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瑞敏:政府信息化应向整合要效益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电子政务一向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很多专家认为电子政务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那么,作为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政府部门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怎样的信息化机遇?又需克服哪些挑战?为此,记者走访了长期从事人事信息工作,并对政府信息化有深刻研究的国家人事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戴瑞敏女士。她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始阶段,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分散建设各成一体、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为此,加强统筹规划、建立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向整合要效益,是建设电子政务、打造高效政府的必由之路。

戴瑞敏认为,几年的实践表明,中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不仅在于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的问题已经明显暴露出来。她指出,由注重技术导向转变为注重政务导向、由技术与政务的分离转变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必然是中国今后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新趋向。她指出,政府信息化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的曲折发展过程。各部门开发的OA系统,大都是运行在内部的办公局域网中,没有与公众沟通的通道。据国内不完全统计,已安装的OA系统中,70%基本没有应用或应用效果不好。而目前应用较多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也主要是依托局域网,偏重于信息的发布和信息查询。她认为,电子政务应该是基于互联网,以服务为导向,能处理公共事务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

针对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向整合要效益,是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在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时期,以各个部门为主进行建设,这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经过程。各个部门从自身的业务需求出发、从本部门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考虑自己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使用,结果确实提高了各个部门自身的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也方便了公众办事。但由于各个部门使用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不一致,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不能连通、信息不能共享。

强调指出,借助当前不断完善的发展环境,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的重要体现就是要由注重建设转变为注重整合与应用,也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跨部门的业务、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与集成。这种整合包括统一技术和政务方面的规范标准,进行政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通过电子政务重组政府行政资源,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工作流程,使管理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管理体系转变,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尽快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统筹规划,就是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协同建设,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以需求为导向,讲求实效,注重实用,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技术基础,充分利用各部门建立的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从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以为公众服务为中心,把电子政务建设和推行政务公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级政府公开决策程序、服务内容和办事方法,使更多的老百姓通过电子网络得到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

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加紧构建一个部门间互动的、对社会开放的统一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在充分利用已经投入运行的数据和设备的条件下,保证原有系统向新系统体系的平滑过渡。充分开发和利用各部门已有的信息资源,有序地进入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阶段,释放出前期投入的产出效益,推进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

抓紧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应由国家信息化职能部门牵头,按照业务相关的情况,组织研究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通过标准走出互联互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