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成世界潮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从6月初开始,北京市医院的门诊病历已实现了“一本通”,即就诊者只要买了任何一家医院的病历,便可以在全市各个医院使用。病历虽小,可它给人们带来的反应却很大。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方的各个医院,一直沿习着“一个医院,一本病历”的陈规,不论是大病小疼、重症轻伤、治眼补牙,只要到医院去,不买它的病历,就甭想去就诊。据报道,每年全国就诊者购买病历的钱就有11亿元之巨。

  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众也曾有过上述在医院就诊的麻烦,但随着新科技的应用,发展电子病历,正成为台湾各医院现阶段推行的重点。据台湾《今周刊》报道,未来台湾的每个人都可拥有其个人全面的电子健康记录,此举亦符合目前世界医疗信息化的潮流。

  纸病历易致医疗纠纷

  许多人一定有共同的经历:去诊所或医院挂号后,医护人员从一大叠的资料中找出病历,再送给看诊的医生,结束后再将病历送回并归档。由于翻阅的次数过于频繁,病历容易出现破损,加上每次看诊病历都会增加新内容,或是X光片、扫描图等,病历变得越来越厚。

  台湾“卫生署”资讯中心主任徐嫦娥表示,“卫生署”规定病历需要存放7年,传统的纸张病历不仅需要储存的空间,还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但随着看诊的病患越来越多,势必要有更大的存放空间;许多医院位处“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扩大病历存放空间的成本将不可忽视,加上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使用纸张病历更是浪费人力财力。

  徐嫦娥提到了纸张病历的弊端:每一位医生的字迹都有所不同,若字体不够清晰,医生或是医护人员不易辨认,可能因误判而配错药品,造成医疗疏失,万一病人的病情因此加重或死亡,还会演变成医疗纠纷;病人如果一次挂两个门诊,还容易发生病历未送达,而延迟就诊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病历只有一份,每次只允许一个人翻阅。

  不过采用电子病历后,将会改善上述这些问题。使用电子病历,不只是管理上节省人力,而且多名相关医生能同时阅读病历,从而让他们有了探讨和研究病情的可能。徐嫦娥进一步提到,电子病历格式因为已经标准化,故通过标准格式转变,即能整合病人的所有资料,解决纸本病历散布在各家医院而无法整理、归档等问题。另外,电子病历只需将资料输入电脑即可,没有字迹辨识问题,会降低医疗疏失发生的几率。

  “个人健康全记录”

  电子病历的最大突破,在于信息相当完整,更可作为研究之用,提升医疗品质。

  而电子病历的功能并非只是记录个人生病的情况,同时还可成为“个人健康全记录”,包含每个人的日常饮食记录及安排、运动规划、血糖、血压等资料,意即能把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与分类,如此一来,民众能更方便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随着科技进步,掌握个人健康状况已是国际趋势!”徐嫦娥说。除了台湾正在推动电子病历外,也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提出,到2014年,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将拥有电子病历。另外,像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在推动电子病历在本国的发展。

  尽管电子病历的优点很多,但多数民众仍会有资料外泄的担心。对此,徐嫦娥说,医院的相关人员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必须经过身份辨识,每一笔输入的病历都会有时间标记,传输病历资料都会被加密,以此来保障民众的信息安全。民众除了可将资料存放在个人电脑中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外,还可委托健康咨询管理机构代为储存和管理。

  至于电子病历如何使用,徐嫦娥回答,未来民众就医时,可以利用便携式的存储设备,如优盘、移动硬盘等工具,或者存放在掌上电脑(PDA)和带有存储功能的手机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存取,为看诊医生提供参考。徐嫦娥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民众如在平日就能随时注意身体状况,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万一真的发生病痛,由于有了详尽而方便阅读的电子病历,则更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