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共服务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再说明
来源:CIO时代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这个分类体系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叫?

1、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是面向服务信息资源分类的目标

    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信息分类体系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体现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本质就在于通过电子化,直接与人民群众沟通,收集群众意见,传达政府信息,从而高效率、低耗费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更好地完成其他政府职能。在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中,业务模型的建立是核心,而政府业务信息分类体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

2、以为民服务为内容

    主线面向服务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核心是以公众为中心。一是公民能够方便地和政府进行互动并获得服务;二是提高政府效能;三是提高政府响应公民的能力,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电子政务的服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地为大众提供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这个分类体系是怎么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原因)?

1、总结历史经验

传统的政府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一种以“梅花桩”式(梅花桩、烟囱式、蜂窝煤式)

的应用程序为中心的政府应用模型,迫使用户将其跨部门的“业务能力”局限为行为切面的“应用程序能力”,形成信息孤岛,业务流程断裂,究其根源,源于分类的独立性。

2、分析现实需求

    ●领导决策的信息需求,需要自顶向下进行分类设计;

    ●内部共享的信息需求,需要进行跨部门信息资源分类设计;

    ●外部社会公众的需求,需要进行综合性分类设计。

    而要满足这些信息需求进行分类时,需要建立一种方法论或分类体系;实践证明,其他分类体系不能替代。

3、研究政府工作的规律(四个层面现象)

    综观政府业务全局和发展,整理出服务宗旨和使命、服务方式和途径、服务支持和监督、服务资源及其管理四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分和制约的方面,只要按这四个方面去分类,可以保证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围绕服务,从服务宗旨和使命、服务方式和途径、服务支持和监督、服务资源及其管理四个领域进行分析和分类,也必然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

4、借鉴国内外经验

5、结合我国政府业务梳理及分类实践

 三、 这个分类体系的编制依据和原则

1、分类指导思想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是政府整体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任务,而面向服务的信息分类则是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面向服务的信息分类应:

a. 体现电子政务实施需求;

b. 适应政府职能未来发展方向;

c. 是政府信息顶层,总揽信息全局。

研究成果提出并概括描述了政府面向服务的信息分类体系的相关原则、方法和体系结构,是政府进行面向服务信息分类的指导文件。

2、分类原理

第一、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分类体系是在对国内外大量信息分类方法研究基础上,结合政府业务实际情况并考虑信息电子化的特点,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而成。该分类体系以公众为中心,使公众可以通过政府以外来寻求结果而不是在政府内部寻求过程。

第二、从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政府业务,无论是哪个层级、哪一行业,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联结关系,把这种关系影射到业务信息分类上,逻辑地归纳出服务公众层、服务提供方式层、服务方式支撑层、服务资源层四个信息分类领域;再按照规律对这四个领域进行分解,即产生信息分类类目;然后对类目作出唯一性解释,就形成面向服务的政府业务信息分类体系。

3、分类原则

a.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形态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b.体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

c.有利于近期实现政府内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目标。

本分类体系充分考虑到在与国际国内建立电子政府的信息分类技术和方法相接轨,又最大限度地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体现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具体特点,并具有自己的独创性。本信息分类体系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以民为本、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并涵盖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

4、分类方法

采用以面分类法为主、线分类法做补充。

分类体系采用面分类法为主、线分类法做补充,目的是既吸收面分类法具有较大的弹性、适应性强、便于机器处理信息、易于添加和修改的优点,又吸收线分类法容量较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的优点,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习惯,又便于发挥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同时便于业务人员的使用。

5、分类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概括性原则  包含政府核心业务,但不必包含全部业务。

●稳定性原则  只要政府总体职责和目标不变,则不管业务部门划分是否变动,业务领

域的划分应保持正确、有效。

    ●关键成功因素策略  如果两个业务之间需要高度协作或高度数据共享,则应划分为同一业务领域。

    ●“监督策略”  如果两个业务属于操作与顶层监督的关系,则不能划分在年一个领域或层面;如果两个业务之间没有清晰可识别的价值链关系、协同关系或数据共享关系,则不宜划分为同一领域或层面。

