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陈钟主题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今天要报告的题目就是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软件开发,增强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国家在“十五”末期启动国产基础软件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的实践情况,以及一点点思考。
2000年以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在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精神的推动下,中国软件产业规模从2000年593亿元发展到2005年3900亿元,五年当中增长了7倍。在2006年5月揭晓第五届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排序中,合计达1127.5亿元,并且首次出现软件收入超100亿的企业。在这当中前10家企业的软件收入合计达到558.5亿元,占100家企业收入比重49.5%。
但是我们看到中国软件产业和企业仍有巨大差距,在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8235亿美元份额,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软件份额仅为5.9%,而美国、西欧、日本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39%、29.5%和10.4%。单个企业年收入差距也比较大,2005年SAP、Oracle年收入都超过100亿美元,微软净收益超过350亿美元,IBM软件收入接近650亿美元。
中国软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产业和企业规模偏小;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带动作用不足;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等方面。我们看到经过近七年来的发展,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所以基础软件的发展依然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构成当中,软件产品销售额达到1932亿元,这当中包括嵌入式,占软件产业总额49.5%,增长率保持26.4%。其中系统软件销售额102亿,增长7.3%,支撑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管、工具软件等销售额196亿,应用软件包括通用行业和嵌入式行业等销售额1634亿元,在系统软件比重非常有限的。以上成绩充分说明,我国在国产基础软件领域的投入已经开始取得回报。
在基础软件领域里发展面临的问题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看到,基础软件成熟度差,各类产品之间的适配性、兼容性离实际信息化的需要和广大用户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应用中显示出基础软件企业的技术分散、标准不统一、集成度低等弱点。相关企业创新能力弱、企业规模小是基础软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十五”末期,在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电子发展基金支持下,我国在软件领域已经进行操作系统、中间件、办公软件为核心的国家基础软件开发,大部分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当中得到较好的示范作用,特别为打破国外基础软件的垄断和不合理的软件价格做出重要的贡献。科技部“十五”末期安排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目标是研究构建一个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自主、开放、性价比好、可靠易用的基础软件平台,为我国软件产业跨越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这设置了15个课题,希望以国产基础软件产品为核心,采用层次化、模块化和构件化的设计思想,通过适配、优化等集成技术研究,已经构建了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由国产基础软件产品构成的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重点解决国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对国产服务器硬件和采用国产的NC的支持,定制和优化、国产Linux桌面对国产PC以及等外设的支持,及国产通用支撑组件对操作系统的适应性和支撑能力等技术的难点。
项目中针对政务、农业、卫生、人口计生及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搭建示范应用系统,对国产基础软件的技术体系、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及标准进行综合性战略研究,初步形成集研发、集成、测试、应用、服务和培训于一体的基础软件公共服务环境。
这个项目的实施有若干相应的示范领域,比如在电子政务领域,广州黄埔区基于国产基础软件应用建设已经日趋完善。北京平谷区电子政务应用领域的试点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卫生领域项目课题组确立了基于国产软件平台电子病例描述方法、组织形式,建立以单个病人为元素的集中式授权认证机制,实现病例使用者的分级分类授权,同时研究了不同专科电子病例,在国产操作系统平台下通用化开发工具的研究。在人口计生领域建立了基于国产基础软件平台的现代人口和生育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和标准,并完成基于国产基础软件计划生育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应用示范。
这个项目有15家国产基础软件企业通过联合攻关,建立有效的技术沟通平台,完成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和体系结构的设计,通过优化适配发现并解决基础软件优化配置过程中存在数百个问题,并且开发了相应800多个优化适配兼容互操作的用例,最后形成七套完整的基础软件平台体系的解决方案。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基于国产软硬件公共信息技术规范体系和编写国产基础软件平台标准化大纲。在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七项工程展开相关的测试。在面向政务信息化领域中,办公自动化、安全电子公文交换、社区公共服务的典型应用中,抽取共性、通用的业务功能,进行了相应平台的建设,形成了以国产基础软件为核心的政府办公及公共服务系统。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了产学研用的合作,建立科研部门、产业部门和应用部门联合协作的工作体制和相互协调的项目管理机制,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加强项目总体协调,实现多部门联合技术攻关以及技术成果标准化、产业化,以及项目适应运行的管理和机制。为我国自主软件产业的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发展基础软件、基础技术访问平台等方面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奠定了工作基础。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在这个项目当中,首次把研发和人才培养集成到项目规划和配置中。用户是信息化应用示范的核心,通过教育部40个国家Linux技术推广中心的部署,和远程培训系统的建设,形成Linux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培养输送的长效机制,通过中科院、高校组织的高水平研发队伍,为前沿技术突破提供必不可少的推动。例如教育部高校在透明计算、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多媒体系统,中科院软件所在安全体系共性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应用市场的进程。
借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国家产业竞争的优势。在波特模型提出四大要素,企业本身的战略结构和竞争,需求的条件和生产要素的配合,以及相关产业和资源的配合,在这些要素当中不见得每一个要素都是最强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要素的聚合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市场规模、国内客户的特质,以及稳定价格的管理方面,创造了良好的运用条件,在相关产业电子、半导体、家电、计算机信息化、电子政务、通信、数字内容、互联网等相关的方面,为软件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最重要就是生产要素的控制,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包含人力资源、人力的数量以及人力的结构,但是另外一个我们经常忽略的就是智力资源,如何借助科技的基础,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的基础,这些要素在这个项目当中得到了优化和配置,也进一步说明我国在基础软件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好的要素,企业本身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还是最核心、最内在的东西。所以借用一个广告语,“一个好的企业,好的股价背后是信用,信用背后是价值,价值背后是信念,信念背后是人物,人物背后是创新”,所以人才、智力资源对于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从2001年开始,我国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实践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软件工程硕士MSE五年成功实践,为输出大量多层次技术类人才提供非常好的基础,我们这么多年MBA成功经验为商业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但是未来最重要还是把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培养出把技术玩转的优秀管理人才,所以MOT正开始引起高度的重视。
今年北大软件学院的学生会同斯坦福进行两年多企业发展研究基础上,提出PKU-UCB? EMOT Program,这为今后软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和培养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计划,为中国软件产业、基础软件产业腾飞做出贡献。
我们需要了解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历程,软件从1959年首次使用,经历了若干代的演化,从独立的编程服务,到软件可以产品化,到提供企业解决方案,到面向大众,变成成套的软件,以及到今天互联网增值服务模式的变迁。发展趋势最重要就是网络化、全球化、开放式和服务化。我们应该熟知今天的Google成功,还有其他的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甚至使微软也进行了战略的转型,我们也看到IDC在不同的软件规模未来五年预测的定位,这里面有我们的发展空间。基于互联网时代有更精彩的内容,比如第二人生,你的世界,你的想象,它经过多年的孕育,近年来发生了突变,仅仅在上个月的时候,马尔代夫抢先作为第二人生当中建立虚拟大使馆,本来瑞典计划5月30号开设第一个虚拟使馆的计划。我们更看到荷兰银行、丰田汽车开设店铺,开设虚拟的。这些发展和变化对基础软件、对计算价格意味着什么?它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间,三维虚拟世界对计算和各方面要求带来革命性的挑战。正如创始人菲尼克讲到的,即便每个月有2000台计算机部署,也跟不上现在飞速发展的过程。所以基础软件、软件产业有非常大的空间,需要把管理技术结合在一起,我们要面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希望我们全体为中国成为软件产业的强国而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