功能,因而也迫切需要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在加强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省军区系统战时政治工作如何尽快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设高效顺畅的战时政治工作指挥体系
未来作战,参战力量多元,行动转换频繁,指挥协同关系复杂,要求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平战衔接、军地结合、结构合理、关系顺畅的政治工作指挥体系。为此,首先要整合组织指挥机构。政治动员涉及地方宣传、组织、广电、教育、公安、安全等部门和单位,为整合资源,统一行动,应建立一个集军地于一体、集中、统一、高效的指挥机构,以确保政治动员行动的有序实施。其次,要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平时采取召开工作例会、定期活动、建立联络员制度等形式,加强联系沟通,做好战时政治工作准备。战时要简化工作运行程序,压缩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真正做到部署任务快,文书传递快,组织指导快,信息反馈快。第三,要完善战时政治工作方案预案。要加强对作战情况的预想,真正把情况摸透,把困难想足,把对策找够,做到一种情况有多种预案,一种样式多种战法,形成“上下衔接、左右配套、实在管用”的方案计划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为实现战时快速实时指挥奠定基础。
建设军地一体的战斗精神培育体系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倍增器。省军区系统参战支前力量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由于受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群众战争心理防御能力和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社会心理支持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应构建军民一体的战斗精神培育体系。一要规范战斗精神培育对象和内容。在培育对象上,既要抓好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又要积极向地方党政领导和国动委各办公室成员拓展。在内容上,既要注意培养听党指挥、敢打必胜、坚韧顽强、处变不惊、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意志品格,又要下力提高民众战争心理防御能力和社会心理支持力。在具体操作上,既要注意培育整体战斗精神,又要按照因岗、因责、因事、因人制宜的原则,抓好个体战斗精神培育,不断提高战斗精神培育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拓宽战斗精神培育途径。战斗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思想认知、实践锤炼、环境熏陶相统一的过程。要整合战斗精神资源,采取表彰宣扬拥军典型、在党校开办国防教育课、召开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发送国防教育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改进战斗精神和国防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覆盖面。要用好按纲施训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特殊教育功能,通过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多设险局、危局、败局,让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经受磨砺。采取观摩训练演习、参与国动委网上演练等形式,让地方党政领导和国动委成员置身“战场”,感受“战争”,强化国防观念和备战意识。三要探索建立长效培育机制。建立军地共育机制,把开展国防教育、培育战斗精神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委议事日程,渗透到党管武装各项工作中去。建立战斗精神分析、检查考评机制,把议战斗精神纳入党委议军事斗争准备、议训、议教或部队建设形势分析之中,定期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完善平战结合的政治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战时政治动员机制。根据未来战争担负的防卫作战、保交护路、防空作战、动员支前、战场管制等任务,按照“着眼需求、精确动员、管用够用”的原则,突出保一线、保重点、保稳定,构建军地一体的动员机制,使战时动员能达到快速高效。二是完善战时政治工作运行机制。要强化政治信息共享机制,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要搞好顶层计划,完善建设计划,尽快建立贯穿军地各层级的信息化指挥和通信网络,使政治动员的实施建立在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上。构建战时政治工作指挥平台。要积极依托地方现有的科技成果,研制战时政治工作的指挥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指挥效益,实现快速高效的指挥控制。三是完善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要把那些精通本职业务、实际工作能力强,思维敏锐、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干部充实到政治工作干部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深入搞好战争潜力调查,尽可能将地方高素质的政治人才纳入后备力量组织,加强培养、储备,使战时形成强大的政治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