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政府”高效服务惠市民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上海试点整合电子政务资源700多项事务一网受理“无缝政府”高效服务惠市民

  联合国新近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上海”在全球84个城市政府网站评比中排名第五,年访问量达1.5亿次

      

本报讯从十几份材料减少到三份,从填两张表格到不用填表,从多次往返于社区服务中心到只需跑2次——这是董家渡街道的李女士在申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过程中,对高效政府的切身感受。

  带来这种变化的,是上海正在进行的整合政府信息资源的试点。给李女士带来方便的,表面上看是技术进步——劳动、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信息互通了,“信息流动”代替了人的奔波;但本质上,这是政府工作流程的一次再造。

  让办事人少跑一趟,让手续早结束一天,让效率提高一分。正是这种考虑,成为上海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打造“无缝政府”的动力。

  信息化是上海提升政府效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从2001年开通到现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从无到有,目前,有700多项事务可以实现网上受理,可下载的表格2000多种,年访问量达到1.5亿次。根据联合国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在全球84个城市的政府网站评比中,“中国上海”排名第五。劳动、民政、公安、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相继建成了质量相当高的信息系统。这些,为上海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提升执政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矗

  不过,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上海也逐渐开始面临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共同难题——整合。

  专家告诉记者,先行开展信息化的,主要是一些条件较好、与老百姓和企业密切相关的部门。但通常情况下,各部门分头建设的系统,信息都是自采自用,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不少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孤岛效应”造成的不便有切身理解。对劳动保障部门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得到人口信息库的死亡信息更新,就可能为死者继续发放养老金;而公积金管理中心希望能及时获悉婚姻登记,因为单身汉和夫妻俩的公积金贷款有不同的政策;而根据一项调查,居委会为了给各个部门提供社区信息,每年需上报的报表达到200多张,其中60%属于重复采集和填报,占用了居委会一半以上的工作量。

  同“孤岛效应”相对应的,是各部门无缝衔接、为市民提供统一服务的“无缝政府”。根据联合国的研究,“无缝政府”正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高阶段。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提出了以“资源共享、工作协同”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理念。根据这个目标,上海展开了一系列的试点。

  黄浦区开展的是人口信息的整合和应用试点。目前,黄浦区的区级集中数据库已拥有306项人口信息,由6个条线部门共同维护,并与9个街道共享。申请“低保”的李女士,正是因为这个数据库,才享受到了高效的服务。不但如此,由于政府办事人员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调用信息,省去往来于各个部门的周折,实际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3——5天。

  松江区开展的是企业领域的试点。目前,松江区级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已经包含了全区13万户企业的各类信息,分别由工商、经委、商委、质检等23个部门提供和维护。由此,原先各个部门每年分头对企业进行年检的传统方式,被“一口受理、一次办结”所代替;而新办企业所需的审批时间,也从原来的30天甚至几个月,缩短到7天之内。

  徐汇区开展的是信访信息的共享处理试点。由于有了一个全区统一的信访业务平台,信访件的受理、处理和答复都在一个系统内实现,减少了一信多投、多头处理引起的人力物力浪费,也提高了信访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