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出古代中国缺乏数字化管理。其实,企业里也要拿数字来管理每个部门、考核每个部门的业绩,因为数字这个东西最客观。
这个道理似乎很明显,但为什么很多企业做不到呢?这其中,当然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我们的外部经营环境充满了变数,我们的企业信息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足够详细的
为什么一把手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些数字呢?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
一是怕这些数字泄露给竞争对手,会让竞争对手在商业竞争中对自己了解得更清楚。我国目前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还不是那么靠得住,竞争对手挖墙角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一把手这样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二是公司在
三是一把手认为自己的权力主要来自于掌握了这些数字。著名的未来学者托夫勒在其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早就说过
以上的原因二和原因三不是我想讨论的内容。
那么,如果让更多的人,例如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了解更多的数字,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可以让每个部门更清楚全公司的情况和目标,更清楚自己部门的目标完成情况,也更清楚自己部门和其它部门相比较的情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部门。
二是可以让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更好地看到其他部门的情况,可以就其他部门的经营提出建议,这也是在实践中
现在,问题就演变成了这样的好处是不是足以抵销前面提到的一把手的那些担心了。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好处都是比较虚的,而一旦公司的数字泄露给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坏处则是比较现实的。其实,这个
一是认真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然后将真正能够体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东西放到比较严格保密的范畴里,并规定好有关的保密权限。这样做,不仅仅是将相关的经营和财务数字上了锁,更是将所有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信息,例如签了什么样的合同,采取了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样的
二是认真研究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数字并将其分类。可以将这些经营和财务数字分类成这样几类:和每个部门的业绩考核相关的、和公司整体业绩相关的、和公司对外报表相关的以及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经过了这样的分类,一把手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哪些数字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哪些数字是少数人掌握的。有了这样的数字分类管理,财务人员和其他一些数字提供部门的人员也能够更好地向各部门提供有关数字,而不至于像以前那样,为了保密而“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通过以上两点,公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将真正应该保密的东西保密,将可以不用保密的东西释放出来以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