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更新时间:2012-04-14
无锡,距离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仅128公里。无锡当地人外出务工的首选城市均是上海。由于无锡有“太湖明珠”之美誉,使得无锡也成为上海人度假
旅游的地方。再加上两座城市之间建立了城际特快,使得今天两座城市的交往日益紧密。电子
政务服务的对象便是当地的百姓,由于无锡在经济上与上海紧密相连,使得他的电子政务也与其他城市的的电子政务有所区别。
与上海结盟 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无锡,在我国并不算大城市,然而,凭借梅梁胜迹、锡惠胜迹、城区胜迹等诸多景观,无锡在长江三角洲却也名声不小。无锡东临苏州,距上海仅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穿梭于无锡、苏州、上海之间的城际列车把这三座城市连在了一起,近距离的接触使得三座城市的人亲如一家,就连城市的信息化也或多或少带着点兄弟色彩。
“每逢周末,都会有不少的无锡人从上海赶回来,而每到周末也有不少的上海人,或者去上海旅游的游客来无锡作客!”无锡信息化办公室综合处张处长讲述着无锡与上海的情结。由于上海这座国际型港口城市发展建设较快,加之无锡、苏州、上海三座城市紧密相连,使得苏州、无锡等地的不少居民前往上海“淘金”,两座城市之间的沟通十分频繁。
2002年,无锡市政府发觉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城市具有很多资源,在技术方面,上海要早其他城市一步,在人才方面,上海也略优于其他地方,如何利用上海的资源充分发挥无锡市的当地资源成为无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为了能够使得自己搭乘上
海信息化建设的快车,无锡市政府主动与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希望能够实现双方资源上的共享,打造一个区域性的数字联盟。“信息化建设不应有行政界限的划分,应该强调信息资源共享。”无锡信息化办公室综合处张处长这样认为。带着合作的美好愿望,无锡市信息
化工作办公室的负责人多次到上海考察学习,并且在双方的努力下于2002年9月签定了《信息化发展合作协议书》,在此基础上,无锡信息办与上海信息办的相关人员建立起了一对一的联络员制度,双方联络员定期沟通,并对信息化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磋商。
与上海的第一次合作 正当无锡与上海紧锣密鼓地沟通信息化资源共享如何进行的时候,恰逢无锡要建“城市公交
一卡通”。既然资源要共享,无锡市政府就首先考虑到了“一卡通”能不能通到上海去? 不少无锡人已经把上海当做自己的办公室,往返于上海与无锡之间购买乘车票的手续很是麻烦。上海人在1999年就已经拥有了“公交一卡通”,上海居民在本地乘车相对便利,而外来人口,由于没有“公交一卡通”,因此给出行带来不便。尤其是那些要经常往返与上海和无锡两地的人员,急切希望两地能够公交一卡通联网。
2002年初冬,经过了技术上的调试后,无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上海“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为了亲身测试一下“公交一卡通”的效果,无锡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资源管理处的王处长还亲自去上海体验了一下。
“由于上海是按照公里来算地铁的车票钱,所以站排买票还是比较麻烦的。我拿着公交IC卡,到了上海地铁站,在进站口刷了一下,然后在出站的时候再刷一下,就可以了,真的十分方便。”王处长的陈述恰恰应了综合处张处长的观点:“我们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方便百姓生活,本着和谐、奋进、尚德、务实来进行的!”
