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谈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研究
来源:CIO时代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文在前两篇浅谈再谈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研究的文章的基础上,应读者要求再做一定展开论述。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作用

该课题是针对各级各地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而进行的体系框架及其体系结构研究,是各级各地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及顶层设计,也是贯彻落实中办2004-3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加强各级各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一) 目的及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和通过该项课题研究成果,一是告诉公众,各级各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搭建一个怎样的体系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的使命,这个体系框架为什么这样搭建而不是用其他的方法?二是告诉政府各部门开展本部门电子政务应用应该如何做,如何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哪些信息资源是需要开发的,哪些信息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在应用系统开发时必须遵循哪些标准?三是告诉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如何组织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哪些工作属于哪个部门去做,哪些工作需要统一做,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如何评估,怎样做才能降低政府项目开发成本与拉动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四是告诉IT企业,建设电子政务的需求和标准是什么,开发基础性产品和共用性产品应具备哪些功能和具备什么样的性能?等等。

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各级各地乃至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来说都具有战略性意义,就目前阶段而言,甚至在某些方面其重要程度已超过了基础网络的建设,这是一件需要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认真研究并组织力量实施的事情。

 具体的,该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在各级各地政府:

1、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总体功能要求,快速勾画针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务实体框架及体系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促进政务实体转型,以便更好地完成政府使命和履行法律要求;

2、在政府各部门、各级范围内统一组织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冗余、避免信息系统建设重叠交叉,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部门之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横向、纵向信息技术(IT)资源一体化;

3、提供标准的业务过程和通用的政务实体体系结构开发环境,各部门、各级合理运用体系结构方法开发各自的体系结构,减少数据采集负担,简化数据存储方式,提高数据访问能力,提高政务实体跨越多部门、多级的业务绩效;

4、提供统一的测评方法或手段;

5、快速形成信息技术(IT)投资策略。

(二)必要性

1、政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政府信息化顶层设计是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工程是政府的一号工程,是需要领导、业务人员和专家、设计方、建设方、分承包方共同协作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法,以确保领导把握全局、高屋建瓴,确保业务专家和技术人员明察秋毫、协同融合,确保各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持续发展。90年代初,外军采用了实体体系结构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吸取了标准化系统工程、知识管理和数据仓库、业务与信息技术(IT)战略整合、业务流程再造工程等方面的精华,通过对它的合理运用,既推动军队步入信息时代,还拉动了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在法律和指导文件中写有明确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实体体系结构不仅是政府实体的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而且还是政府实体的管理基础。

各级各地政府是所在地最大的、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采集者、消费者和传播者,政府信息是宝贵的国家资源,研究并构建各级各地电子政务实体体系结构,将促进部门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改革,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政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解决当前各级各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当前各级各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
政务公开远不能满足群众要求,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非常突出,应用系统尚未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充分优化,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电子政务带动信息产业及信息服务业不明显,特别是在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下建设各级各地统一的电子政务尚存在思想认识和体制性障碍。
实体体系结构框架及其体系结构是解决当前各级各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1]推进政府各部门业务规范和流程优化

遵照十六大以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最近中央领导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的总体要
求,根据各级各地政府关于政府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以加强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政府各部门业务规范和流程优化工作,推动政府在管理、服务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步伐,为建设高效、实用的功能型政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政务在先的原则,结合各级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对各部门现行业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初步完成各级各地电子政务体系框架设计,建立电子政务的业务、服务、数据、技术和评测模型。

为此:
必须坚持标准统一原则,在加强对已有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的同时,制订各级各地统一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坚持电子政务统筹规划、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原则,各政府业务系统均要按照各级各地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执行;

切实解决多头决策、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的问题,加快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在加大政务财政投资的同时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统一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统一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评估。

目前,各级各地信息办组织力量进行了政府主要业务梳理试点,但是该工作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梳理结果进行提炼、优化,并对优化的成果以信息技术方式给以扩展和固化。

比如:
按照超前性原则要求,业务要符合政府职能未来发展方向;

按照渐进性原则要求,逐步形成电子政务业务规划及实施的总体路线图;

按照关键成功因素原则要求,如果两个业务之间需要高度协作或高度数据共享,则应划分为同一业务群;

按照说策略以及稳定性原则要求,只要政府总体职责和目标不变,则不管业务部门划分是否变动,业务群的划分都应该保持正确、有效;

按照价值流分析策略要求(价值流是指政府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组连续的业务活动),价值流分析就是根据政府的使命、职责、管理目标和服务能力,分析政府实现的各种价值,归纳出实现特定价值的相关业务组合。

