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内地首家在港上市的发行企业。这与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相比,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与此同时,席殊书屋,这个曾经被誉为惟一能与新华书店抗衡的中国民营连锁书店的代表,却走到了穷途末路。
国有、民营连锁书店“冰火两重天”,不仅引发了业内对于民营书店未来发展的担忧,更使人对民营书店特许经营模式提出了质疑。甚至有很多知名民营书店的老板直言,特许加盟肯定是大势所趋,但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民营书店根本就不适合推行加盟。
2005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05年中国特许经营发展蓝皮书》显示,图书音像销售是十个投资热门行业之一。而前不久,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报告》显示,书店新增体系却接近于零。
这个理论与实际的巨大反差,似乎也印证了上一论断,但分析人士却认为,“主要还在于民营书店本身的综合实力还不是足够的强大”。
行业特质
特许加盟的前提在于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强势的品牌影响力,但图书行业却非常特殊,似乎天生就不具备加盟的潜质。末路席殊,更是坚定业内对此的共识。
北京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现有7家分店,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在行业内颇有口碑,2006年还被授予“最佳专业书店”的称号。总经理徐智明1997,2002年两次尝试了加盟连锁,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他认为是中国图书行业的特殊性。图书是一个定价的、货源多元化、极其标准化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没有特殊性和垄断性,又因为中间利润空间很小,很难盈利。其他的行业和产品,比如服装、药品、家电等,它们的销售利润空间很大,也有其产品、品牌等特殊性,所以加盟连锁在这些领域能做得轰轰烈烈。
厦门光合作用书店是经营得较为成功的连锁书店,但截至今年4月,只开了一家加盟书店。总经理孙池表示,加盟连锁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是目前16家直营连锁店,也是走走停停,摸着石头过来的。特许加盟书店,目前光合作用只在厦门集美大学附近开了一家,可以说也是一个新尝试。“以前书业都不赞成特许加盟,因为从图书产品、品牌和供应角度上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相比较服装、家电等工业、商业产品而言,无论是从品质还是消费目的来讲,图书产品都具有强大的差异性,这也导致了图书连锁的高复杂程度。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国美,虽是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但对于空调这种产品来说,只要采购几大知名品脾,4个左右价位的商品陈列即可满足大家对空调的需求。而图书商品则不然,新书哪怕书名一样,只要不是一个出版社出的,甚至书名一样,出版社一样,作者也一样,但在不同时期出的,书店也要采购陈列。国美的电器根据季节可以进行调整,书店却无法让产品随季节下架。哪怕是5年前出的书,都有可能让它继续陈列。
该人士表示,图书产品的销售周期长,生产周期短,新书出版快、上市快,让书店的经营场所感觉越来越小。
另外,国美卖空调时只用从冷和热两方面来营销即可,附加值则是外观、噪音大小、智能。彩电营销的核心价值是图像清晰、音质好,附加值是外观、功能。这些核心价值和附加值对于所有的顾客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图书却不然。读者购买图书可能是消遣娱乐,可能是收藏,可能是查找资料,可能是增加知识,可能是指导工作。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核心价值和附加值,所以如何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消费目的进行营销,这也成为图书销售的一大难点。尤其是需求的不同层次导致上、中、下游在满足需求的对策及运作上的不一致,形成新的冲突是连锁书业无法避免或解决的。
渠道挤压
不仅如此,行业主体60余年的传统势力及利益分配模式,也对连锁书店经营构成巨大压力。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是两个完全分割的部门,而新华书店系统垄断了国内出版物的批发、零售渠道,尤其是教材类图书更是由其专营。虽然时至今天,随着出版社自办发行权限的逐步放开,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允许包括民营、外资在内的各类非公资本可全面进入图书(含电子出版物)的批发、零售渠道运营,致使新华书店“一统江山”的市场格局正被逐渐打破,但其庞大的渠道资源和网络还是对民营书店尤其是连锁书店形成了挤压。
分析人士表示,从中国图书行业的实际来看,最适合切入连锁的莫过于教辅书,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目前教辅书的主要销售渠道还在新华书店。从新华书店图书销量结构来看,教材的销量依然比重最大。虽然从国际出版业的经验来看,这不是个利好的信号,但至少在目前它依然挑起了新华书店利润的大梁,占据了其利润总额的63%。
同时分析人士也指出,随着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招投标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教材类图书的定价及实际折扣 水平将持续下降,2008年中小学课本招投标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到时有实力的民营连锁书店肯定能从传统老大新华书店碗中分得一杯羹。
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一批以网络为平台的图书销售渠道也对连锁书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了解,当当网、卓越网这两家网上图书零售商2005年各自的图书零售额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而新华文轩旗下的网上购书平台新华在线虽然目前只提供计算机、广告、互联网类图书的出版及批发零售服务,但相信在这次上市后肯定会有大的动作。
实力不够
不可否认,作为差异性太强的图书行业来讲,从事特许加盟生来就注定要走很多弯路,但决不能阻挡特许加盟的大势所趋。分析人士认为,一个席殊的倒下,一批民营书店老板对加盟的既爱又恨,有的甚至“谈加盟色变”等等,其根本原因还在其综合实力的不足。
该人士告诉记者,快餐做加盟其难度不亚于图书,但麦当劳、肯德基就做到了。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它们长年如一日的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以及成熟管理与运营系统的沉淀。现在麦当劳、肯德基的综合实力强到让加盟者坚定不移的相信一点:做快餐,加盟麦当劳、肯德基就能赚钱。而目前的民营书店能够做到吗?
