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年 努力建设宜业、宜旅、宜居的生态型城市新区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共宜昌市点军区委书记 吴康年

    点军地处宜昌市长江南岸,因建安19年(公元214年)三国名将关羽在此点阅兵马而得名,全区总面积550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辖两乡两镇一街办,党员3871名。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第四次、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亿元;区域财政收入921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工业主导地位基本形成,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新区形象初现。

    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步伐加快,累计引进各类项目32个,投资总额达到28.6亿元。

    三是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323省道、五联路、土三路等重点基础设施改造峻工,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到164公里, 84%的村通了水泥路;电力通讯设施明显改善,宜万铁路动工兴建,火车南站开工建设,江南翻坝公路即将启动,夷桥路、五龙路、五龙污水处理厂和余家湾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国债项目,城镇形象和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200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3元;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00人,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204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面达到90%以上,彻底解决了725户困难家庭无电视机看的问题,253家危房户喜迁新居。

    五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获得新进步。全面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落实;群团工作富有成效,统战、民宗工作进一步加强,移民、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六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时俱进探索实施"党员关怀"工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化推进"党群联系日"、"五好创建"、"双建双带"、"两特竞赛"、"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等主题实践活动,新建和改扩建38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深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任免票决等各项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执政水平明显增强;认真落实党管人才方针,全面实施区域人才一体化,形成了"五统两分"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全面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筑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取得新成果。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点军特色的发展之路。区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准确分析和把握区情,科学描绘了建设"宜昌新型工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峡休闲旅游区、生态型城市新区"的宏伟蓝图。

    ——必须发扬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区委始终坚持超常规的发展举措,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闯前人未能闯过的"禁区",通过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率先引进发展载电体工业,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亲民富民的举措凝聚人心。区委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

    ——必须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区委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取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能够引领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今后五年发展战略目标

    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重大优惠政策的出台,必将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二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点军处于"沿江突破"、"呼应汉渝"、"三峡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火车南站、江南翻坝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区的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三是点军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市政府批准,为我区未来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打破了长期制约点军发展的"瓶颈"。四是相对来讲,点军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电力资源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五是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我区的产业基础逐渐雄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点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巨大的潜能。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召开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市化进程为重点,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根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保证,加快建设宜昌新型工业区、三峡休闲旅游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宜业、宜旅、宜居的生态型城市新区。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1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域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450万元,年均分别递增20%和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70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780元,年均分别递增8%和6.4%。①初步建成宜昌新型工业区。依托初步形成的铝及铝制品、电子材料、生化医药、电气电缆和机械轻工等五大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集聚产业群,努力建成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硫酸新霉素、铝及铝制品、电力电缆、港口机械和钢琴五大生产基地。②基本建成三峡休闲旅游区。充分利用点军地处"两坝一峡"和宜昌都市旅游圈的区位优势,突出"绿色点军、休闲乐园"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形成民俗宗教文化、自然生态风光、沿江休闲观光等三大旅游品牌。③加快建成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突出"生态、绿色、优质、高效、安全"特色,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集生产、服务、观赏、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努力建成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④努力构建生态型城市新区。突出"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保护以森林、山体为屏障的近郊生态圈,开发以沿江为主线的城市生活生态岸线,努力建成宜业、宜旅、宜居的生态型城市新区。

    今年五年发展战略要点: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抢抓发展机遇,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区域统筹联动,更加注重社会稳定和谐,更加注重为人民谋幸福,把握好以下战略要点:

    ①统筹区域经济。充分利用辖区内大中型企业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推进点军新型工业化进程。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各乡镇(街办)经济特色,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突出产业集聚。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完善园区的配套功能,打造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加速推进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重点围绕已经形成的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点军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群集效益。③呼应沿江突破。积极呼应"沿江突破"战略,以沿江为轴线,以五龙片区为突破点,加快促进沿江产业布局一体化、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沿江综合功能完善一体化、沿江景观开发一体化,把沿江一线建成点军经济高速增长区和城市主要功能带。④促进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今后五年工作措施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主题,努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实现点军快速崛起,最根本的是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

    (一)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集聚发展与持续发展并重,努力打造宜昌新型工业区

    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实现区域工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申报湖北点军经济开发区(电子材料工业园),使之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四大特色工业板块:以桥边工业园为中心的新型工业板块,重点发展铝及铝制品和新型材料产业;以紫阳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重点发展电子材料、生物医药和机械轻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谭家河为中心的电气电缆工业板块,重点发展电力电缆和港口机械产业;以艾家为中心的造船和轻工业板块,重点发展船舶制造和轻型加工产业。

    (二)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坚持塑造品牌与完善要素并重,努力打造三峡休闲旅游区

    整合旅游资源。突出"绿色点军、休闲乐园"主题,发挥地处"两坝一峡"的区位优势,主动呼应"三峡旅游"这一世界顶级品牌,定位于"三峡特色游,大坝填充游",基本建成车溪、青龙峡、平善坝、磨基山、文佛山石门洞五大品牌景区。

    打造旅游精品。立足民族民俗、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优势,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标志性线路,重点打造车溪和"农家乐"两大品牌,努力形成车溪民俗旅游圈、环楠木溪宗教旅游圈和沿江休闲旅游走廊等三条有吸引力的标志性旅游线路。

    完善旅游要素。注重拓展旅游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综合型旅游经济转变。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景区综合治理,规范旅游经营秩序,营造安全和谐的旅游环境。

    (三)坚定不移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并重,努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升级。优先发展城郊供给型农业,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农庄和花卉苗木盆景基地;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把农村专业协会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通村公路水泥硬化;彻底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实现通讯、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百企反哺"和"万村千乡"工程,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和增收致富本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开辟转移就业市场。

    (四)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重点开发与加强管理并重,努力打造生态型城市新区

    把握规划龙头。按照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要求,高起点编制点军城市规划,发展定位于建成市级休闲旅游观光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新区。

    加快建设进度。完成谭艾路、桥联路、双十路改造和余家湾垃圾处理场、天然气等市政工程建设;推进五龙中心区的城市开发,大力发展房地产、专业市场、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开发好山水芙蓉二期、鑫海陶瓷、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抢抓宜万铁路和翻坝公路建设机遇,在火车南站综合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业,规划建设江南物流园;加强集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实施好"百镇千村"工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严格城市管理。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原则,积极争取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参与宜昌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注重生态保护。打造绿色点军,珍惜绿色资源。坚持适度开发、有效开发、科学开发,切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沿江、沿河、沿路绿色走廊,取缔非法开山取石等破坏绿色植被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景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点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构建"文明点军"、"法治点军"、"活力点军"、"幸福点军"。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文明点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

    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继续抓好村级中心图书室和"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户"建设;大力开展以"扶智扶路"为主要内容的对口帮扶活动,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村镇、文明风景区、文明家庭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着力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

    (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法治点军"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务、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水平。

    提高依法治区水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