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公司的"2"或将指落地合作
来源:原创-IT 更新时间:2007-06-22

   据说,清朝在与沙俄边界交易的时候,有两种翻译中介:一种是专门做中介但不会外语的肢体翻译中介;另一种则是从头到尾把事情全部沟通好的语言翻译中介。当然前一种是最早的交易群体,因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双方交易大多是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而最初的翻译也只是肢体语言做的比较好的,但也只能让双方把货物放一起比较之后,就自己闪人,剩下的肢体语言自然是由买卖双方去做;渐渐的,中俄商人就感觉这样很不方便,于是开始寻找能够通晓双方语言的翻译中介,慢慢的依靠肢体语言进行信息提供的中介就失去了原有的饭碗,而通晓双方语言的中介则能够提供从双方接触到交易完成的全方位服务,并且他们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中介服务点,提供货物存放并负责双方货物交易的物流,这样使得中介翻译的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最初的那些中介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自那以后,中俄边界贸易日渐火爆。

阿里巴巴等几个商业门户使得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而B2B服务又是其主要盈利部分。只是中国互联网B2B行业目前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到底是该强化信息提供还是该强化商业服务呢?到底是从C的方向转向B还是直接落地到垂直行业去全方位的B?都是值得业界去思考的话题。

目前,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显然更喜欢做表面工作,认为提供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就是成功的B2B服务,认为提供一个展示摊位就是B2B服务,认为提供一个交易的安全保障就是B2B服务。其实到头来,即时聊天不是优势,摊位同样不存在竞争,安全保障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落地服务而形同虚设。

现在,中国流行的互联网公司除了大面积提供摊位及网络信息平台之外,就是借C的模式聚集人气转向B的作为。当然,信息提供者居多,以C来圈定用户并扩大影响去整合B的人气,并进而对他们进行细分到各行业进行重新整合,都是目前互联网B2B公司所惯用的模式。

但是,这些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未来普遍化的商业需求。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则搜狐关于美国B2B公司流通在中国区落地的报道。发现美国B2B做的要比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公司专业的多,他们不是去做互联网平台性质的表面工作,而是把工作落到实处,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并且把安全操作做到能让美国国防部满意,像美国流通这样的唯一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的B2B企业中国也应该有。

“当产品服务优势足够好的时候,用户会出现转变,而这种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这是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过的一句话。国外互联网公司不是把产品的市场运作放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上。无独有偶,国外B2B电子商务公司习惯去建立好自己的库存、仓储及物流之后再进行市场运作。相信利用这样一种模式与中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公司的运作模式进行结合将开创中国互联网B2B公司的新模式。

去年,美国这家已经在NASDAQ上市的公司美国流通Lsiapac.com就已经悄然进入中国,当时并不引起业界关注,当然与国内互联网公司不一样的是,他们有自己的库存,我们有仓储,有物流,所以他们不是一个所谓概念当中的互联网的B2B公司,而是一个B2B的服务性公司,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进行服务。

笔者认为,在这家公司在中国全面推行运作的时候,中国互联网B2B行业将出现新的运作模式,将更加强调落地服务与平台交流间的一种共进。除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之外,流通给中国带来的是一种让生意变的更放心的服务意识。不管是靠C去进行一种人气积累而走向B,还是直接依靠行业背景落地垂直门户网站,相信流通公司的落地服务意识都可以给目前的中国B2B行业一个崭新的启示。

信息共享和物流服务意识开创了B2B互联网行业的新模式,从“肢体”到“语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