在与上海实现互联互通之后,无锡又将“公交一卡通”的使用范围延伸至苏州,使无锡的居民在无锡、苏州、上海三地间都能使用“公交一卡通”。“‘公交一卡通’的实施不仅仅方便了无锡当地的居民,同时也方便了上海居民以及苏州居民,他们在节假日到无锡旅游时可以很方便的用IC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张处长表示。
无锡,距离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仅128公里。无锡当地人外出务工的首选城市均是上海。由于无锡有“太湖明珠”之美誉,使得无锡也成为上海人度假
旅游的地方。再加上两座城市之间建立了城际特快,使得今天两座城市的交往日益紧密。电子
政务服务的对象便是当地的百姓,由于无锡在经济上与上海紧密相连,使得他的电子政务也与其他城市的的电子政务有所区别。
与上海结盟 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无锡,在我国并不算大城市,然而,凭借梅梁胜迹、锡惠胜迹、城区胜迹等诸多景观,无锡在长江三角洲却也名声不小。无锡东临苏州,距上海仅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穿梭于无锡、苏州、上海之间的城际列车把这三座城市连在了一起,近距离的接触使得三座城市的人亲如一家,就连城市的信息化也或多或少带着点兄弟色彩。
“每逢周末,都会有不少的无锡人从上海赶回来,而每到周末也有不少的上海人,或者去上海旅游的游客来无锡作客!”无锡信息化办公室综合处张处长讲述着无锡与上海的情结。由于上海这座国际型港口城市发展建设较快,加之无锡、苏州、上海三座城市紧密相连,使得苏州、无锡等地的不少居民前往上海“淘金”,两座城市之间的沟通十分频繁。
2002年,无锡市政府发觉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城市具有很多资源,在技术方面,上海要早其他城市一步,在人才方面,上海也略优于其他地方,如何利用上海的资源充分发挥无锡市的当地资源成为无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为了能够使得自己搭乘上
海信息化建设的快车,无锡市政府主动与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希望能够实现双方资源上的共享,打造一个区域性的数字联盟。“信息化建设不应有行政界限的划分,应该强调信息资源共享。”无锡信息化办公室综合处张处长这样认为。带着合作的美好愿望,无锡市信息
化工作办公室的负责人多次到上海考察学习,并且在双方的努力下于2002年9月签定了《信息化发展合作协议书》,在此基础上,无锡信息办与上海信息办的相关人员建立起了一对一的联络员制度,双方联络员定期沟通,并对信息化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磋商。
与上海的第一次合作 正当无锡与上海紧锣密鼓地沟通信息化资源共享如何进行的时候,恰逢无锡要建“城市公交
一卡通”。既然资源要共享,无锡市政府就首先考虑到了“一卡通”能不能通到上海去? 不少无锡人已经把上海当做自己的办公室,往返于上海与无锡之间购买乘车票的手续很是麻烦。上海人在1999年就已经拥有了“公交一卡通”,上海居民在本地乘车相对便利,而外来人口,由于没有“公交一卡通”,因此给出行带来不便。尤其是那些要经常往返与上海和无锡两地的人员,急切希望两地能够公交一卡通联网。
2002年初冬,经过了技术上的调试后,无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上海“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为了亲身测试一下“公交一卡通”的效果,无锡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资源管理处的王处长还亲自去上海体验了一下。
“由于上海是按照公里来算地铁的车票钱,所以站排买票还是比较麻烦的。我拿着公交IC卡,到了上海地铁站,在进站口刷了一下,然后在出站的时候再刷一下,就可以了,真的十分方便。”王处长的陈述恰恰应了综合处张处长的观点:“我们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方便百姓生活,本着和谐、奋进、尚德、务实来进行的!”
在与上海实现互联互通之后,无锡又将“公交一卡通”的使用范围延伸至苏州,使无锡的居民在无锡、苏州、上海三地间都能使用“公交一卡通”。“‘公交一卡通’的实施不仅仅方便了无锡当地的居民,同时也方便了上海居民以及苏州居民,他们在节假日到无锡旅游时可以很方便的用IC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张处长表示。
与上海合作进入深层次 继“公交
一卡通”成功在无锡上海两地运行后,无锡市政府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了社保。
1996年,国家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已将无锡市正式列为"金保工程"建设综合试点城市。无锡更是将“金保工程”作为“数字无锡、电子
政务”的基础工程,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金保工程"试点的要求和无锡市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
保险核心平台二版和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基础上,对无锡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开发,完成系统平台建设和社保卡系统建设,实现医疗保险实时联网结算、市级统筹、服务社会化等目标,为劳动保障工作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服务的社会化提供支撑。“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在上海有许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因此无锡城市居民在得病后都希望到上海就医!”