要满足这些要求,需要用一种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方论去组织总体设计,这个理论和方法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所在。

[2]以架构设计为主线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目前电子政务已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到信息资源开发管理阶段,该阶段的核心在于整合。运用适应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理论、技术、组织和规范来持续提升信息资源应用水平,使得电子政务基础建设阶段积累起来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价值。相比以往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阶段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阶段的信息资源规划是以架构设计也是通常所说的顶层设计为主线的。

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是指通过制定统一的、强制的、自上而下的法规、标准及规范,以明确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各种技术框架与规范,所有相关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都必须遵循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通过调查看到,各级各地政府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一些电子政务工作起步较早的单位,已完成以本部门业务为主的信息资源建设阶段,率先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也从本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政务信息发布为主的网站建设、本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转变为如固定资产投资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网上年检、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等跨部门应用系统建设。对于这些系统的建设更强调的是自顶向下的架构设计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这里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获得与更新系统所需的信息资源,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这是最希望各级各地信息办协调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将直接影响各级各地电子政务的发展。

 所有这些都说明,总体架构的设计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这一客观要求和本课题的研究基点是一致的。

[3]降低电子政务开发成本与推动民族软件产业

回顾各级各地多年来信息化经历,由于缺乏政务实体框架及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各单位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都是独立进行,不可避免地造成应用系统的重复建设、数据多头采集、应用系统开发水平与标准不一致,从而导致电子政务开发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软件企业不了解电子政务的总体需求与要求,只能针对某些具体需求进行比较低层次开发工作,难以形成标准化、可复用的产品。而实体体系框架和体系结构的方法非常注重效益及其评估,其中的测评体系就是专门用于测评信息技术投资及其计划执行的成效。实体体系框架和体系结构的方法实质上是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的标准化手段,通过这种方法使整个电子政务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局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同时,必然促使软件开发走向规范化、构件化,增加软件产品复用几率,增加软件开发商机,也就必然吸引软件企业在这一领域加大投资,给民族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3、应当选择的解决方案

回顾传统的政府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要么是实现一定功能的巨大应用程序,要么是面向技术的巨大解决方案,传统的政府业务的IT应用一直没有摆脱过这些满足特定功能的技术束缚。事实上,政府IT架构环境中的单个梅花桩应用程序是无法包容用户业务的各种需求的,如人事、财务、税务等政府的组织行为设定在一个个按行为切面划分的职能单位中。这种以梅花桩应用程序为中心的政府应用模型,迫使用户将其跨部门的业务能力局限为行为切面的应用程序能力。即使是一个大型的EAI解决方案,仍然不能满足这个缺口。在我国,更有效地解决政府今天的问题,组织需要更政府业务的功能点上,并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却又具有一定完备性的软件积木库上,最终实现完整的、强壮的政府组织级政府功能,驱动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

世界公认的软件界领导、信息战略家Alan W. Brown认为:如果要在企业级软件开发中取胜,就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构件的方法。而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是必须基于构件的。”Alan W.Brown的看法同样适合于政府信息化,而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正是这样一个基于构件的方法。

(三)作用

该研究成果将在应用中产生以下作用:

在推动政务系统整合方面,确保政府实体的管理理念与政府各部门实际行动相匹配;

在推动业务一体化方面,在政府实体范围内,确保业务规范是统一的、数据及其应用是稳定的、接口和信息流是标准的、互联和互操作是可控的;

在推动政府职能改革方面,必将促进和控制政府实体各方面的改革;

在推动政府与市场同步方面,将大大缩短系统开发、应用生成、创新周期和资源需求的时间;

在推动业务集约化方面,确保向标准的、成套(系列)的信息技术(IT)产品方向发展。


二、课题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的有关情况

[1]宏观方面

近年来,欧美等地区和国家政府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特别是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法规、标准和指导文件,发挥了重要的规范、管理和引导作用。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或组织都认为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创建者、采集者、消费者和发布者,非常重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获取政府信息视为公众的一项权利,并对信息采集、共享、公开、保存与销毁等进行了规定。同时,它们还通过开设政府网站、设立政府信息资产目录、开展政府信息定位服务等方式,让公众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一些政府强调以人为本、公民至上,在政府门户网站上首先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强调政府是服务职能部门。他们以强大的服务网站群作为支撑,在每一服务对象之中均有相应的服务网站分门别类提供不同的服务。

国外发达国家或组织十分重视发挥战略规划和计划的指导作用,但规划和计划的制定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对有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进行规定,而且还根据实际需要,就某一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制定专门的政策框架和发展计划,如欧盟、日本;二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还未出台前,就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有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规划,如美国、俄罗斯。

