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船艇学院特色办学的理念与实践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杨德山姜春明本报记者周敢普 
    编者按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累形成的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办学特点和风格。这种特点和风格在一定时期或领域内形成比较优势,从而确定了学校地位和影响,带动了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办学特色与办学规模大小、学科齐全与否无直接关系,它靠凝练的办学理念、特色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来体现。镇江船艇学院就是坚持以船艇部队需求为牵引,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他们的成功、发展、壮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在30年的独立办学实践和探索中,为船艇部队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取得了数百项教学科研成果,先后参与了总部、军区组织的十余次重大军事交通输送保障演习,为演习方案拟定、人员培训做出了重大贡献,逐步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部队训练相结合的船艇特色办学之路。

  凝练办学理念,立足船艇办学

  镇江船艇学院自其肇始,便与船艇结下不解之缘,1978年正式定点镇江独立办学,办学层次为中专,1991年升格为大专,1996年招收本科生,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是目前全军唯一面向陆空军船艇部队培养船艇军事人才的专业性院校。

  陆空军船艇部队是我军水上保障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为海、边防部队和水网地区部队战备、训练和执勤提供水上运输保障的重要任务。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缘船而生,因艇而兴,伴随着船艇部队的发展而成长,伴随着我国军事交通事业的兴起而壮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学院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型,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研究等方面,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以船艇部队需求为牵引,按照“特色办学、重点突破、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为船艇而设、人才为船艇而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多年来,学院始终没有偏离过“以船兴院、以艇图强”的立足点,没有放弃过“优质育人、特色育人”的基本目标,始终坚持以专业特色创优势,以人才质量求发展。正是在这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办学理念的不断凝练中,学院打造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群和特色育人模式。

  新世纪新阶段,镇江船艇学院以勇立潮头,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按照新型军事人才三条标准,积极贯彻指技合一、军政兼融、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构建了“打牢三个基础、强化四种能力、提高五项素质”的新型船艇军事人才培养模式。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之后,全军院校被划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种类型,院校教育面临重大转型。镇江船艇学院由于所设学科专业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出现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并重发展、多种教育类型并存一校的新特点。学历教育涵盖了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等多个层次,任职教育包括军官逐级培训、士官岗前培训、学兵专业训练等多种形式。学院主动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建立了多层次、多规格、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船艇专业任职教育、学历教育、专业兵培训一体化训练。针对新型船艇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加大专业课程整合力度,从有效履行船艇输送保障作战任务出发,突出课程的先进性、针对性,建立了以《船艇输送指挥》等主干课程为主,特色鲜明、综合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打造专业优势,做强船艇特色

  镇江船艇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立足“做强船艇特色,打造军内一流”的目标,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争、有所力争”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创办特色专业做到“人无我有”,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把特色专业办成优势专业,做到“人有我优”,从而为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特色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期间,学院遴选了船艇指挥和船艇动力指挥两个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按照建成军内一流学科专业的目标,大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提升学科专业层次。在分析、探索和挖掘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特色资源优势,在船艇指挥学科专业领域确立了船艇海上输送指挥、船艇海上侦察指挥、船艇边防巡逻指挥等研究方向,在船艇动力指挥学科领域确立了船艇主动力运用指挥、船艇损害管制指挥、船艇辅助机械运用指挥等研究方向,通过凝聚、交叉、整合和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变得相对稳定和集中,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特色更加明显。同时,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其中,数十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等级奖。2001年,船艇指挥被列入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003年,船艇动力工程被列入总后“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在两个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学院按照“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重点突破”的思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拓展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建成了船艇指挥综合模拟实验室、船艇动力指挥模拟训练实验室等一批在军内外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实验室。目前,船艇指挥和船艇动力指挥两个学科专业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新型船艇军事人才,解决船艇运用和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学科专业领域,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军事效益等方面处于军内领先水平。

  在进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学院也强化了船艇运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按照“大船艇,宽方向”的思路,不断挖掘和凝练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通过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综合优势。在深入研究了船艇指挥和船艇动力工程两大学科专业所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和渗透性后,学院加强了战时民船输送指挥、船艇海上抢修保障指挥、船艇装备修造与检验等新兴学科专业方向研究,撰写了几十部学术专著。2004年,结合多年的学科专业建设与研究成果,新建了装备保障指挥、舰船与海洋工程、军港管理等一批新的学科专业,更加强化了原有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了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以军队“2110工程”船艇指挥学科专业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系统科学的船艇运用学科专业体系。

  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归根到底需要一支高素质、特色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镇江船艇学院一直以来,把培养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优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十五”期间,先后选派了几十名学术骨干到国防大学、清华大学等军内外著名高校访学深造;选送了数十名年轻教员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安排了百余名专业教员到部队代职、参加演习观摩等活动。目前,教员队伍能力素质和学历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先后多人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和中青年技术保障专家,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数十人被评为全军、总后优秀教员,50余人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银奖。

  教学科研相长,服务船艇部队

  作为船艇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镇江船艇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服务船艇部队的基本目标,自定点镇江独立办学以来,累计为船艇部队培养了数万名船艇专业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学院加大了教育改革力度,更加注重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装操作、想定作业、实兵实装演练等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探索了认识性实习、课程实习、模拟训练和毕业综合演练“四位一体”,实验室、车间和教练船艇紧密结合,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结合,陆上操作和水上演练并举的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新模式。特别是毕业学员综合演练,学院大胆走出校门,主动与军区某防空部队、空军某船运大队等作战部队联系,联合组织实施渡海登陆输送保障演练。通过与作战部队的合演、合练、合研,大大提高了实践性教学起点,增强了实战性,提高了学员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战场应变能力,也为作战部队研究、探讨、解决渡海登陆作战兵力输送中的重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2005年,“船艇指挥‘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等5项成果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另外,学院还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本科学员科研训练等措施,加强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03开始,学院每年拿出数万元设立本科学员科研训练专项经费,鼓励和资助学员在导师指导下申请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5年来,累计完成本科学员科研训练任务百余项,取得一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着眼素质教育,认真开展第二课堂”获总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与智力优势,积极与部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帮助部队解决训练中重难点问题。“十五”期间,先后与军区、部队联合开展了多个重大项目攻关,主动承担了多项重难点技术攻关,取得了数十项研究成果。其中,十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等级奖,70%%的科技成果在船艇部队得到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部队训练水平。另外,近两年,学院还先后派遣了百余人次参与总部、军区组织的重大军事演习中海上输送方案的拟定工作,帮助部队提高演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在为部队提供服务中,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带回了一些新成果,实现了院校教育与部队服务的互动,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服务船艇部队信息化建设力度,着眼建设信息化船艇部队,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保障能力,学院大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船艇训练模拟器、船艇装备信息化改造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与研制。“十五”期间,累计取得了数十项重大研究成果,其中1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另有十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这些对船艇部队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科技成果,已经被陆空军船艇部队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