张处长介绍说。由于在原有的医疗保险模式下,医保在异地是无法使用的,这样的模式给无锡居民就医增添了许多麻烦,同时,不少无锡居民由于在上海工作,其医疗保险也是在上海参加的,因此,当这部分人员在无锡生病时就无法用在无锡当地使用医疗保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锡市政府决定下大力度解决上海无锡两地间的医疗互通问题。
2003年,经过详细的讨论与仔细的研究,无锡市政府对现有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积极努力与上海实现医疗保险的对接,同时,上海市政府与无锡市政府也于当年签定了《关于实现上海与无锡两地"社会保障卡"互通互用的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无锡与上海医保卡的互联互通将于短期内实现。
不能仅唱“哥俩好” 无锡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受益于上海,但他并没有仅仅强调从周边城市那里索取,在异地数据备份中心的建设中,无锡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深深地融入其中。
“9.11”事件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美国的经济,在事件爆发后,许多国家地区将数据
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无锡虽然是个小城市但也意识到了恐怖事件对政府的威胁。2004年恐怖事件的逐渐增多更使得我国各地政府加强了政府对数据安全的重视,许多地方开始采取部门内部的数据备份,而无锡则独辟蹊径,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希望将需要进行数据备份的企业、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数据全部拿到这一中心来。无锡市信息
化工作办公室负责该项目的倪科长这样形容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全社会,只要
网络能够连接的地方都能够到无锡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来实现数据备份。”
2004年6月,无锡对异地数据备份中心的建设进行了公开招标,2004年9月开始正式建设,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单独设立了一个机房,为了数据的安全保护,无锡市政将机房设在了人防的防空洞里,到目前为止,设备的基本调式工作已经结束,在短期内,无锡的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将开始正式运作,该中心将首先对无锡市政府的数据进行备份,在中心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后,中心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电子政务系统或其他应用系统一旦发生异常,可及时启用数据备份中心的灾备系统,2小时内将使系统数据全面恢复。
据倪科长介绍,无锡市数据备份中心是一个高速、海量的,支持异构系统、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数据备份中心,主要对市电子
政务进行应用级和数据级备份,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和容灾功能,也可为我市各行业信息化系统提供数据
安全服务。
据了解,为了建设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无锡市花掉了将近500万元人民币,该中心建成后,无锡市政府将把其对外开放,变成
社会的财产,使其服务于全社会。
完善自我 早在2002年,无锡就开始了交通智能化建设。两年来,无锡市智能化交通设施已从一条太湖大道扩展至全市70%的主要路口。此间,在机动车年均增长30%、道路交通流量年均增长15%的基础上,保住了道路通行效率的基本稳定,综合道路交通水平正向着国家A类一等冲刺。
无锡市交通指挥中心在全市主要的交通道路上埋设了电脑终端设备——自动检测线圈,该设备24小时精确计算着路面车流量,这使以往交警站在路口数车的历史一去不回。每条路上的自动检测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
数据库后,专业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做出路口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在无锡市流量最大的太湖大道长江路口,自动检测器测出路口流量一年内猛增了10%,交警部门随即对长江路路口重新渠化,充分挖尽路口通行潜力。一年多来,这个最繁忙的路口基本保证了出入畅通。
在交通信息化建设初期,无锡的“绿波”控制使市民感受到了信息化的魅力,该系统能够把连续3个绿灯的概率提高到80%。经过了两年多的建设,这种连续设定3次绿灯的控制手段已延伸到中山路、清扬路、兴源路等14个主要路段,这些路面条件好、中心隔离到位、干扰因素少、路口相距近的道路,经过指挥中心科学统筹设定,
汽车一般均可连续走上3次绿灯,减少了路口等候时间。
在城市交通信息化中,无锡还有另外一个杀手锏——遥控探头捉违章。随着交通管理力度的加大,固定和流动的两类电子警察已为市民所熟知,但谁也不会想到,远在
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遥控探头,日夜捕捉着各种漏网违章,对电子警察忽视的违章调头、越线行驶、变更车道、穿插等候车队等动态情形,遥控探头可进行远程抓拍。
如今,无论是来无锡
旅游的旅客,还是无锡市本身的市民,出入城区都会看看"情报板"。用以公布交通信息、方向指示的交通显示屏称为"信息情报板",它是由指挥中心根据全市交通情况即时发布的,可提醒司机选择最畅通便捷的行车道路。目前,无锡市进入城区的14处主要节点路段、路口已设有这种交通诱导装置,计划到2005年将安装28块。
据了解,2005年1月,无锡市内将对显示城区停车泊位信息的诱导屏全部安装完毕,市中心所有路面和地下的停车泊位情况将在诱导屏上动态实时显示,司机可望根据信息就近泊车。
在
地理位置上,无锡与上海仅隔苏州,在时间距离上,无锡与上海仅一小时之遥,而在信息化建设上,无锡与上海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给了无锡信息化建设以坚强的后盾,而无锡却并不稀罕只做后盾,就如同异地数据备份中心的建设,他也要发挥价值,就好比城市交通信息化的改良,他也希望自己能“前卫”,再比如,他的
教育信息化,他也希望有高科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