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神“间谍软件”侵袭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须臾间,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蔓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已知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已多达58000种,而且每天还在以近10种的速度递增。它们在不断地被围、追、堵、杀中改头换面、变换手法,并正在悄然向智能、隐性和可控化方向发展。如果说以往的计算机病毒“寄生”和传播的主要介质是硬盘和软盘的话,那么,如今的病毒已开始向计算机硬盘和内存“进发”,并以此作为“基地”,伺机对网络用户涉密信息进行窥视、篡改、窃取和破坏。

    据有关报道,最近继美国银行系统发生黑客事件,导致4000多万信用卡用户的资料泄密后,在一些国家又相继发生多起银行网络交易系统遭黑客入侵、客户存款被盗汇、盗领的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思考。与美国银行黑客事件不同的是,这一次黑客是通过一种“间谍软件”控制了银行客户的电脑并盗取了相关信息。

    所谓“间谍软件”是指那些能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工具等途径入侵网络个人电脑,并能长期驻留电脑硬盘,随操作系统一同启动或定时自动启动的软件程序,又称为“木马”病毒。这些程序可以记录用户的键盘信息,搜索用户硬盘上的机密文件资料,然后通过互联网发送给特定的黑客组织或个人。与“震荡波”等占用系统资源的蠕虫病毒相比,“间谍软件”的破坏力和影响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如国际上计算机安全专家指出:以窃取用户机密文件和个人隐私为目的的“间谍软件”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成为当今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其实,利用计算机技术窃取网络情报资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在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窃取和转移情报的计算机破坏性事件时有发生,已发展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据有关统计,近年来,一些跨国组织和个人使用“间谍软件”从事工业或商业间谍活动案例此起彼伏,并呈逐年上升之势。据报道,德国1995年黑客侵袭案件为1.39万起,2000年上升到8万起,今年以来就达到5.97万起。其中绝大多数是盗用信用卡案件,其余是诈骗或窃取他人数据入网,给他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去年以来,仅美国遭到的类似“软件间谍”病毒侵袭比前一年增加了3倍,达到了近9万多次,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了150亿美元。据悉,最近以来一些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黑手正试图通过利用和开发“间谍软件”,达到控制和窥视全球网络信息的目的。

    面对“间谍软件”侵袭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已高度警觉起来,纷纷采取相应对策,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高其网络系统的抗病毒能力。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保护计算机数据法律的国家,他们在计算机安全和数据加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前不久,美国政府重新修订和颁布了计算机安全法规;欧盟各国也在寻求侦破与反侦破最佳方案,并组织计算机专家对“间谍软件”进行鉴别,制定适合本国特点的计算机安全政策。

    总之,一场“间谍软件”的攻击与防御之战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帷幕。我们既不能如临大敌,更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密意识和防病毒观念,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抓紧研究和制定计算机安全保密对策与措施,真正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