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非同寻常的海上溢油演习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6月5日,第36个世界环境日,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陆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演习在渤海湾展开。演习地点是距离冀东南堡油田最近的海域,因此,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上午9:30,伴随着三枚红色信号弹发射升空,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宣布:2007年渤海溢油应急演习开始。突然,一声巨响传来。万吨级油轮“天鹏”轮在
进港途中突然发生起火爆炸,引起油舱破裂,轮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500吨原油溢出,并迅速在海面漫延。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启动渤海海域船舶污染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记者在观摩船上看到,在现场指挥船“海巡31”的指挥下,两艘消防船靠近“天鹏”轮,并对其喷洒水雾,实施灭火救助。这时,清污应急船从各个方向朝事故水域靠近,直升机飞临“天鹏”轮上空,抛放溢油取样浮标。这时,岸边巡视人员发现部分溢油已抵达岸边,在指挥中心的协调下,调用海上小型多项能收油船、吸油毡等沿岸海域溢油清除器材,600米的围油栏迅速布开,飞机在低空喷洒消油剂。10:30,海面上的油污被全部清除,渤海应急溢油演习宣布圆满结束。

  据了解,这次演习动用船艇20余艘、直升机2架,参演人数500余人,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专项溢油演习。

  演习现场,许多人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船上,金黄色的围油栏被密密匝匝地卷在一起,这些围油栏一放入海水里就迅速自动充气,膨胀起来,把油污团团包围。“过去的围油栏需要充好气后再放入水中,此次演习首次使用快速布放式围油栏,一放入水中就自动充气,大大节省了时间,短时间控制了油污蔓延。”秦皇岛海事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说,演习利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海事电视监控系统、电子沙盘和海陆空立体监视系统等海上高科技手段,实现预警、决策和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立体化跟踪整个海上溢油应急及行动全部过程。在演习中,首次使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多功能溢油应急专业收油船、溢油取样浮标、飞机喷洒消油剂装置、快速布放式围油栏等,这是对我国海上高科技、高性能溢油应急设备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有关专家说,此次演习检验了环渤海三省一市的溢油应急力量协调联动机制的有效性,锻炼了我国海上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专家也指出,海上溢油的防控仍然任重道远。

  据统计,197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溢油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总溢油量37544吨,平均每年发生2起,平均每起污染事故溢油量537吨。

  据悉,为更好地应对海上溢油突发事件,2000年交通部海事局制定了国家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在烟台和秦皇岛建立了专业的溢油应急反应处理中心,有计划、分步骤整合了相关社会应急力量。截至2006年底,上海、天津、河北、山东和浙江等5个省级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和沿海31个地市级应急预案已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