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难题多 满足用户是关键
来源:家电网 更新时间:2014-05-30
 

  
   在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广电总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过渡计划时间表,“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为四个阶段采取分区分片整体转换,2005、2008、2010、2015是不同阶段的关键时点”。

  在有线之外,“2006年将全面开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和数字卫星直播电视业务,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十五期间是数字化的准备启动阶段,十一五期间则是广播电视系统从模拟向数字化全面过渡阶段”。

探索推广模式

  在有线电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化的整体平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推广模式,包括:青岛、佛山、杭州、包头等城市的推广模式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最早出现的“青岛模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在开通数字节目的同时全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每户免费赠送一台机顶盒,同时每户每月多加收收视维护费10元钱,共22元。频道由28套增加到50套,还开通了电视信息平台、商务平台等,由政府借助频道资源,提供电子政务信息,包括航班服务、天气预报、便民服务等。青岛模式开了运营商免费派发机顶盒的先河,解决了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少的问题,就像早期的互联网一样先烧钱把用户培养起来,有了用户之后,自然会有人愿意投更多的钱通过这些用户来挣钱。按照这一解释,突破就在于用户规模,解决了“第一桶金”的问题,产业自会找到盈利模式,进入到良性循环中。

如何收费是难题

  虽然许多人认为,数字化是有线电视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难题有待解决。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转变中国观众的传统观念。广电总局曾在2003年定下“2005年底3000万户”的目标,然而截止到目前各方都比较认可的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大约在400万~500万左右。为什么数字电视用户增加的如此缓慢?模拟信号已经可以接收几十个台,早已习惯了看免费电视的老百姓为什么要自己掏腰包买频道看?

  现在我们对数字电视提出的一大堆优点:比如清晰度高、稳定性强、频道增加、交互式等等,不下十几条。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用户的需求,现在用户希望从电视上满足这些需求到底有多大呢?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少数用户有这种需求,而更多的用户还暂时没有培养出来这种需求,目前电视在我国还只是作为一种比较廉价的、休闲消遣的娱乐工具。当然,当你把它变成功能丰富、强大、价格也有所提升的时候,只有少数人会接受。甚至有用户提出这样的疑问,“听说广电总局2015年要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然后发个机顶盒,要看电视必须缴费,这是不是有‘强制推销’的味道,对于负担不起或不愿负担的老百姓是不是从此就失去这一消遣了呢?”所以了解和提供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服务,然后让他们自愿把钱掏出来,这才是数字电视的市场所在。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提高数字电视节目的质量。用户数量上不去,业界普遍归咎于目前国内的付费节目质量太差。清华同方数字电视本部数码娱乐事业部总经理胡俊峰说,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内容为王”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上帝”的消费者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数字电视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取决于内容是否能够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在免费时代是频道决定播出什么,而付费电视则是用户决定频道播出什么,服务和频道质量好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有线网络播出数字电视,节目容量将从现在的50套左右,增加到几百套,频道资源大大增加,这些频道都需要节目和内容来填充。相对于模拟电视节目的制作,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更高、成本更大,而且因为要支付“收视费用”,观众对于数字电视节目的要求将会更加挑剔和苛刻,如果数字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模拟电视大同小异,用户将会对数字电视失去信心。

要保证公众的选择权

  在此次论坛中,许多与会人士认为中国数字电视作为一新兴产业,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将会为每一家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然而也有人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疑问———“中国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靠政府扶持和广电的垄断地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强行停止模拟信号的发送而全部改为数字收费电视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所以,中国数字电视应该立足于市场,满足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让大众自愿而非强制地接受和认可是关键。首先,换不换数字电视应该由用户来决定。其次,即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使用数字付费电视,也应该针对不同消费者制订出多种“付费套餐”来任其自由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工作需要订购相关的频道或服务,再按照用户所需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