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估一套信息系统的绩效必须强调系统的应用,需要把握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及需求导向三个基本原则。要很好地实施农村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电子村务建设,需从三方面努力: 一 IT厂商: 1、长期专注 准确把握 应该看到,电子政务时近几年推出新的事务,新的客户,新的需求和新的开发服务手段,都需要厂商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经验。所以电子政务在厂商业务中的比重,以及企业上下对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都决定了企业能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电子政务系统成功的标志之一,是能真正地被开发使用,即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应用模式的构筑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而厂商对政府业务的理解程度,则是能否构筑先进和实用的应用模式基础。 2、软件装备 集成咨询 应该看到办公自动化在中国长时间内都是以办公自动化硬件建设及硬件推动为主的。以此相沿袭,在电子政务萌芽和孕育期,各地也普遍存在着“重硬件”的倾向。这一倾向如果不及时更正,硬件就像人的躯体,软件就像人的大脑神经,躯体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大脑神经的遥控和指挥,只是没有思维的“植物人”,所以搞电子政务建设要“软硬兼施”。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前瞻性,更重要的是在分析研究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对政府职能和机制的先见性,能够为政府的信息发布及收集提供帮助。在这样基础上建设的电子政府是可不断拓展的和有活力的。 制作系统的单位及时跟踪了解系统的运行。评估方法和过程必须透明,评估需要公开让接受评估的对象进行跟踪了解。缺乏透明度势必削弱评估的执行能力,甚至葬送评估体系。接着是评估要及时。评估的目的是为“找问题、促进步”,因而评估应该在需要之时就开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 注意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建设 在信息管理系统维护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护机制,验证了各级系统维护机制的可行性,同时对各级系统现行的维护机制提出了改进意见。改正性维护即弥补系统本身的漏洞和修复其不完善的地方。完善性维护即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为满足用户提出的许多需求,如增加某些功能或修改已有的功能等进行的维护。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人们开始注意到电子政务系统有时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能够提供完美的服务。例如:电子政务系统的维护,对于非计算机维护的专业人士来说,难度之高完全是在系统建设之前所没提及。IT生命周期包括事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量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里,有人误认为前期的投入量最大。其实这是个误区,往往只规划和计算系统所需的资源,而忽略了IT服务所需的投入。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维护占据了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大部分(如下图所示)。 生命周期和服务管理框架
推进电子政务,设计、计划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实施与运维。政府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时,首先必须明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需要从根本上想清楚,怎么利用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来提升内部流程和内外互动的效率。为了有效地实施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开发和运行管理团队需要明确三个关键目标: ●有效和高效地部署解决方案,按照服务级别规定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优秀的运行管理、保证政府部门可以获得可信赖的IT服务。 上面的三个关键目标依次体现在IT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实现每一个目标,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者在技术和管理机制上要有相应的实现手段。 二 政府 1、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 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优化审批业务和办理事项,切实推进网上办事和审批,积极开展网上评议、信访、听证、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网站成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积极适应公众生活、学习、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婚姻登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纳税等方面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
按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要求,为国内外人士提供出入境、商务活动、投资导向、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要积极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在设立、纳税、年检年审、质量检查、商务活动、对外交流、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建设管理、申报申请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 电子政务系统的构造模型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府服务的提供。2001年1月,美国发表了联邦政府37个部、局电子政务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共涉及1371个联邦电子政务项目。其中,为居民服务的占36%,为企业服务的占20%,为政府雇员服务的占22%,而为其它政府部门服务的则占22%。 从服务对象上划分,电子政府的运作主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G-C 即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管理与服务; ● G-B 即政府向企业主体提供的商业性服务; ● G-G 即政府向相关政府以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 ● G-E 即政府向政府雇员提供的管理与服务。 这是电子政府的对象模型,即4G模式。(如下图)
2、建设城市数字资源中心 按照基础层、平台层、专业层和节点层四个层次,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中心。基础层信息资源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政务信息,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平台层信息资源是指跨部门的综合性政务信息,抓紧建设资质资格信息管理、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专业层信息资源是指各部门业务工作政务信息,各部门要根据业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立完善各自的专业数据库。节点层信息资源是指各县市区范围内的综合政务信息,各地要加快建立县市区级节点数据库。要明确界定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归档保存。(如下图) 3、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作物和农产品的预测预警、农业数据中心和数据支持等信息系统,完善农业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预测预警、政府宏观决策和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农业自然资源库、自然资源监测系统和农业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实施农村市场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工程。建设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依托“农业信息网”,建立农业网上交易应用系统,推进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建设集价格形成、供需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交易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和扶持建设特色专业应用系统。 4、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具体是要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上级对口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争取资金支持;财政也要从有限的财力之中调节一部分资金,最终走出一条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单位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建设经费筹集路子。 二是狠抓规范,加强资源整合。要避免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必须把规范网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要打破孤立封闭的系统架构,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继续加快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初具规模的条件下,以信息共享互通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不同数据库和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与整合,形成基于共享的新的应用体系,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及水平。 5 、采取措施,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搞好电子政务工作,人才队伍是根本。为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作好“学、训、请”文章。学: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电子政务建设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组织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学习考察;训:鼓励工作人员自学,努力变外行为内行;请: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业务技术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讲座、学习、考察和业务培训活动,并请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全县的电子政务建设。 二是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不断加强制度创新,把培训工作制度化,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纳入考核制度,促进公务员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这就涉及到一个知名的理论:“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研究双因素理论对改善电子政务的人事管理,激励职工投身于电子政务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6、创建精品政府网站及政务应用系统,打造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进行。各级政府要建设精品网站,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是打造网上政务平台。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县级政府网站,设计网站版面,推出有关频道和栏目,发布国家、省、州和县的有关政策法规,公开有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的信息,使公众和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政策信息,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在条件成熟时,网站上要设立招商引资视频洽谈室,为本地的企业免费提供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和产品销售的‘网上面对面’视频洽谈等服务,设立人才中心栏目,免费为县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会员招聘、求职等服务,完善招商机制,打造企业服务平台。 三是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主任邮箱和为民服务专栏,群众、企业和外商对政府的建议和要求,都可以通过主任邮箱进行反映,并设置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查询和网上监督等交互式应用功能。让群众办事时,通过网上查询就知道需要带齐哪些材料、需要办哪些手续、应交纳多少费用等,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政务公开,为民办实事,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 文少芬 祁健 杨艳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