这是国外宏观方面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说明政务实体体系结构研究和实践之前这些地区或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客观要求。

[2]体系结构研究方面

基于实体体系结构的政府信息化顶层设计起源于美欧。1987年,国外初步形成实体体系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横向针对数据(What)、功能(How)、网络(Where)、人(Who)、时间(When)、动机(Why)六大要素,纵向考虑计划方(即各级领导)、拥有方(即业务专家或人员)、设计方、建设方和子承包方五类人员的观点,勾画了矩阵式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轮廓,初步形成实体体系结构理论。

在该理论推动下,发达国家及其军队的体系结构理论和方法发展迅猛。1997年,外军围绕作战、系统和技术三大视图,发布了涵盖27项产品的C4ISR体系结构;1999年至今,外国政府基本建成了以评测、业务、数据、服务构件和技术五个参考模型为核心的政府实体体系结构;2000年至今,外国财政部门围绕信息、功能、组织和基础设施四个视图,基本建成了财政部实体体系结构;2003年,有的国家提出了基于目标、信息、过程、技术和组织”5个要素的体系结构架构观点,有的提出了基于构想和作战、业务流程、功能和应用、基础设施的实体体系结构的架构观点;也有的在电子政府实体体系结构中还规定了电子邮件的结构、数据元和代码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配套的法规、政策和机制的支撑上,上述各种体系结构的内涵都是一致的。核心就是:自顶向下将实体业务(工作)与信息并行梳理和融合,形成完整配套、互相关联、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标准和相应的知识库,以夯实国家(军队)信息化的基础。如经过整合,国外电子政府的业务参考模型与国家预算方法是一致的,不仅实现了政府办公透明,而且可以让公民监督政府、可以将政府的失误降到最低点;财政部门在遵循联邦实体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参照军队体系结构中的工作(业务)流程模型、信息词典、技术标准体系、系统接口描述,网络节点链接描述、信息交换矩阵和未来工作理念描述等产品(标准),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结构框架。

2、国内的有关研究情况

[1]宏观方面

为有效支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国家有关信息化部门组积极协调、稳步推进电子政务所涉及的重要标准的制订工作,研究确定了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从20027月开始组织启动一批电子政务标准研究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目采用项目工作组的形式进行,各项目组以开放的形式组建,国内任何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产、学、研、用单位都可参加,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办公厅于20045月和12月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和正式文件,文件分析了当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任务。

这是国内宏观方面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一方面,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规划和成果在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方面尚存在需要填补的空白;另一方面,以开放的形式组建项目的策略为我们在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的空间。

[2]体系结构研究方面

近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已着手研究实体体系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军内有关单位在90年代末就已开始研究体系结构框架,研究面向部门的信息化体系结构,并已形成一定的成果;有关单位已于去年展开体系结构架构的具体研究和应用。


三、课题现有的研究基础

1、近年来国家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先后出台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文件,特别是20041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与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确立了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指示和目标,运用信息技术先进手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发挥促进政治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进步繁荣的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各地信息化领导小组连续出台了推进各级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各级各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这些文件和指示精神为本课题研究明确了目标与方向。

2、在国务院信息主管部门指导下,为稳步推进电子政务所涉及的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组织力量编写了并出台了一系列电子政务标准,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步形成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这个体系是涉及电子政务全过程的标准,包括电子政务两个部分的标准。电子是基础,它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政务是核心,主要包括电子政务活动有关标准。各级各地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具体参加了该项工作,并负责一些标准的起草和编纂工作。所有这些,给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经验和研究环境。

3、各级各地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承担着信息资源规划的法定职责,已先后完成各级各地电子政务调查(2003)和信息资源现状(2004)研究工作,完成各级各地信息资源网工程总体规划和各级各地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指导意见制订,完成信息资源标准化指南编写工作,目前正在承担各级各地电子政务多个地方标准的编写工作。这些调研和编写工作实践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积累了经验,有的研究成果将为本课题直接提供依据和参考。

4、各级各地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近年来主持并参加了各级各地重大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国家和各级各地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国家已出台或正在组织制定一批标准(国家没有的可参考国际的或企业的);电子政务业务梳理与数据流分析在各级各地一些单位已经开始,信息共享和交换应用试点也在各方面展开,一些核心技术如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技术等也趋于成熟。各级各地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还具体承担了政府业务梳理试点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领导服务系统业务规划与分析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做了一定的前期准备工作。

