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等就“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答问
来源:民政部网站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联合印发《“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发改社会〔2007〕975号)。日前,记者就该规划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的负责人。

    问:据了解,这个《规划》是国家就社区服务问题制定的第一个发展规划,请简要介绍一下制定“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原因?

    答:我们两个部门之所以制定“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就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作出的一系列部署。《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都对发展社区服务提出了要求,贯彻落实好这些文件精神需要制定一个专门的发展规划;

    二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面对城镇1亿以上的流动人口、5000多万退休职工、2200多万困难群众和14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三是为了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引导社区服务健康发展。如社区困难群体救助问题,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社区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社区治安问题等一些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现有的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总体水平不高;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投资主体不明确,资金总量不足,缺口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筹规划,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引导各地更加重视社区服务,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扎扎实实地推动社区服务有序、健康发展。

    问:请谈谈“十五”期间,我国社区服务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应该说,“十五”期间,我国社区服务得到长足发展,成效也是明显的。概括起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十五”末期,全国社区服务中心已达到8479个,一般社区服务设施194796个,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老年福利设施“星光计划”和国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全国城镇新增3.2万多个老年活动之家和约2000个较完善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

    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多万人,社区志愿者1800多万人。

    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从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社区各类群体逐步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社区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

    四是新型的社区服务机制逐步建立。传统的由基层政府和居委会独立提供服务的格局有所改变,社会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正在形成。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阳光超市”、“慈善超市”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作用日趋显现,“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

    问: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在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和谐社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坚持服务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坚持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步伐,使社区服务体系在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生活质量、扩大社会就业、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问:请问“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有哪些?

    答:“十一五”期间,发展社区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国城镇逐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立足街道、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形成多方参与、责权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到2010年,全国每个街道基本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约4个社区服务设施,每百户居民拥有的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

    二是70%以上的城市社区具备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东部地区和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创新社区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提高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其他地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状况要有明显改善。

    三是“十一五”期间,中央拿出6亿元专项资金,民政部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1.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4.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资助建设3000个左右的示范性、综合性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500个左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2400个左右社区服务站及100个左右城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络。

    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十一五”期间,发展社区服务体系要重点完成四方面的任务:

    一是要加快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业,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以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如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就业和保险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区环境服务服务等。

    二是要以社区服务站为重点,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社区、街道、区(市)社区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社区服务网络。

    三是要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社区信息化示范社区”。

    四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个服务主体的积极性。

    问:请问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答:“十一五”社区服务发展规划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党和国家对社区服务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凝聚了实际工作者的心血,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因此,一定要把这个规划贯彻落实好,确保实现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学好、吃透、宣传好规划精神。要认真组织学习《规划》,深刻领会规划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发展社区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规划精神上来;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二是要组织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要按照规划要求,遴选好每一个资助项目,包括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项目,同时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配套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认真编制好本地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加强对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特别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重点解决好目前社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推动国家计划区服务体系发展,如期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四是发展改革、民政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各级发展改委和民政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一道,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共同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让亿万居民充分分享社区服务发展所带来实惠,早日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