●“业务价值流”分析策略  (价值流是指政府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组连续的业务活动),价值流分析就是根据政府的使命、职责、管理目标和服务能力,分析政府实现的各种价值,归纳出实现特定价值的相关业务组合。在管理型(我们要建设的是服务型政府形态)的政府机构内,同一价值流的业务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价值流分析就是根据政府的使命、职责、管理目标和服务能力,分析政府实现的各种价值,归纳出实现特定价值的相关业务组合。

6、分类特点

●其一,层次简洁明快

    依该分类体系建立网站,三键到位,便于使用。

建立信息分类体系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是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观念,让人们在网上通过点击三次鼠标就能够办事。

●其二,逻辑关系严谨   

我们的研究体会是,对于电子政府信息分类体系来讲,按照业务性质,也就是按照事物(业务)的发生、发展、结束的演绎过程及其产生的相应信息来划分信息的类别。首先,应当把为公众服务的目标、宗旨公示给公众,这就是第一领域,即服务内容及目标领域;然后,表达出达到以上目标将采取什么方式,这就是第二领域,即服务机制领域;其次,在办理这些事情的背后,支撑环境是什么?支撑资源又有哪些?这就是第三、四领域的内容。

●其三,体现以民为本

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地体现了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它的实施,对于政府体制改革和组织机构调整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整个体系以为民服务为主线,第一领域“服务内容及目标”开宗明义,点明服务的宗旨和目标;第二领域“服务机制”公开政府执政和财政行为,落实了为公众服务的承诺;第三领域“服务机制的支持与监督”强调政府行为的政策、计划和立法环境,保障了为公众服务的持续性;第四领域“服务资源”为政府的服务行为提供政府资源保证。信息分级分类体系好比一篇文章,纲举目张,层层深入,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宗旨。

四、 这个分类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是什么?

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办好三件事情。

    一件事是读懂“面向公共服务的政府业务模型参考表”;

    二是通过矩阵方式建立或修改“参考表”。

    另一件事是做好角色分配。

    要对两个角色的人员做好分工:综合整理人员和业务分解结束后对全部信息进行整理;业务分解人员的职责是对确定的信息主题进行扩延和定义。

2、  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就是确定要对其进行信息分类的分类对象。

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启发我们发现对象的因素包括:人员、组织、物品、设备、事件、表格、结构等。

在确定主题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注意粒度控制。粒度控制就是说主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具体。以下意见可供参考:一个主题相当于“面向服务的政府信息分类参考表”中的第一领域中的一个二层分类题目。

第二,是一个主题应涉及多个业务部门才有意义。

3、  经验设计

设计框架就是根据主题,结合业务工作经验,参考“面向服务的政府信息分类参考表”,进行初步设计。这一步的设计应当既放开思路,又不脱离主题为好。

4、  信息扩延

信息扩延就是在经验设计基础上,对四个领域的二、三层进行增、减,对第三层进行细化而形成第四个层次。

信息扩延要注意三点:粒度控制、关联、信息层的确定:

粒度控制,不仅在确定主题时要注意,在二、三层扩延时尤其要注意。控制粒度的方法是正确确定二层信息的下级信息和确定三层信息的上级信息,其关键在于对“政府面向服务的信息分类参考表”的理解程度。

关联,就是在确定二层或三层信息时要联想到横向同一层次的业务,确定相互间信息来源、信息使用的关系。

信息层的确定,信息层要区分并描述出两类信息:操作型信息、数据型信息。在对第三层细化时如果感觉一下子难以形成或产生信息层的话,可以在三、四层之间再增加一个过度层,待最后整个扩延工作告一阶段时再进行技术处理。

5、  整理

  整理,就是对已经做了扩延的信息,对照“政府面向服务的信息分类参考表”前三层进行对照优化。包括归类、修定隶属或层次关系、确定名称、赋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