5、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最主要的是各方面、各部门都有改变各自现状、最大程度取得主动和效益的的强烈需求,从而为本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

公众  作为政府信息的最大收益者,社会群体和广大公众希望政府加大政务改革的力度,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提供更方便、更全面的服务;同时,作为政府信息的最大、最基本的社会源泉,他们希望能够索取更多的服务,政府网络服务应能更好地实现互动,政府服务网站应尽量集中而不是分散,应该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杂。

规划者  即各级政府领导或信息化主管部门希望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契机改变目前信息化建设出现的一些不满意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为人民服务,实现政府职能的历史性转变,更好地履行政府的使命和宗旨。

业务部门  是政府信息的直接使用、直接提供者,他们迫切希望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希望解决业务流程优化问题,希望对原有系统在保留前提下予以改造,或对原有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后予以废弃重新进行开发以适应新技术、新需求、新情况的变化。总之,对于这个层面来讲,如何获得与更新系统所需的信息资源,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这是各委办局(区县)最希望各级各地信息办协调解决的问题。

设计方  包括咨询公司、院校、研究机构,希望通过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好机会和优惠政策,廉价提供技术、咨询、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在挖掘已有经验、资料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凭借政府搭建的平台展示自身的社会存在和能力,扩大技术服务市场,获取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建设方  即软件公司及各类IT企业,希望通过建设电子政务这一历史机遇,提供已经生产的产品,或通过获取政府的需求进行新一轮产品研发,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他们很希望了解政府对各类软件的功能、性能及其接口等的需求,很希望在中国这个本土上大力发挥民族企业的优势,把现有事业做强做大。

标准化部门  希望通过建设电子政府这个机会,规范信息化建设的行为。一方面对制订的标准进行试用,检验已经制订的标准能否发挥应有的规范化作用和政府部门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了解使用方的需求,以便制订新标准的建设规划。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 研究目标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作用,本课题具体研究目标是:

1、研究并提出各级各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框架及体系结构。

2、研究并建立各级各地政府业务体系结构。

3、研究并建立各级各地政府数据体系结构。

4、研究并建立各级各地政府服务体系结构。

5、研究并建立各级各地政府技术体系结构。

6、研究并建立各级各地政府测评体系结构。

通过上述体系结构的研究与构建,以达到各个部门可以直接采用或适度修改补充上述实体体系结构,快速形成自己的体系结构的目标。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并建立:能够满足各级各地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要求、支持实体体系结构(EA)开发环境形成的结构框架

包括面向工作流程、信息流和关系、应用、数据描述和关系、技术基础设施描述的,完整配套的定义、方法、模型在内的各级各地电子政务实体体系结构框架,见图1


1:电子政务实体体系结构框架

2、研究建立:包括以下模型在内的各级各地电子政务实体体系结构(EA
见图2

2:电子政务实体体系结构

业务体系结构  是一个涉及政府使命和宗旨的、当前体系和目标体系结构的一个构件。主要包括:业务参考模型、面向业务领域和业务驱动的过程响应,还描述了政府业务过程、信息流和完成业务功能的信息。其中,业务参考模型,是一个功能驱动的框架,统一确定、界定、描述各部门、各级的实体在线业务。

服务(应用)体系结构  是政府应用系统的基础,描述满足政府需求的系统、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以及系统互连的关系和它们的功能,主要包括: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流程模型、互操作模型。其中,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是业务和绩效驱动的功能框架,为相关业务和(或)绩效目标提供(各种)服务构件。

数据体系结构  是业务和技术驱动的一个构件,包括数据本体及其属性和与其它数据本体的关系,用来定义支持业务的主要数据类型及其含义和格式。主要包括:数据参考模型和数据标准。其中,数据参考模型,汇总级的数据描述模型,其数据支持计划拟制和业务在线。

技术体系结构  是对技术环境的物理描述,用来呈现节点和网络(线路)上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的系统软件,并包括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支持业务应用/数据和功能。主要包括:技术参考模型、技术模型和标准体系。其中,技术参考模型,是构件驱动的技术框架,用来确定标准、规范和技术,以支持服务构件和服务能力。
测评体系结构  主要由测评指南(引)、方法和参考模型组成。其中,测评参考模型,是一个标准的框架,由权威、全面、可扩展的系列测评指标组成,用来测评主要信息技术(IT)投资及其计划执行的成效,适用于跨部门和特殊部门的信息技术(IT)方案。

3、研究提出以下应用指南

实体转型工程(或规划管理)、实体体系结构过程、(IT)投资计划与控制三者能够并行(同步)的实体生存周期管理理念;实体体系结构管理控制的组织模式;实体体系结构应用指引。

