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打算暴露马云隐忧
来源:新经济导刊 更新时间:2012-04-13
5月初,源自香港媒体的报道,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将旗下B2B业务在香港上市,融资10亿美元。

  阿里巴巴拥有世界最大的BtoB阿里巴巴和中国最大的CtoC交易平台淘宝,以及包揽内容、搜索、邮件等业务在内的雅虎中国,几乎囊括了迄今全球互联网领域所有已经盈利的商业模式。不过只有BtoB既是阿里巴巴的起家业务,也是整个集团盈利状况最好的一块。

  联系到此前国内

资本市场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也是靠
电子商务
起家,同在西湖畔的两家公司一场德比大战在所难免,而阿里巴巴的合作行业网站和渠道商的前后夹击让即将上市的BtoB蒙上一层隐忧。

  德比之战

  今年2月6日,网盛科技宣布在中国专业网站中精选100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100个类似“中国

化工网”的行业龙头网站。

  阿里巴巴很快做出反应,3月20日,阿里巴巴推出了四个行业分站,化工网赫然在列。很显然阿里巴巴已经不能容忍中国化工网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快速发展。总部同在杭州,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阿里巴巴与网盛科技两大电子商务巨头,终于在行业网站领域交上了手。

  根据资料,国内行业网站大多是在2000年前后发展起来,但过去由于其专业性强,除了行业内人士外,公众对此知之甚少。而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行业商务网站已经超过2000家,2006年总体的服务收入超过了100亿元,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巨大的行业网站商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与推出行业分站同时,阿里巴巴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与优秀的行业网站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不久,网盛科技推出“生意宝”——基于行业网站联盟的大型商业门户与搜索平台,打出了“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携手专业网站共赢天下”的广告,并为联盟网站提供技术、内容、品牌推广等帮助,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网站,实现共赢。

  网盛把矛头直指阿里巴巴。赛迪顾问分析师何潇指出,网盛建立联盟的实质就是逐步涉入其他垂直行业,并把各个行业打通,最终形成行业网站逐渐向综合B2B过渡的局面。这一点可以从网盛旗下生意宝在3月20日换新标志中看出一些端倪,其广告语“生意人门户及搜索平台”即预示着网盛在谋求角色转变。而此时的NETSUN已经俨然是一个综合B2B门户+B2B商机搜索的框架。

  何潇认为,阿里巴巴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商业社区,企业即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产品需求并进行交易还有第三方的诚信评价、电子商务搜索、数据库等等。网盛的方向与阿里巴巴的综合社区的概念靠得很近。

  今年1月27日,行业网站联盟第三次会议在杭州召开,网盛科技在会上表示,要在全国专业网站中精选100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100个类似“中国化工网”的行业龙头网站。而关于这次会议也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据说一名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曾被“礼貌地”请出了网盛的行业网站联盟会场。

  后院起火

  就在阿里巴巴和网盛科技正面接触的当口,一篇名为《行业网站的草将不再白养阿里巴巴的羊》开始广为流传。文章指出行业网站在与阿里巴巴合作中得到的太少,两者矛盾受到外界关注。

  阿里巴巴与行业网站的合作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通过合作阿里巴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用一支20来人的编辑队伍就创作出大量有价值的资讯内容。而行业网站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也带来了诸如流量方面的增加等好处。所以,值得肯定的是这的确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但这类合作也有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行业网站的草将不再白养阿里巴巴的羊》认为在两者的合作中行业网站得到的太少,阿里巴巴应该多为行业网站考虑,使得双方都保持一个合理的投入产出比。

  这类合作与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合作有着类似的地方,有媒体曾撰文《报纸的草不再白养网站的羊》。在传统与网站的合作中,新闻作品被随意转载是最令报纸头疼的问题之一,为了扩大传播渠道和影响力,传统媒体不得不和网站进行合作,但是,低廉的版权费用相对于报纸庞大的采编成本,无异于杯水车薪。

  造成以上情况是因为行业网站的议价能力不强所致的。目前而言,在每一个行业中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行业网站,大家的差距都不是特别大。你不与阿里巴巴合作,还有别人抢着与其合作呢。再说,合作之后的确也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双赢的合作,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何潇说,随着行业网站洗牌的结束,如果在某个行业只剩某个网站一网独大的话,行业网站的议价能力必然增强,要价必然会增加,中国石化网等不屑与阿里巴巴合作就是例证。

  前方吃紧

  4月20日凌晨两点,某新闻网站上刊登了一封自称是“全国16家阿里巴巴诚信通渠道商联名写给阿里巴巴总部”的邮件,让阿里巴巴又卷进了一场风波。

  2006年,阿里巴巴对其“诚信通”业务渠道策略进行调整,将上海、四川、重庆、河北四个区域,由电话直销改为渠道代理模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产品诚信通首次在当地招募优秀渠道商加盟。这被业界视作,阿里巴巴在B2B领域内作出的一项影响深远的“营销革命”。

  半年多过去了,据那封邮件称,“从2006年10月代理阿里巴巴诚信通业务以来,16家渠道商都处于亏损或者未盈利状态,最高的亏损达30余万元”,并认为导致此局面的最大原因,是受到价格提成等方面的影响,而且文末它还以“将向媒体公开这7个月的运营情况”为要挟,要求阿里巴巴给予渠道商6折的价格。

  几个小时后,阿里巴巴便在新浪等网站上发表了声明,否认了渠道商曾集体联名上书一事,认为“文中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并打算起诉造谣者。要知道,“诚信通”是支撑阿里巴巴全线业务的一款重要的产品,如果在销售渠道上出现问题或不畅,将不可小觑。

  从去年10月开始,阿里巴巴诚信通渠道商的队伍在陆续壮大。但在其网站上目前所公布的渠道商名单中,已从原有的16家减为14家。而从名单上消失的两家渠道商,到底是像匿名信中所描述的“退出”了,还是被阿里巴巴“开除”了?阿里巴巴给出的回答是:“渠道商的审查十分严格。对于不理想的渠道商会取消资格。”

  这样看来,2007年初阿里巴巴所引入的季度考核制度,即对整体经营发展不佳的渠道商,采取中止合作等措施,恐怕是此次事件的导火索,再加上有些渠道商刚起步的业绩不十分突出,很容易导致阿里巴巴和局部渠道商间的摩擦。尽管大多数渠道商否认了曾参与联名上书,但前狼后虎的阿里巴巴在登陆资本市场前的种种隐忧必然会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希望马云不要在今后每个季度都面临一次这样的大考。