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决定论”行不通
来源:硅谷动力 更新时间:2012-04-15
援引广州日报的评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有概念没技术的网站很难有生命力。”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首届中国网络工程师侠客行大会上指出,中国互联网不应该样样都要去和美国盲目同步,不该仅是汉化和加工国外的产品,否则的话,就会使中国互联网行业集体成为近视眼,这些靠概念泡沫崛起的公司将来会有相当大比例遭淘汰。

  马云的这一番话,给整个互联网世界扔了一个重磅炸弹,他实际上指出了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临摹与创新的问题。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分的突出了临摹,在创新上缺乏实际能力,只能靠炒概念做泡沫创新;第二个问题是技术不足是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很多公司就是因为没有技术而在红火了几年之后走向穷途末路。不可否认,这些的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须知,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技术充当着中流砥柱的角色,而创新泡沫则是令一个产业走向没落的摇头丸,我们应当引起重视。

  但是,我们还应该理解马云说这番话的另一个含义,那就是为自己的阿里巴巴及旗下网站做个宣传。马云的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在炒概念上拔得头筹,起码,为他赚足了吸引力,偏偏这个世界又已经转向了“眼球经济”,马云自然会占些便宜了。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当概念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技术就凸显出了重要性,因为马云的概念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公认的标准模式之一。阿里巴巴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形势,尽管它从未放弃过在技术上取得进步。马云想做的是,不能让阿里巴巴在网民心目中仅仅是一个电子商务的领头羊,而更是技术上的巨擘。因为,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新生活的体验和创意的天地,而后者就是安全与便利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云突然转变风向鼓吹技术的重要性,就成了空穴来风。

  也许,马云想的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他的这一番讲话,相当于给中小企业进入互联网界设置了一个技术门槛。在以前,一个公司能够凭借一个创意在互联网上有所作为,技术先暂时搁置,而现在不行了。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意味着竞争对手的减少,而少一个竞争对手,也许就给阿里巴巴减少了一个麻烦。

  对于广大的网民而言,权威的言语总是强有力的,也是值得追随和效仿的。在马云的影响力号召下,很多网民开始从概念崇拜转向技术崇拜。曾经因为一个新概念的诞生就会炒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突然间变得平静了,谁都害怕自己在网民眼中成为空中楼阁的形象。

  于是,将技术的重要性夸大到极端的网络“技术决定论”开始兴风作浪,而这种得势也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新兴力量的Web2.0公司,不管是在流量指标上,还是在盈利模式上,至今都没有出现过像美国的社区网站YouTube、MySpace那样的颠覆性力量,伴随他们的反倒是裁员、资本枯竭等不利消息。而一直占有绝对优势的Google则凭借着技术呼风唤雨,继续领跑。

  这难道就昭示着网络概念将从此成为技术的附庸?不会再成为新入行者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器?或者,概念应该从此在字典上消失,变成技术?

  问题的实质在于,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搞清楚,互联网中,所谓的“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应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它的特点在于前瞻性,基础性和概括性。什么又是技术?“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技术的这个定义,基本上指出了现代技术的主要特点,即目的性、社会性、多元性。这两个定义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概念的提出是技术产生的最强大的动力,没有概念的技术,是盲目的,也是没有价值的,概念决定了技术的前进方向;而技术则是概念从抽象专为具体的基本途径,在技术上实现不了的概念同样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概念相当于行军打战中的总指挥,而技术就是装备,两者相辅形成,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这样看来,“技术决定论”,理所当然的就是站不住脚的。但是,现存的就是合理的,只不过,这种现存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很多坏处。

  “技术决定论”忽略了对于互联网在定性方面的考察,所以,无法使互联网真正实现在质上的变迁,也无法真正的担当起改变互联网现状的角色,例如没有B2B和B2C的概念在先,哪会有今日的阿里巴巴;

  “技术决定论”将打击智囊团的积极性,将一批具有良好创意的小公司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而使得互联网世界成为少数几个大公司垄断的世界,小公司需要依靠概念赢得市场,然后才能谈技术,没有概念的公司永远都只是别人的打工仔;

  “技术决定论”会埋葬互联网的将来,互联网的新鲜体验将随着概念的终结而终结,没有新意的生活必然是淡而无味,相应的模式当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互联网是需要不断的有新概念刺激的。

  重视技术无可厚非,但不能否定概念的重要作用,炒概念虽然并非上上策,却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意识,带动技术的进步,如果仅仅因为概念泡沫的出现就将概念打入十八层地狱,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同时,警惕网络“技术决定论”的危害,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