事实上,我国图书市场真正市场化的历史还有限,靠市场培育起来的综合实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书店少之又少。在谈到两次推行加盟失败的教训时,徐智明也不得不承认,书店加盟连锁失败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加盟连锁母公司自身的管理和运营体系不成熟,无法提供一个完善的管理运营模式。
就算是曾经一度拥有600多家加盟店的席殊,其实在这方面也还只是刚刚起步。席殊公司的前副总裁冯军也曾向媒体坦言:席殊公司失败的主要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模式上的失败。冯军指出,公司掌权人没有商流的概念,现金流、物流、信息流没有理顺畅。卖书款在加盟书店手里,你统一不了现金流。这就是问题的根本。现金流统一的话,你的信息流,你的物流才能统一。你现金流都统一不了,怎么知道加盟店卖了多少书呢?所谓加盟实际上形同虚设。
据了解,席殊虽然拥有600多家加盟店的庞大连锁体系,但席殊书屋并没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据加盟商介绍,除了对选址、装饰、书架的摆放、图书的分类等方面有过指导之后,双方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根本谈不上对加盟店的指导性服务与监控。而媒体关于席殊加盟商绕开席殊自行进货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实际上也都是管理与运营系统的不健全所致。
而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之所以认为连锁书店经营模式目前尚无法成为一种选择,其理由中也不乏人力资源储备以及业内训练能力的缺乏。十年树人决非一日之功,行业职业经理层的出现亦非指日可待。这一方面是整个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能力所限。
信息化瓶颈
当然,从事图书连锁,还有一个细节问题也不容忽略,那就是信息平台建设问题。撇开政策、管理和体制等因素,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书店连锁经营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连锁经营只是做到统一店面及标识,经营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缺乏完善的信息支撑,必然导致服务方式落后,管理手段过时僵化,连锁经营名存实亡。因此,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书店连锁经营的当务之急。
但目前所有图书连锁企业在信息流上均不能做到自如流动。原因不在于图书业不存在信息技术人才,而在于图书业没有一个成熟且标准的运营模式和运营流程。无论是信息平台,还是ERP管理,无不是对成功经验的格式化。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中国传统图书业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中,没有经过市场的洗礼,导致图书业的幼稚和无知,缺乏理性和新鲜思维。图书业还有垄断色彩,从地方保护到区域封锁,从教材发行到系统销售,使一些图书企业垂而不死。没有信息化平台,没有物流配送自动化系统,没有销售反馈系统,没有营销细分、市场细分、渠道细分系统,图书连锁从何做起?
而且,图书连锁还不像超市连锁,自己不会还有国外经验可以借鉴。从国际范围来看,图书连锁也没有特别成功的加盟模式。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全是直营店;第二大的鲍德斯书店,在美国国内也全是直营店,在海外有部分加盟店,但全部配送英文书,有着语种的特殊性,能体现产品的特殊优势。所以,从世界范围上说,做特许加盟连锁书店没有多少成功经验。所以,信息平台也是图书连锁的瓶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