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来源:东北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6月19日电 未来国际食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集中在加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但食品行业目前信息化的进程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普及。黑龙江中旗软件的张国锋认为,由于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食品行业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挑战。食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中起步,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大型通用软件商的解决方案,没有使用针对食品行业而开发的专业ERP系统。而作为整个食品行业主体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还有待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

  据了解,当前中国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正处于成长期。食品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比例高,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

  农畜养殖业是食品业发展的基础,农畜养殖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食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3∶1,中国仅为0.5∶1;发达国家农畜养殖产品加工程度在80%以上,中国不足50%。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之所在。根据“十一五”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今后中国食品市场将朝着方便、快捷化;营养、保健化;多样化、功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消费档次将逐渐提高。未来国际食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集中在加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息化面临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饮食文化的发展。正是随着食品工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让人们有机会享受到各种美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市场竞争能力,传统的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内部势必也会悄然进行自身的进化。由从前的食品手工作坊到如今用信息化层层武装的现代化饮食集团,食品企业的进化突出地表现在了如何加强企业有效管理这个领域。

  娃哈哈总裁宗庆后说过:“我们逐渐意识到IT(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耗中心,它也能够很好的创造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可行性的IT系统,来传达和输送那些商务中需求的货物及服务。当然IT所能够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和能力,现在我们公司逐渐把IT看作是一个策略性的伙伴。”

  但食品行业目前信息化的进程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普及。限于食品加工制造产品如熟食加工、烘焙、冷冻等类型繁多,食品行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并不如制造业等行业那么广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见。"目前市面上可以说还没有出现比较成熟和全面的针对食品行业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大型食品制造企业,但是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尽管他们中的一部分因为自身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大,正在积极尝试信息化建设,但相当一部分食品加工制造企业目前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

  由于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具有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食品行业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挑战。食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中起步,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大型通用软件商的解决方案,没有使用针对食品行业而开发的专业ERP系统。而作为整个食品行业主体的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还有待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总的归纳起来,目前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

  首先是对信息化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食品行业悠久而古老,应该说其极低的门槛使得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于IT、重工业等行业较低。所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在面对新的信息革命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应用上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是迟缓的。我们中旗软件公司在此项目实施前在哈尔滨市场了解到,不少食品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但目前很多食品企业面对网络时代最普遍的认识和最时髦的无非是有一个自己的网站了,并没认识到网络除了网站还有其更深的意义和内涵。而网站仅仅是信息化环节中最为基础和微小的,所以应该肯定的说,整个食品行业处于信息化应用的最基础、最片面的一个环节。因此食品行业应该迫切地认识到信息化的深入对其企业的生产、销售有着非常有利的帮助作用。

  其次是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在众多中小型食品制造企业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但多数信息管理软件还处于磨合阶段。主要体现在各功能软件(财务的、生产的、车辆管理的、仓库的、办公的……)单独使用,各模块化的表单数据不统一、不支持所有数据信息的查询及共享、业务功能的不全等方面。而目前很多尚未实施整合管理软件系统的食品制造企业几乎都采用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会造成了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

  第三是成本控制差,信息不畅。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部分原料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数据是人工归集的,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此外,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很差。食品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是管理手段落后。食品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都还是计算机的真空,(有计算机但未用到实处)一小部分使用了计算机的中小食品制造企业其计算机软件一般都是只使用了用友等一些财务软件系统,并没有涉及生产和销售等重要环节。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许多现代化管理的新方法不能很快应用到生产中去。

 信息化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

  食品行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在许多地方还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从市场角度看,食品同时也是快速消费品,其特点是进出货流量大,原料众多,配方多变,产品规格和品种变化快,同时普遍存在着产品的保质期问题,单位产品利润较薄。因此,及时把握市场趋势,控制好成本,就成了所有食品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我国食品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近20年里从手工作坊开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管理普遍都存在着家族经营、手工管理、粗放运作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企业大量成长壮大,创业初期的粗放管理手段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因此他们都在努力探索并引进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说现在已经成为食品企业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

  原有计划经济下的食品企业单纯的产业模式仅为"购、销、存、调",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食品企业需要的是"生产、批发、配送、零售"的业务模式,业务复杂性大大增强,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出现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无法集成,计划、采购、原材料、供货等方面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监控的局面。

  在这些细分行业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密切相关。越是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越需要快速市场反应能力。从这一角度上来看,龙头企业牵动整个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除了同行业内的竞争因素刺激食品行业信息化的需求,企业本身的发展也需要信息化来推动。规范和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国际间信息交流。这使得食品行业对国际食品工业以及产品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有了比以往更多更快的了解和掌握,对外交往可以更加主动,更加及时应对;也使得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管理上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率。比如光明乳业实施ERP管理系统后,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大幅提高了各部门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效率,适应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龙丹乳业把信息化技术用于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宣化钟楼啤酒实施CIMS/ERP方案,实现了部门之间零距离沟通和数据、信息的快速反馈和统一管理。

  实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后在财务、物流、原材料节省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人力成本方面的节约。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定期的库存盘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每次盘点的时候,都要调动大批的人员参加,不仅是仓库管理人员和账务人员。而有了管理软件后,明晰规范了每笔采购订单对应物料从下采购订单、订单审批、供应商确认、原材料入仓、出仓、发票校验、付款这一流程的各个环节,所有的数据都一清二楚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从而节省大量的冗余人力。信息化的其他好处还在于规范财务方面,企业在采购、销售、库存环节不是很规范,现在各环节数据可以得到及时跟踪、查询和分析。所以,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因为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提供物流、采购、价格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