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就是公众意见,网络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的公众意见。网络舆论传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方面可以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舆论传播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传播大致遵循这样一个模式: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或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事件的报道→→网民通过新闻跟帖、BBS讨论、电子邮件、网络日志或一些即时通讯工具表达意见→→意见在反复互动过程中“滚雪球”般地汇聚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在传播过程中对现实世界形成压力从而影响事件的进程。
1.对民主法治的促进
网络舆论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民主法治的促进上。
2001年3月24日,名为“城山村人”的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贴出《铁路,你究竟怎么了?》一文,反映自己在重庆火车站购买车票时的遭遇。随着网友不断的跟帖讨论,这则帖子也被铁道部领导看到,重庆火车站的负责人后来千里迢迢登门道歉。一个普通乘客的普通投诉引起上自部长下到站长的重视,这在以往通过传统媒体是不大容易做到的,而现在这样的事件在互联网上已屡见不鲜。近几年,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随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网民的不时对话,随着部门领导、中央首长对网上民意的关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对话沟通渠道。
2.对公平正义的促进
网络舆论传播通过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发挥着舆论监督的功能,推动着现实问题的解决,因而成为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助推器。2001年8月,人民网及其所属的《人民日报》对“7·17”广西南丹特大矿难进行了勇敢披露,揭开了地方官员与矿厂老板相互勾结、恶意隐瞒的盖子,使得这起特大矿难在被隐瞒了半个月后彻底败露并受到严肃查处。
3.对社会友爱、活力、安定的促进
互联网不仅是媒体,而且发挥着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网络舆论传播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有助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从而保持社会的文明、繁荣、稳定、进步。
2003年,中文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叫做“肝胆相照”的论坛,这个特殊论坛的成员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发起这个论坛的起因是:2003年4月3日,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在公务员招考中被淘汰,于是在嘉兴行刺两位当地人事干部,导致一死一重伤,同年9月4日被判处死刑。周一超案发后半年内,“肝胆相照”这个乙肝维权论坛的注册会员就达到1.6万人,其中一个网友还起草了一份维权建议书,有1611人通过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在上面签名。这个事例表明,网络不仅给予了个人表达的权利,而且将相似的声音组织起来,具有了组织行动的能力。近几年类似的这种网络签名行动时有发生,唤起了网友之间的相互关爱,也营造了社会讲荣知耻、扶贫济困的道德风尚。
虽然各种各样的事件都可能引发强烈的网络舆论,但是那些涉及个体或群体之间权利冲突的,涉及历史与现实的民族冲突或文化价值冲突的,更容易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网络舆论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就充当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人们通过意见的相互交流、分享与启发,获得精神的支持,缓解心理的压力,这无疑会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
网络舆论传播对和谐社会构建的负面影响
1.诚信的缺失
网络上因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而引起网络舆论鼎沸甚至引起社会舆论震荡的事件已发生多起。现实世界道德诚信的缺失在互联网这个“自由世界”里表现得变本加厉,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现实世界人们的道德诚信。
2.话语的暴力
近几年,互联网上还出现一个新词——“网络暴力”。一些网民在针对某个新闻事件进行交流讨论过程中,话语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儿,比方在“铜须门”事件中就有人甚至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于是交流变成了骂街,网络上充满了侮辱、谩骂和诽谤。尽管中国接入互联网才十多年的时间,但网络舆论在传播过程中侵犯他人人格权的事件却层出不穷。
不仅如此,“网络暴力”还有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社会的倾向。据2002年4月28日《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网上谩骂酿成动手冲突》),联众游戏网站的两派成员,从在虚拟空间的态度对立,演变成在网上相互谩骂,再发展到双方约定面对面“说清楚”,结果一方对另一方实施了猝不及防的暴力袭击,完成了从虚拟的战争状态到现实的攻击行为的转变。这就不仅是关乎网络环境和谐的问题,更直接影响到现实社会的安定有序。
扬长避短:从网络和谐到社会和谐
1.硬管理:技术管理与法制管理
对于网络舆论传播,有一个如何驾御、如何管理、如何引导的问题。首先,要运用更高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使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使网络舆论传播造福于人民而不至于危害人民,比如正在热烈讨论的“网络博客实名制”问题。但是,技术控制同样是把双刃剑,过多地强调技术控制往往会因噎废食,扼杀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多地考虑加强行政手段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在新闻立法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要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把网络舆论传播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尽管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得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章显得有些滞后,但可以通过及时的修订、完善(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取代《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出台一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保证网络舆论传播的有法可依。
2.软管理:道德自律与舆论引导
“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是2006年互联网的重大新闻事件。以重点新闻网站为主体的网络媒体,更要研究情况、主动出击、扩大影响,对网络舆论传播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舆论引导策略方面,可以做好三点:设置议题提高控制力;说理表述增强说服力;协同一致形成聚合力。议题设置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客观功能或效果,运用这种功能或效果形成舆论或转变已有的舆论,是各国传媒经常运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分析舆情,有的放矢;设置议题,形式多样;选题引导,注重时效。在增强网络言论说理表述的说服力方面,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强调,一是同主题言论传播切忌简单重复,这样容易让受众生厌;二是考虑采用讲正反两面道理的方式,这样可以成功抵制反宣传。在协同一致形成聚合力方面,则要做到三个配合:业余作者队伍配合专业作者队伍,业余作者的言论更容易吸引网民;新闻报道配合新闻言论,及时破除网络谣言、流言;传统传媒配合新闻网站,充分发挥传统传媒公信力强的优势。
(作者单位: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