(三)创新点

1、首次在我国提出并开展该课题研究,首次提出并将研究成果付诸电子政务建设实践

该课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尚属首次。更需要说明的是,该课题是在研究国内外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各级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大量开创性研究和探讨工作,富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开创性,内容之丰富、工作之艰难、协调之复杂都是空前的。因为它不仅是技术,也不仅是管理;它是既涉及电子技术、又涉及政务管理,更何况处于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转型和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都可能遇到也可能第一次遇到,难度很大,效能与风险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2、提出了以实体与实体体系结构两者生存周期同步为核心,以一体化、标准化为主线,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架构了包括基本解决“WhatHowWhereWhoWhenWhy”问题在内的电子政务上层建筑框架;
采用标准化和市场化的信息技术(IT),提出了建立实体体系结构开发环境的方法。

3、运用业务转型(再造)工程、集成技术、业务和IT战略整合及数据挖掘等方法,将基本解决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管理问题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逐渐转向数据整合、业务整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以工作流的思想对办公过程进行统一管理,满足办公流程对规范性与灵活性的需求。对于相对固定的日常审批流程,可以使用以图形的方式方便地定义出审批过程。当由于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流程变化时,也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进行修改。有较强的流程建模能力,能够方便的描述出办公流程中对串行、并行、会签等业务过程的需求。也支持业务流程在运行时的动态控制,并可以指定哪个节点上的人可以执行何种控制操作。

4、选择积木和构件方案来构建实体体系

按照Alan W. Brown的说法:如果要在企业级软件开发中取胜,就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构件的方法。而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是必须基于构件的。在面向构件的模式中,构件成为进行软件开发、复用和组装的积木和基本单元。它不再是由一行行的代码来描述,而变成是一个个具有独立功能构件的集合。

在面向构件的模式下,业务作为一个个复合的逻辑,可以被粒度更小的构件描述出来。虽然复合后的业务不断地变化,但那些粒度更小的构件却是很稳定的。这时候,那些描述业务功能点的构件可以被更灵活地调用、重置和复用。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大型企业系统的周期长、代价高等缺憾,降低了应用闲置的几率,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容易出现的信息孤岛和IT黑洞。

这时候,软件不再被按职能不同而简单地划分为ERPCRMBI、或人事、财务、行政等管理软件。软件即是构件化的组织,构件化的组织即是软件。 见图3


 
3:政务实体体系结构运用积木与构件方法

五、研究路线与方法

研究路线与方法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推进实施其战略构想。以国家与各级各地关于电子政务重要文件为指导,在国家与各级各地前期大量工作基础上,结合各级各地特点,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注意充分发挥政府业务部门领导和行业专家的作用,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吸收他们实际工作的有益经验。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尤其是美国政府和军队构建实体体系结构的理念和方法,有效运用业务转型(再造)工程、业务和IT战略整合方法等科学方法,并坚持创新原则,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研究成果。

(一)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二)结合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能够基本解决电子政务中“WhatHowWhereWhoWhenWhy”问题的,能够奠定系统设计方案开发环境基础的实体体系结构框架;研究建立满足上层建筑要求的实体体系结构。见图4 


4:电子政务实体体系结构构建过程

(三)以构建面向公众服务电子政务为重点,运用业务分解和分类描述方法,研究探索政府各类工作的边界和范围,界定、定义各类工作(业务),以形成统一的、满足各级各地电子政务总体要求的业务参考模型

(四)在建立业务模型的同时,运用数据本体理论,采用国家标准GB/T 18391(即ISO/IEC 11179),围绕网上业务目标,立足数据分类、数据结构和数据交换,研究建立满足各级各地电子政务总体要求的数据参考模型

(五)运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架构方法,立足于满足在线业务需求,立足于优选(遴选)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围绕市场化的成熟产品,研究建立涵盖各类服务功能(能力)的服务构件参考模型

(六)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与相关标准基础上,根据各级各地政府信息化的需要,借鉴国外先进信息技术(IT)标准框架,遴选最新的、市场化的、最低限度的各种技术(标准),对各级各地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进行细化,形成能够支撑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参考模型

(七)在全部过程中围绕在线业务,以面向战略成效为中心,同时兼顾业务工作粒度,研究建立能够支持政府监督控制电子政务建设的测评参考模型

(八)以实体与实体体系结构(EA)两者生存周期同步为核心,以一体化、标准化为主线,以系统的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托实体体系结构生存周期方法论,建立能够适应各级各地政府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实体体系结构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