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运转情况调查(上)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亟待破解的新难题

——山东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运转情况调查(上)

如今,农村税费改革已经进入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阶段,乡村运转面临哪些新情况?为此,记者赴山东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山东经过3年多改革,基本实现了“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今年,全省66个县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税费负担累计减少了100亿元左右,人均减负90%以上;在去年安排转移支付58.53亿元的基础上,省财政自筹资金15.63亿元,扶持县乡财政,努力实现乡村两级的正常运转。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非常值得名称道。但是,即使如此,在大幅减免农业税的情况下,也给乡村两级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财力减少较多 运转面临困难

税费改革封住了向农民乱伸手的口子,但也是乡村收入大幅减少。虽然通过转移支付弥补了一些缺口,但与改革前相比,乡镇可用财力平均减少20%左右,村级可用财力平均减少70%左右。由于乡村供养人员较多,债务包袱沉重等原因,乡村两级支付居高不下,收支矛盾突出,运转出现了一定困难。
资料显示,临沂市2004年乡镇平均工资性支出占总支出的85%,乡镇公用经费平均每人只有2170元,有的乡镇不足2000元,村级平均公用经费只有每人200元,有的村干部已经连续4年没发工资。德州市目前乡镇实发工资月人均只有540元。潍坊的一个乡镇,乡镇公路养护支出由2001年的23.7万元降到2004年的4万元,减少了80%以上。

配套改革难 支出压力大

近几年,针对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山东主动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已撒并乡镇626个,减少24.6%;乡镇行政编制减少18884个,精简20.7%;乡镇事业编制减少120587个,精简15.5%。
然而,由于乡镇人员分流渠道少,保障政策不到位,造成人员分流不到位,“减编不减人、减人不减支”。2004年底,山东乡镇事业单位超编达17.5万人,按国家规定基本工资标准匡算,月需支出1.31亿元,平均每个乡镇6.8万元。德州市2004年乡镇供养人员89563人,乡均722人(含教师)。
与此同时,近几年山东还推进了村级综合改革。调整了村级规模,鼓励强村兼并弱村、小村,鼓励邻村建立联合党支部或联村自治,现在已建立1248个联合党组织,6079个村只选了村支书。积极推进村“两委”交叉任职,交叉任职率达74.8%,“一人兼”达88.6%,村“两委”成员减少11万人,减了27.8%,年减少开支2亿多元。
然而,就全省而言,村级规模调整还没有全面推开,村庄小、干部多的问题还比较普遍,村级支出压力较大。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困难,教育支出压力较大。按照编制标准,全省农村中小学超编4万人左右,但是由于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分流远没有到位。虽然教师工资实行县级统发,但不少地方没有列入县本级预算,实际上还是乡镇负担,教育支出约占乡镇总支出的80%左右。

乡村债务包袱沉重 影响农村发展稳定

2004年山东县乡两级政府债务余额达487亿元,其中县级债务213亿元,县均1.4亿元;乡镇债务274亿元,乡镇均1412万元,债务包袱很重。
据有关部门调查,德州、临沂、菏泽、东营、烟台、潍坊6个市,乡镇平均负债1895万元,村均负债39万元,主要是普九教育、农村道路与水利建设形成的债务、兴办集体企业向金融部门的贷款、拖欠乡村干部的工资等。这些债务形成时间长,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后,化解债务缺少了资金来源。而且,为偿还债务利息、配套项目建设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等,还在增加新的债务。
债务多,还债的压力就在。据调查,安丘市因不能按时还款,2002年—2003年仅通过体制结算扣还的乡镇资金就达1510万元。乡村干部普遍感到头痛,束手无策。有的乡镇除工资帐户外,其他都没有资金。

思想观念面临挑战 不少干部感到茫然

减免农业税对农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干部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冲击,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正在经历痛苦的“蜕变”。
原来乡村干部长期围绕土地转、围绕农民转、围绕税费转,现在农业税减免了,工作量减少了,但是不少乡镇干部对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对服务“三农”没有了利益驱动,不知如何下手,感到“管理无门、服务无路、引导无方”,感到少了“抓手”和载体。
一些地方“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把解决困难的希望押在了上级转移支付上;有些乡镇干部感到压力很大,畏难发愁,瞻前顾后,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