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军 透过环渤海城市群看城市信息化区域合作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逐步形成了大型城市群。总的来说,环渤海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实现环渤海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改变以前“单枪匹马”的思路,尽快建立城市之间的协作机制。

一、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渤海城市群是指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的城市群体。通过信息化带动传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工业化和传统经济来促进和支撑信息化,使城市经济发展与信息化互为依托、整体推进,应该成为信息时代环渤海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思路。

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过去通常取决于资本、规模、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但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显示其不能适应新形势。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化可以促进市场的融通、新技术的转移,物资、人才和资金的有序流动,先进的社会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建立,促进区域内部信息的产生、传输、利用的有序化、高效化,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加该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消除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它所带来的将是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管理方法的变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率,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环渤海城市群区域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开展信息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

信息化能够有效缩短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差距呈拉大趋势。大力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信息化将促进行政体制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出一个创新环境。开展电子政务可以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强化政府的行业监管作用,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政府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廉正和勤政建设;有利于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改进政府工作。

二、我国信息化区域合作发展情况

区域合作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苏南地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淮海经济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区域合作,为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

2003年2月,在无锡举行的苏锡常信息联席会议上,苏南三市就共建“区域数字城市联盟”达成一致。根据合作意向书,三市将就各自的城市信息工作规划、经验进行定期交流;以优惠条件帮助对方使用自己的信息产品、技术,为对方的信息产品和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提供帮助;开展信息资源交流,加强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度;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共享,近期将着重于“双软”认定、地理信息系统、CA认证中心协调等。目前,无锡货运交易信息已部分实现了与苏州、常州的共享。三市在社保卡、公交一卡通、企业信用状况查询方面也实现了一体化。

2004年9月,在首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信息互通平台”(图15.7)开通,这为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的公众与企业提供跨地域的政务信息和商贸合作信息服务,支撑跨地域的企业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网上互动。平台首期开通的功能将整合和及时发布泛珠三角各省会城市的政务、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区域合作、旅游等各方面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和动态信息,实现跨省区的信息互动与合作

。2005年3月底,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第二次“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信息产业厅(局)长联席会议,提出将在电子商务、区域内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公共信息技术开发、信息安全、政策法制建设等5个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努力推动区域信息化一体化。

淮海经济区联合体于1986年在徐州市成立,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亿。2004年11月,淮海经济区第17届市长联席会议暨首届淮海经济区城市信息化(eTown)论坛在徐州召开。出席会议各方签署了《共建淮海经济区城乡信息化发展平台联合宣言》。确定在淮海经济区20个市建立统一的城乡信息化eTown平台,并将以徐州为中心建立区内第一个eTown中心,继而幅射至区内133个市、县和460多个镇。

三、开展信息化区域合作的思路和内容

开展信息化区域合作,一方面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原则,在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整体框架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努力推动区域信息化一体化,营造现代化的区域交流与协作平台,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同繁荣。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区域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协调和推进区域性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对接,促进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出有利于区域普遍发展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中长期规划。

开展城市群区域合作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城市之间、部门之间的行政分割。为了加强城市之间信息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建议在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环渤海城市信息化联席会”,形成区域信息化发展交流、互助、互动的长效机制。或成立“环渤海城市合作组织”,把信息化作为其中重要工作内容。

联席会的宗旨是围绕会员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根据会员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点,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落实区域信息化工作部署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联席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协调与交流解决环渤海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难点问题的思路,沟通交流各会员城市信息化工作经验,探讨和协商各会员城市之间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有关合作事宜。

联席会的工作内容建议如下:共同研究和探讨环渤海城市群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合作的方向、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协商安排重大合作项目,为各会员城市招商引资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区域内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合作,支持区域内企业开展技术、生产、市场和投资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的协作配套和整体发展水平;发挥信息化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在环渤海城市群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建立各会员城市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的长效机制等。

联席会可模仿欧盟,采取“轮值主席市制度”。成立联席会工作办公室或秘书处,作为协调处理联席会各项事宜的办事机构。该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日常事务处理、开展区域信息化调研、监督共同决议的落实情况、吸纳新会员城市、负责联席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建议每年举办一次“环渤海城市信息化大会”,每次会议的主题、规模和形式由会员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协商确定。会议主题要围绕本年度会员城市信息化工作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来拟定。东道主城市的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协调处理与本次大会有关的各项事宜。 环渤海城市群信息化区域合作内容的确定要从本区域以及各会员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大多数会员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着手,以务实的态度逐步推进信息化区域合作。

(1)建设环渤海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适应城市/区域发展的共同需要,通过跨行政区域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产业实体等的相互协作,共建和共享地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交通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GIS系统,服务于城市/区域规划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政府决策等(林晖,2004)。城市群GIS可以为解决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问题提供了工具支持,更好地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积累地理信息、制作专题地图、空间分析模型等手段使参与者获得共识并付诸行动。

(2)建立环渤海城市群区域信息服务体系

要务实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商贸未来的网络化、无纸化。改善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企业信息化、社会信任体系、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等必要条件,建立区域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软环境。建议环渤海城市群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磋商适时起草一个区域电子商务合作发展的基本框架和行动纲要,以争取各有关省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环渤海城市群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今后逐步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或专题性的环渤海城市群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信息服务体系,在公共安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物流客运等方面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

(3)在信息技术研发与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加强联合

充分发挥环渤海城市群各市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力量,引导区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之间建立技术研发合作关系,集中技术资源,强化技术协作和利益共享,建立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发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强区域科技研发合作,共建公共信息技术开发平台。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出发,大力推进区域性的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和产业对接,增强环渤海城市群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市在发展信息产业时候要走“突出特色、分工协作”的道路,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同质化竞争。

(4)在城市信息化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推动环渤海地区各市计算机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之间的协作,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加强城市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工程项目合作。

环渤海城市群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实施城市信息化战略。要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地域特点,将信息化建设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项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使之成为区域经济起飞和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可以预见,开展环渤海城市群信息化区域合作,必将提高该地区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带动这一地区的区域合作向深度和广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