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军探索做好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位知名教育学家认为,人脑犹如电脑,“内存”是有限的,正面的信息多了,负面的信息就难以容身。
    在某高炮旅,记者听到一个故事发人深思。

    杨再礼和小姜是同乡,3年前入伍后,一人分在九连,一人分在三连。刚到军营,两个人都踌躇满志,想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可3年后,故事出现戏剧性结果:杨再礼成为军区“学习成才标兵”,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还荣立了二等功;而小姜却因不假外出受到连队处分。

    同一跑道“起飞”,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杨再礼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纳正面的、有益的信息,在士兵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两次在总政和军区组织的教育活动上作事迹报告。而小姜却因为迷恋上网,不假外出受了处分。

    剖析这个事例,集团军领导认为:社会日益信息化给部队教育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对官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与日俱增。在部队服役期间,正是青年官兵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之一,如果接触不健康的信息多了,他们的思想就会受“污染”,理想信念就会弱化。反之,吸收正面信息多了,负面的信息就难有立足之地。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干部应当引导青年官兵“存储”和吸收大量的正面信息。

    某旅一连大学生战士王斌,在校期间学的是信息网络专业,接受各方面的信息比较多。他曾和同学从网上看过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言论,但较少看到批驳这些观点的文章。他跟同学谈论这个问题时,总感到很难说清楚。

    来到部队后,指导员樊俊杰听到王斌的思想反映后,专门在连队网页上发了个《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帖子,还找到王斌“一对一”沟通。他用大量具体的事例给王斌讲听党指挥的重要意义,批驳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错误言论,使王斌找到了正确答案。现在,王斌当上了连队理论骨干。他深有体会地说: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官兵接触的信息成倍增加,只有不断加大正面信息的吸收、存储,才能做到“正气存于心,邪气难浸身”。

    集团军把抓好官兵的理想信念和信息安全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抓教育建立思想防线、抓清理建立技术防线、抓管理建立制度防线、抓责任建立组织防线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在抓好军营网络和文化建设的同时,针对青年官兵参与意识强、自我意识强的特点,把军区授予“精神文明模范连”荣誉称号的高炮旅九连的“六项育人活动”,即学理论读好书、每周新闻述评、思想道德评议、热点问题大家谈、军地专家共教共育、季评十佳个人的做法,在全集团军进行推广。这些生动的教育活动,有效增加了官兵对正面信息的“内存”。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鼓舞士气。通过大量吸收、存储有益信息,筑牢了青年官兵立身做人的基础,过去因偏听偏信不良信息受处分、现在因在“六项育人活动”中表现突出受表扬的班长赵玮玮说:“篱笆扎得紧,小鬼难进门。我再也不会干到地方网吧上网那样的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