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期待新突破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07-06-14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全文重点强调应加强非现金支付业务的推广,网上银行就是其中需着力推进的支付手段。通知第四点明确要求,银行要拓展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功能,提高电子支付的服务质量。可以看到,以此为契机,经过近10年建设的网上银行有望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优势得天独厚

    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网上银行服务,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安全便捷地进行多种银行业务。这对因排队问题而怨声载道的银行客户来说,是一条重要的缓解客户压力的渠道。除此之外,网上银行系统与客户之间可通过各种新的技术途径,实现网络在线实时沟通,全天候提供不间断服务。不仅如此,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各银行业务对接仍有待突破,因此客户现金大额支取后去他行办理业务经常发生,这一繁杂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网上银行通过私码与公码两套加密系统,可以对客户隐私进行保护,且有效的规避了现金支取带来的潜在风险。

    除了客户从中受益之外,银行同样获“利”丰厚。网上银行的创建费用只相当于传统银行开办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费用,而且业务、人工等成本也不高。据测算,一笔柜面业务的成本是3.06元,而一笔网上银行业务成本仅为0.49元,仅为前者的16%。银行可利用低成本竞争优势,通过部分产品或服务低收费、甚至免费等方法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同时,近期因排队导致客户对银行员工服务效率、水平不满的评价市场见诸报端。而网上银行与传统的柜面业务相比提供的服务更标准、更规范,从而避免了因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办事效率及情绪好坏所带来的服务满意度的差异;网上银行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体系,银行利用网络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这也为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正是网上银行在银行和客户之间构建起“双赢”的桥梁,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1995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网上银行。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网上银行便已经瓜分了35%以上的银行业利润。随着发达国家各大商业银行业务扩展和宣传攻势的不断升级,网上银行成长速度也在加快。有境外顾问公司预计,未来5年内,网上银行将以90%的速度不断发展壮大,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改变世界金融格局。

    十年风雨磨砺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网上银行发展状况,由于中国内地金融电子化与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内地的商务支付手段主要还是现金和纸质支票,结合一些电子汇兑手段,一些基本的网上银行服务如信用卡网络支付与结算等尚未真正普及。应该说,网上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是刚刚起步,这有待于客户的规模化,银行业自身技术应用、经营理念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社会对金融服务观念的革新。

    1996年,中国银行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互联网发布信息的银行,中国网上银行发展之路由此展开。随后,招商银行在国内推出“一网通”业务,并逐步确立了其在国内网上金融业的领跑地位,工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快了电子银行的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并开展和创新了大量网上银行业务,企业与个人客户超过4000万户。

    中国工商银行于2002年5月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进行全面整合,推出“金融e通道”电子银行新品牌。这一品牌可以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不同产品组合,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2006年,工行网上交易额高达45万亿元。自2000年2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以来,工行已经先后进行了6次版本升级工作,除企业网上银行外,还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集团理财、银证通外汇买卖、个人汇款、代缴学费、代理行、网上个人质押贷款等一系列网上银行新业务,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及个人客户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目前,该行网上银行已发展个人客户1485万多户,发展企业客户32万多户。艾瑞市场咨询根据人气指数、平台表现和业务表现等指标的统计,工行2006年的综合排名名列前茅。

    1997年,招商银行推出了网上的企业银行和个人银行服务。到1999年,招商银行已逐步建立了包括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上支付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网上银行体系。2006年前11个月,招商银行网银交易额已经超过130亿元,交易笔数达3000万笔,招商银行网银用户已超过1000万,其中专业版用户250万。招商银行利用其网上银行系统,以低廉的运营成本,使超过50%的对私业务和约15%的对企业业务实现了非柜台操作。网上个人银行一年完成的业务量,已经接近招行一家区域性大分行的水平。网上银行还为该行赢得了高价值的客户群,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瓶颈”有待突破

    2006年,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和央视咨询进行了一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19.4%的家庭(现有用户)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有35.7%的家庭(潜在用户)表示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服务,而44.8%的企业(不可能用户)则回答在未来一年内并没有使用网上银行的打算。这项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在使用网上银行时仍存在疑虑。

    目前网上银行的技术相对来说较为成熟,但在服务水平和业务创新上亟待提高。国内银行要利用互联网,将丰富的传统服务模式纳入网上,同时还要发展特色化、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发挥网上银行业务的虚拟性、快速性和联动性等特征,寻求更多的业务拓展空间。我国的网上银行毕竟尚处在起步阶段,多方面的“瓶颈”均有待突破。

    首先是盈利能力还较弱。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年报可以看出,中间业务的盈利占比极低。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利润和传统柜面相比所占比重还很小,规模效应体现也不明显。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动力不足,客户对网上银行的接受程度较低,全社会金融信息化技术和观念还不普及,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尤为明显。

    其次是业务创新乏力。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大多是传统柜面业务的网络化,缺少主动迎合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型网上银行业务。由于监管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金融产品相对较少,银行大多将其网上银行作为查询、转账等低利润业务的分流渠道,在产品开发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束缚,在业务创新上没有体现主动性、个性化、品牌化的特点。

    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制约网上银行发展的因素之一。据本报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联合发布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用户行为调查报告》中显示,61%的非网银用户由于怀疑网银安全性而不使用网上银行。由于一些恶意软件肆意横行,类似“3.10”建行网银盗窃等案件使客户对网上银行的安全缺乏信任,这严重制约了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账号和密码等隐私支付信息在网络传送过程中被窃取或盗用,支付金额被更改,无法有效验证收款方的身份,交易方对支付行为或信息内容改口、抵赖或否认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网上银行客户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春天就在不远处

    尽管我国的网上银行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毫无疑问,网上银行将是本世纪银行发展的主流形式,网上银行业务也将有质的飞跃。

    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内在和外在驱动力都在拉动中国网上银行向前发展。首先就是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1.37亿户,用户的增长使得网上银行出现了更多的潜在客户。这对网上银行,尤其是个人网上银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2006年电子商务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4809亿元。B2C和C2C等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的用户更多的参与到网络交易中,人们对网络支付安全的信任度不断提升。再次,我国管理层一直在积极推动网上银行的发展,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2005年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该法律提出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对建立良好的网络信用机制、保障网上交易的规范、促进网上银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期央行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也提出,要大力拓展网上支付功能,培育良好的非现金支付环境。最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已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由于网点竞争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外资银行势必会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这种竞争压力逼迫我国银行业需着力于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可以预见,通过大力拓展网上银行业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宣传网上银行的优势,培育客户群,我国的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将会更多的成为网上银行的客户,从中享受到新技术时代网络化、全球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